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我在享受悠閒的暑假尾聲,我忽然有個念頭,我是不是應該學學柴可夫斯基,把今年剩下幾個月的專欄文章一口氣拼完?如果能把待完成事項的清單上所有項目做完並打勾,那一定會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可能會讓我失去寫專欄時最有意義的那份感覺,那種每個月尋找題材的過程、那種仔細觀察周遭事物的樂趣、以及那種靈感突然來敲門的興奮……
「藝術創作是急不得的!」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靈感和創造,通常和時間限制是相互抵觸的!完美的藝術作品通常不可能在急迫的時間限制下產生,就像一粒種子要長成一棵大樹、葡萄要釀成酒,或是懷胎也要九個月一樣。
「到期日」像一把火 燒出靈感創作
很慚愧的,我必須在這裡承認,我總是需要一把火燒到褲頭了,才會趕緊完成該做的事。當我還是個學生,我常常要到最後期限的那一刻才會做完功課,印象中,我從沒提前完成過任何報告。我的藉口是:如果太早完成,我會不停地修改,希望成品更完美;如果太早開始計畫,我會一直有不同的想法冒出來,這樣我就要不停改變原本的構想……結果問題老是出在於,我太晚才開始動工!在某些人的眼裡,這真是個不好的習慣!身為一位老師,我實在不能否認,我最喜歡的,是那種會主動積極,還會提早完成所有功課的學生。可是對我來說,創作動機與靈感通常會和「到期日」一同到來,也就是說,當那把火燒過來時,火愈旺,靈感就會愈強。
我最近的講座主題剛好是柴可夫斯基《四季》這一組令人著迷的小品。你大概會以為它和韋瓦第的《四季》一樣,是由描述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四首樂曲所組成。但它並不是!柴可夫斯基的這組作品有十二首,描寫的是一年之中的十二個月。想到柴可夫斯基為何寫作這組《四季》,突然讓我注意到「藝饗天開」這個專欄,原來我們都是為了每個月要交稿的雜誌而寫作。
在十九世紀末的歐洲與俄國,鋼琴是大多數中產階級家庭中的一部分。你大概很難想像,那是個還沒有收音機、電視與網際網路的時代,因此鋼琴在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一八七五年,有位雜誌發行人邀請了柴可夫斯基為隔年要出刊的雜誌,每個月譜寫一首樂曲,他希望能有一系列十二首中級程度的曲子。柴可夫斯基答應了,並得到高額的酬勞。一開始,他連續寫了一月和二月的樂曲。之後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分批完成的。之後,因為要出國,所以柴可夫斯基把六到十二月的七首曲子在同一時間內,一氣呵成。
一次寫完剩下的專欄? 少了樂趣!
正當我在享受悠閒的暑假尾聲,我忽然有個念頭,我是不是應該學學柴可夫斯基,把今年剩下幾個月的專欄文章一口氣拼完?如果能把待完成事項的清單上所有項目做完並打勾,那一定會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可能會讓我失去寫專欄時最有意義的那份感覺,那種每個月尋找題材的過程、那種仔細觀察周遭事物的樂趣、以及那種靈感突然來敲門的興奮……
說到這,我突然在想,柴可夫斯基會一次完成七首樂曲,搞不好是因為他那個月缺錢,為了一口氣拿到七個月的酬勞,所以拼了命擠出樂曲來。而我,並沒有高額的酬勞,所以,我幹嘛那麼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