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的講座型音樂會「民族音樂學堂」系列今年轉型為「我是這樣看世界」,藉由表演帶出世界各地的文化,突顯音樂在歷史與社會脈絡中的特殊角色與意義。首場來到北印度,「香料西塔.即興印度」將透過兩位大師與觀眾的互動,讓觀眾領略他們的文化、人生與精采音樂。
我是這樣看世界—香料西塔.即興印度
9/22 19:30 台北 國家演奏廳
INFO 02-33939888
在音樂史上,所謂古典音樂的心臟來自於德語地區及義大利,隨著強勢曲風的世界性影響,也讓他們所謂的「古典」成為其他國家的典範。直到十九世紀,來自民間的力量改變了這種情況,以往被視為不入流的音樂語彙如新勢力般崛起,以不可預期的節奏、拍子、旋律音型、調性調式衝擊著由來已久的常規,其所蘊含的豐沛能量,迄今仍是世人挖掘不盡的寶藏。
兩廳院從二○○八年開始,即以「民族音樂學堂」為名,從台灣及亞洲民族出發,透過系列性講座及節目演出來拓展國人視野。今年起,延續之前的製作宗旨與經驗,音樂會轉型為「我是這樣看世界」系列,藉由表演帶出世界各地的文化,突顯音樂在歷史與社會脈絡中的特殊角色與意義。本年度的主題是「樂器與音景建構」,由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候選人許馨文策劃三場音樂會,並且分別找來三位「說書人」擔綱解說。
教學互動中 體驗音樂文化
首場《香料西塔.即興印度》,定調為「西塔與印度音樂的在地與全球想像」,邀請到入圍葛萊美獎「世界音樂」的當代西塔琴名家Shujaat Khan與其搭檔的塔不拉(tabla)手鼓大師Abhiman Kaushal現場演出。並邀多年鑽研緬甸與南亞音樂、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的呂心純教授擔任說書人,以更親民、更大眾化的方式,引領觀眾神遊北印度的音樂風景。
呂心純承襲的是英美民族音樂學派別,由於學派非常強調研究者學習在地語言,並親身到田野間和大師學習樂器、達到可以演奏的能力,因此她對這場表演的構思之一,是要將學生和老師的關係放上舞台。她說:「我學塔不拉的時候,老師是用類似京劇『鑼鼓經』擬聲字的教法,先讓學生唸誦這些由擬聲字所編組而成的鼓譜 (bol),所以我們也將邀觀眾一起互動、學唱,熟悉這樣的音聲之後,觀眾就會發現,鼓打出來的聲響跟唸出來的鼓譜完全一樣。」
傳承宮廷美音 隨之認識人生故事
Shujaat Khan和Abhiman Kaushal堪稱是印度國寶級的人物,前者與香卡(Ravi Shankar)分屬西塔琴兩大門派,其音樂風格強調歌樂式的旋律開展,此外,在樂器外觀上,最明顯的就是樂器上端少了屬於香卡一派所使用的共鳴箱,也較少在琴身和共鳴箱上有繁複的裝飾花紋;後者則是塔不拉五大派別中,承襲Farukkabad與Lucknow兩個學派的代表人物。而特別的是,因為Abhiman Kaushal之父的音樂承自宮廷,其師祖剛好是宮廷音樂家,所以許多宮廷軼事都跟音樂的聲音有關;隨著音樂演奏,我們不僅能聽到兩位音樂家與其恩師之間的信任與情感建立的趣事,更可以了解其音樂傳承的形式與方法。
有別於課堂式的演講與簡報播放,《香料西塔.即興印度》聚焦於兩位音樂家的生命故事,以學習過程來連結印度與台灣;大師的即興會跟著當下的感受與觀眾的氛圍來回應,而觀眾也能在一場以「人」為主體的簡短表演中,重新建構了每位聆聽者欣賞及看待文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