「發現印度—印度當代藝術特展」中,廿九組印度藝術家帶來六十三組雕塑、裝置、錄像、攝影等作品,主題涵蓋印度社會的種姓制度、貧富差距、政治、戰爭、生態浩劫等議題與現況。印度當代藝術家反芻豐厚的傳統底蘊,融合當代思維與美學手法,勾勒社會生活的梗概,多元的創作面向早已超越一般對印度的刻板印象。
發現印度
即日起~2010/12/12
梧提-楊納與穆磊雙個展
2010/12/17~2011/1/23
台北當代藝術館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蒙著一層面紗,神祕且迷人,過去又曾遭受英國殖民,融入西方異質文明。而今,當代印度因總體經濟快速成長,被封為「金磚四國」,各方面都具備發展潛質,孟買房地產價格已居全球前幾名、寶萊塢娛樂產業生產力強大,加上近來風行世界的瑜伽和靈修課程等,這個古老國度散發出兼融傳統的創新能量,影響所及,印度當代藝術家近年也成為國際藝壇矚目的新星,各大國際展覽都可見到印度藝術家的身影。
透過藝術關照女性議題
台北當代藝術館近來便推出「發現印度—印度當代藝術特展」,廿九組印度藝術家帶來六十三組雕塑、裝置、錄像、攝影等作品,主題涵蓋印度社會的種姓制度、貧富差距、政治、戰爭、生態浩劫等議題與現況。印度當代藝術家反芻豐厚的傳統底蘊,融合當代思維與美學手法,勾勒社會生活的梗概,多元的創作面向早已超越一般對印度的刻板印象,藝術家純熟的表現手法也著實令人驚豔 ,也提供外界窺探當代印度不同的視角。
如瓦雷.湘堤(Valay Shende)的女體雕塑呈現孟買紅燈區的性工作者,她隻手叉腰、一手撐著門板站在門中央,身體以閃亮的銀幣金屬拼組而成,藝術家將她職業性的姿態寫實呈現,也藉由「門」這個符號,對照出兩性、富有與貧窮、發洩與壓抑等門裡門外兩個世界。
資深女藝術家娜莉妮.瑪拉尼(Nalini Malani)向來關注印度女性議題,她的錄像《多樣性的統一》,以十九世紀末印度畫家瓦爾瑪(Raja Ravi Varma)的《銀河內的音樂家》畫作為藍本,原畫中有十一位女性音樂家穿著印度不同地區的傳統服飾,呼應印度獨立時重整國家的政治口號「多樣性的統一」。瑪拉尼藉由這幅畫控訴二〇〇二年發生在古吉拉特的種族滅殺事件,除了反映印度層出不窮的宗教衝突,也道出婦女與孩童在戰亂下,往往是最慘烈的犧牲者。
新生代中國藝術家緊接登場
珊.希文(Shine Shivan)的攝影《精液織補者》系列也探討性別議題。這位男性藝術家認為,人的性別與性向並非與生俱來或者必然,而是與社會密切互動的結果,作品因此聚焦在探討後女性主義脈絡下的男性定位,他以自己的身體入鏡,並藉由新娘禮服的白紗作為女性特質的象徵,賦予男性違反傳統期待的陰柔意象。
蘭許米.卡列卡(Rashmi Kaleka)的錄像《小販棲身之處》則意在爭取街頭叫賣小販的生存權。卡列卡以俯瞰角度拍攝印度城市街景,在片中此起彼落、宛如宗教清唱劇般的聲響合音,其實是小販的叫賣聲,這些聲音應和著人們日常生活的節奏。印度一些城市禁止沒有正當職業的人在街頭叫賣,卡列卡四年前開始發展這個系列,在抒情且詩意的影像中其實探討呈現的是生存權的沉重議題。
「發現印度」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至十二月十二日,緊接著十七日登場的是中國新生代藝術家楊納與穆磊的雙個展「梧提」。兩位藝術家不僅是一對情人,也是創作上的伴侶,宛如兩棵樹合併在一起生長,但又相對獨立,擅長媒材與風格截然不同,有如象徵夢想的許願樹「梧桐」和具宗教意涵與哲學思維的「菩提」,均為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新生代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