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三小時的演出中,布蘭琪讓觀眾看到蘿特的脆弱敏感,對歸屬感的渴求。(Lisa Tomasetti 攝 Sydney Theatre Company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原來,我們都寂寞

看凱特.布蘭琪主演的《大與小》

由知名影星凱特.布蘭琪與其夫婿、劇作家安德魯.烏普頓聯合擔任藝術總監的「雪梨劇場」(Sydney Theatre Company),四月中下旬帶著由布蘭琪主演的製作《大與小》Big and Small巡演到倫敦。布蘭琪演出纖細敏感又寂寞的主角蘿特,在劇情的十個段落中,如同旁觀者一般,觀看社會裡每個人的渺小與憂愁。

 

由知名影星凱特.布蘭琪與其夫婿、劇作家安德魯.烏普頓聯合擔任藝術總監的「雪梨劇場」(Sydney Theatre Company),四月中下旬帶著由布蘭琪主演的製作《大與小》Big and Small巡演到倫敦。布蘭琪演出纖細敏感又寂寞的主角蘿特,在劇情的十個段落中,如同旁觀者一般,觀看社會裡每個人的渺小與憂愁。

 

「你聽到了嗎?」坐在舞台邊的女子這樣問著。她的皮包和物品散落在一旁,杯子裡的雞尾酒還沒喝完。她問你,有沒有聽到遠處兩名男子在討論艱深的哲學問題。喔,黑暗的後舞台確實是有人在走來走去,他們在說什麼呢?

長達廿分鐘的獨白,這名叫做蘿特(Lotte)的女子,坐在窗邊偷窺,並盡其可能地對著觀眾轉述這兩名男子在夜裡邊散步邊從事的智性對談,「思考那些不能被思考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蘿特聽得津津有味,整個人像爐台上逼近沸騰的笛音壺,不停地來回踱步,不斷地說「太棒了!」「太棒了」(Amazing!),次數多得讓觀眾忍不住發笑。聽到精采處,蘿特激動地尖叫起來,還被人給發現了。

一邊和觀眾分享她聽來的討論,一邊啜飲雞尾酒。蘿特的背景,一點一滴地從她的口中流露:她是個平面設計師;有個分居中的丈夫,她迫切地想要離婚以便得到贍養費,讓她可以學語言;她正身處在無聊的旅行中,覺得自己跟旁人格格不入……「這間旅館住的人全都有病。」她這麼說。

真的嗎?觀眾看著蘿特拎著自己的小電視機和畫夾,重複地打開每間房門,重複地落荒而逃。直到有人面無表情地告訴蘿特,她應該要學著處理自己的寂寞,不能指望別人可以時時陪伴她。

寂寞依然  溝通亦難

多麼一針見血的一句話!這齣由前西德劇作家波透.史特勞斯(Botho Strauss)所創作的作品《大與小》(德文原名Gross und Klein)於一九七八年首演。受到哲學家阿多諾(Theodor Adorno)的影響,史特勞斯的劇作充滿著對於物質生活的批判反思,更常在作品中描寫社會中人群的疏離。卅多年後,人際關係的疏離在電腦及網際網路的推波助瀾下,或許並未減緩;而「寂寞」像個老掉牙的哲學問題,依舊存在,依舊被人們討論著。

在這次「雪梨劇場」的製作中,短髮的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穿著粉色上衣和長裙,飾演纖細敏感又有些神經質的蘿特。舞台上,蘿特常靠著直覺行事,不假思索,也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她興奮又急切地訴說自己對丈夫的仰慕,即便是要伸手進路邊的垃圾桶翻找,她也想看看有沒有當天的報紙,可以讀她丈夫的文章;手上拿著電視,講話講著居然拿它磨蹭下體;或是戴上安全帽卻不知道怎麼脫下來。易感又天真的蘿特讓旁人有些困窘,巴不得能夠離她遠一些,但凱特.布蘭琪的表演又全然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忍不住要跟著她看下去,參與蘿特接下來的旅程。

全劇共分為十個段落,在導演班乃狄克.安德魯(Benedict Andrews)的安排下,蘿特好似旁觀者,穿梭其中,觀看社會裡每個人的渺小與憂愁。為了找幼年時的好朋友敘舊,蘿特帶著她的畫夾,和一張抄寫的地址,在公寓門口一戶一戶地按鈴。朋友半熱不冷,沒打算和她整夜促膝長談,反而隔著公寓對講機捉弄她。蘿特也好不容易聯絡上自己當牙醫的弟弟,加入了弟弟一家的烤肉聚會。觀眾在這家人你來我往的尖銳爭吵中,發現那表面的和諧薄如泡泡,再往前一步,整個竭力維持的假象便要崩解。

對於如何與人溝通,蘿特不得要領,劇中,她念茲在茲,想要趕緊離婚,可以便拿贍養費去學習語言。到底要學習哪種語言呢?蘿特並未透露。或許,她想學會的並不是任何一種外語,而是大家都在說的,那種「社會化」又「正常」的語言。在十段相遇及道別中,蘿特笨拙地學習跟舊識、家人、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交談、相處。最後,蘿特發現自己其實能夠說那些「正常」的話,她恍然大悟,她一點「問題」也沒有。

精湛演技  令人回味

劇名“Big and Small”可以涵括並衍伸數個面向:個體與總體、個人與國家、過去和現在、永恆與瞬間……這些對比的概念,拉出個人存在的種種連結。蘿特的愛與寂寞,對於友誼和親情的追尋,對於丈夫、家人和故友剪不斷的連結,也在史特勞斯的劇本中,反覆被檢視。蘿特不離身的紅色小電視,還有劇中排列擬真的辦公室,甚至是電話亭,以及公寓門口的監視對講機,都象徵著現代城市空間的疏離。由英國劇作家馬汀.昆普(Martin Crimp)所翻譯改編的英文劇本,刻意掃去可能聽起來太「英國」的用詞,讓劇本更生動,更貼近今日生活。

與劇作家丈夫安德魯.烏普頓(Andrew Upton)同為「雪梨劇場」藝術總監的凱特.布蘭琪,此次帶領整個製作巡演巴黎、倫敦、維也納及德國的雷克林豪森。這位好萊塢金獎女星毫無疑問地是《大與小》票券銷售狂飆的推手。四月中本劇在倫敦的巴比肯中心上演後,劇評盛讚她的演技讓人嘆為觀止,此言不虛,在近三小時的演出中,布蘭琪讓觀眾看到蘿特的脆弱敏感,對歸屬感的渴求;儘管她的神經質讓人不曉得該說什麼好,舉手投足間,仍可看到布蘭琪詮釋的蘿特,是聰慧而優雅的。她的演技補足了劇本略為零散的缺點,而使得演出成為讓人回味再三的佳作。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