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獲「世界未來馬戲藝術節」銅獎的雙人組合Morosof,帶來去年亞維儂藝術節新馬戲《轉動吧,無論如何…》。(「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 提供)
北京

「中法文化之春」 展現法國文化戰略全球布局

邁入第七年的「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從四月到六月,以北京為中心幅射涵蓋中國廿四個城市,共推出一百卅四場包括電影、戲劇、舞蹈、等等活動,主力放在年輕族群會感興趣的「非主流」藝術,也不忘深耕「植入」法國影響力於中法聯合製作。透過組織性的縝密運作,法國政府藉此進行國內新興藝術的扶植與文化的戰略性輸出。

邁入第七年的「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從四月到六月,以北京為中心幅射涵蓋中國廿四個城市,共推出一百卅四場包括電影、戲劇、舞蹈、等等活動,主力放在年輕族群會感興趣的「非主流」藝術,也不忘深耕「植入」法國影響力於中法聯合製作。透過組織性的縝密運作,法國政府藉此進行國內新興藝術的扶植與文化的戰略性輸出。

當美國任由蘋果張揚貪婪地企圖讓從農民工到白領富豪人手一支iPhone的同時,邁入第七年的「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法國政府用思路清晰的文化戰略,以具備論述與目標定位的藝術策展的整合思考,要向中國主動出擊。

主題年輕化  瞄準「八○後」

今年的「中法文化之春」從四月一日起直到六月,以北京為中心幅射涵蓋中國廿四個城市,共推出一百卅四場電影、戲劇、舞蹈、音樂、展覽、新馬戲、研討論壇等等活動,活動場地包含各式劇場、音樂廳、博物館、美術館、藝廊、電影院、甚至酒吧與五星級飯店。光從菜單來看,這絕對是精心構思的文化盛宴。法國在中國人心目中的浪漫古典形象,由巴洛克音樂為主題的「古樂節」來維持之外,從節目策畫中,可以明顯辨識出整個藝術節企圖展現法國「當代、創新與活力」,而菁英、知識分子、學院、八○後的中國「未來領袖」,才是藝術節主要想要溝通與攏絡的主要對象。

於是馬戲、魔術、街舞、足球、電音、世界音樂、地下樂隊等等多元的「非主流」藝術,倒成為藝術節主軸。其中多半是原本僅活躍於法國或歐陸的當代表演藝術團體,倘若沒有法國政府主動推薦與支持,恐怕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循民間的商業管道被保守的中國市場看見。也就是說,那些成熟於國際藝術市場的藝術家與團體,留給市場去運作,法國政府資源專注投入的則是國內新興藝術的扶植與文化的戰略性輸出。

一如過往,藝術節繼續深耕「植入」法國影響力於中法聯合製作:萊茵國家芭蕾舞團(National Ballet of the Rhine)團長——伯蘭特.德阿特(Bertrand d’At)以馬勒《大地之歌》為中央芭蕾舞團編舞;而導演雅米娜.阿什米(Yamina Hachemi)攜手中國國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共同改編雨果名作《笑面人》;指揮家和獨奏家與昆明、廈門、武漢和湖北交響樂團合作等等。對等地,在未來這些聯合製作也將輸出到法國與國際。

有組織有企圖  致力推動跨文化對話

短短數年之間,能夠駕馭一個年年舉辦、涵蓋廿個以上散布中國各區的一二級城市,可以看見法國政府的用心、企圖心與強大資源統合能力。雖然有些城市僅能蜻蜓點水,有不少的節目與活動其實是由中國的民間經紀公司與藝術組織所洽辦,或者借力使力,融入春季各地已逐漸成熟的藝術活動之中,例如草莓音樂節(北京、上海)、迷笛音樂節(北京、上海)和熱波音樂節(成都)、相約北京、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等等,甚至在謹慎之中積極與商業結合(例如與索菲特Sofitel酒店合作,由Nono劇團所帶來的實境法國美食劇Entremets)。但其所需的預先布局與活動執行工作量著實可觀,而這幕後的細膩操盤手即是法國大使館的直屬機構Institut français(法國對外文化教育局)。

為了集中管理,突出效率和協調,法國近年來進行了大規模的機構重組,整合統一體系以實現戰略目標,中國便是法國對外政策中集中關注並尋求積極發展的重點國家。Institut français這一全新的機構成立於二○一一年一月一日,隸屬法國外交部,它接替法國文化中心的職能,在一百六十九個國家成立了代表處,致力於擴大法國在海外的影響力,為推廣跨文化對話與語言和文化多樣性貢獻力量,這樣的中心思想在中法文化之春的原文——“Festival Croisements”(可譯為 「交會、對話」藝術節)裡,直白地展現。法國政府高舉文創大旗,整合新興藝術、流行與古典音樂、電影、文學力量,有計畫地輸出,此種作為值得深入認識。

 

相關網站:2012「中法文化之春」:www.faguowenhua.com/croisements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