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 》的內頁(大藝出版、自轉星球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關於攝影集 編輯怎麼想?

同樣展現青春風貌、同樣偏近日系美感,近日出版的三本攝影集,卻因編輯企畫與設計的落差,使作品的呈現有了相當不同的結果。屬於台灣年輕作者的兩本,透露的是台灣出版社在影像類出版品的缺乏經驗與自信,因為缺乏自信與根柢,而讓很多很好的影像創作者淪為同一種年輕藝術家的操作模式,太過速成與缺乏經驗累積,讓作品變成膚淺的自慰與呻吟。

同樣展現青春風貌、同樣偏近日系美感,近日出版的三本攝影集,卻因編輯企畫與設計的落差,使作品的呈現有了相當不同的結果。屬於台灣年輕作者的兩本,透露的是台灣出版社在影像類出版品的缺乏經驗與自信,因為缺乏自信與根柢,而讓很多很好的影像創作者淪為同一種年輕藝術家的操作模式,太過速成與缺乏經驗累積,讓作品變成膚淺的自慰與呻吟。

近期的攝影書市場,終於從翻譯類的工具書以及文字論述為主的情況,轉變到開始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以影像為主的攝影集。在台灣,大多數的影像創作者要出版作品集,除了申請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為後盾或嫁妝,否則難有主流出版社青睞,但隨著近兩年幾位日本攝影大家的文字作品在台熱賣,也確實開啟了部分出版社對攝影集市場的想像。

近期出版的幾本影像作品集,同一家出版社一連推出了幾本以攝影作品為主、以青春為主的影像書;同樣是青春、同樣是挾著flickr的超人氣、同樣標榜px3大獎得主,卻又不標榜專業。然而,從中透露的是台灣出版社在影像類出版品的缺乏經驗與自信,因為缺乏自信與根柢,而讓很多很好的影像創作者淪為同一種年輕藝術家的操作模式,太過速成與缺乏經驗累積,讓作品變成膚淺的自慰與呻吟。

照片青春無敵  編輯少了深度

《十年 A DECADE:DingDong底片攝影集》除了是作者本身的青春記錄,似乎完全呼應了lomo在台灣紅了十多年風潮不退的具體實踐本。標榜用底片、用相機拍下自己想望的對象,伴隨著青春與個人情感用很lomo的色調,記錄青春也剖析自己害怕卻可能是最珍貴的部分。不知是作者意願還是編輯方面的問題?這概念從影像看到的並不多,反而在文字宣傳上有很強的著墨,導致文字宣傳所賦予讀者的想像空間,在實際閱讀之後反而蕩然無存。《十年》其實應該有更多感人及更珍貴的部分,卻在圖片編輯與設計的意外之下,最終變成了lomo類別的寫真書。

《如果我也曾有過最好的時光:張雪泡攝影文誌》,一樣是青春無敵、一樣是flickr的超人氣作家、同樣標榜 px3大獎得主,書中的照片真的可以說是青春蕩漾,彌漫著一股年少輕狂的無敵浪漫色彩。整本寫真書非常日系,一樣是因為失戀、一樣害怕失去,同樣是因青春而開始的攝影歷程,可能因為是女生、也可能因為青春正好,作品本身有種日系的、很青春電幻物語的流行感,雖是照片中很重要的特色,這個很時髦的流行感似乎抵銷了作品的深刻度與內省的部分,使得迷人的青春淪為某種清淡的花草系,實在可惜。

看著這兩本書愈發覺得,台灣新一代影像作者受日本影響之深,實在超過我們想像,這樣的影像風格有如九○年代初期,長島有里枝、蜷川實花、HIROMIX以青春無敵之姿華麗登場,三位未滿卅歲的女生並列的廿六屆木村伊兵衛賞,開啟了日本攝影的女流時代,在展現女性攝影家的魅力與強度之餘,也把日本攝影帶入攝影偶像年代。三位女攝影家也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為出發點,延續日本私寫真的風格,逐步轉變成日本當代最重要的女性攝影家,有興趣的人好好品味一下三位攝影家的作品集,應該會有不同的感受與啟發。

一樣的青春  不一樣的內涵

同樣是接近私攝影領域、同樣是青春,聶永真操刀設計的森榮喜寫真集Tokyo boy alone不管是印刷品質或編排設計,作品本身的品質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水準,不但清楚表現出攝影集的美感,同時也實踐了書本裝幀的魅力,為長期缺乏亮眼攝影集的台灣出版市場丟了個炫光彈。

森榮喜攝影集比較難能可貴的部分有幾個點,一來他很清楚也很明確地掌握了私攝影的攝影語彙與精神,以男性攝影師的視點拍男性的身體與肖像,也因此在日本備受矚目,畢竟在日本拍攝男性身體肖像題材的以女性攝影師居多。正如劉黎兒為Tokyo boy alone所寫的序文中所言,男人拍美男裸體畢竟跟女人拍美男裸體不一樣,相較之下森榮喜的美男照沒有過剩的感情熱度,讓男人女人看了照片本身說明一切制性的色情或暴力,不會無聊地問:「到底想怎樣?」。

「照片本身說明一切,照片本身沒有聲音但似乎有著至高無上的說服力。」(劉黎兒)

非常認同這樣的說法,作為一個攝影師,我相信攝影作品確實該有自己獨特的味道與力量,書與作品本身在編輯與發想上本來就該是不同的思考方式,拍照的人該思考照片要傳達的訊息,編輯成書除了保持作品原本傳達的之外,透過照片的選擇、排序、傳達照片意涵之外更完整的理念,才是一本好的攝影集或作品集該有的樣貌。

三本攝影集各自可以看到作者個人的青春樣貌與品味,但隨著編輯出書的結果,可能成就為一本好的攝影作品集,也可能變成一本花花草草的圖文寫真集。兩位年輕作者的寫真書,編輯力道不足,台灣編輯實在應該好好加油。畢竟台灣目前並不買純攝影集的單,然而圖文書和攝影作品集終究有著很大的差距,因而翻著與攝影作品集有截然落差的圖文書,難免如劉黎兒般無聊地問:「到底想怎樣?」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