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斌 攝)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資深劇作家

杜國威 感性多情 柔筆探人性

還記得電影《刀馬旦》裡風情各異的三姝、《虎度門》裡蕭芳芳飾演的粵劇女伶冷劍心嗎?這些活靈活現的人物,都是香港劇作家杜國威一手塑造出來的,迄今仍令人印象深刻。敏感多情的杜國威下筆溫柔敦厚,作品中總是呈現正面能量,他說:「觀眾不是來聽你教訓的,他們是來被娛樂的……你可以讓他們哭,但最終要讓他們笑。我希望觀眾經過思考,最後可以看到人生好的一面。」

還記得電影《刀馬旦》裡風情各異的三姝、《虎度門》裡蕭芳芳飾演的粵劇女伶冷劍心嗎?這些活靈活現的人物,都是香港劇作家杜國威一手塑造出來的,迄今仍令人印象深刻。敏感多情的杜國威下筆溫柔敦厚,作品中總是呈現正面能量,他說:「觀眾不是來聽你教訓的,他們是來被娛樂的……你可以讓他們哭,但最終要讓他們笑。我希望觀眾經過思考,最後可以看到人生好的一面。」

人物小檔案

  • 畢業於香港大學地理系及中文大學教育學院。
  • 1979年,以短劇《球》獲選香港話劇團優秀創作劇本,開始參與編劇工作。1993年全職投身戲劇,為香港話劇團駐團編劇。
  • 編劇作品:《虎度門》、《人間有情》、《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聊齋新誌》及《南海十三郎》等。
  • 多部劇本曾拍攝成電影,兩度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以《南海十三郎》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初見杜國威,他穿著針織毛背心,油挺挺的皮鞋,斯文的白襯衫,鼻上一副眼鏡。他是那種你想像中金獎編劇會有的最典型模樣,某個獨處夜晚,腳邊堆著一疊書,他身陷皮椅,拿起紙疾筆,一旁壁爐火光映照臉上。

杜國威談吐溫厚,講話時聲音輕柔,筆下的人物們不開飛機不搞爆炸,只在高樓影子傾軋下來的城市角落,細細揣測著他人的心意,作著人類千古不變的情感習題。然而,杜國威並不僅是個深居簡出的文人雅士而已。他身上也攜帶著香港特有的世故與快速節奏。當他笑著分析與不同工作圈人種該有的應對模式時,他就像他寫出的故事,機巧對白裡藏了對人性的犀利指涉,和那種只存在都市裡的惘然。

多情感性  比別人多十倍

作為香港數一數二知名的編劇,杜國威擁有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的雙高學歷。四十六歲前,他還是香港可立中學的教師,四十六歲後中年轉業,從此全職專注寫了一百多個劇本。他的作品包含電影、電視,和舞台劇本,知名者如《刀馬旦》、《我與春天有個約會》、《人間有情》、《南海十三郎》、《如果愛》。這些劇本曾幫他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編劇獎,及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香港政府還特別頒了個「銅紫荊星章」的勳銜給他。

跟杜國威聊天是這樣的:一坐下來,話匣子開了就是開了,談著自己在編劇這行的經驗和體會,文字滔滔不絕從他口邊湧出。你完全能夠聯想到,這是個曾經每天寫電視劇本十個小時,三天完成一集的高產能作者。

杜國威從小在十二個小孩的家中長大,他排行倒數第二。近十個姊妹的女人心事,大約讓他看盡了人世間所有可能出現的心機互動。他自言,成長過程中,他就特別比別人擅長觀察人情之間的微妙波長。能以寫字當一生志業的人,他說,沒有別的,除了天分、機緣、訓練,就是過多的感性,「比起別人,我大概是十倍的多情。」

雖然多情,杜國威顯然也不缺乏必要的理性。拿到高等理科與人文教育學位後,他在任教期間負責學校劇社,帶領學生屢屢拿下「全港校際戲劇比賽」冠軍,後來終於獲得香港話劇團青睞,開始為劇團量身撰寫劇本。

劇團生涯  磨出手中健筆

與香港話劇團結下的緣分,影響杜國威日後甚巨,「我這支筆,可以說是在話劇團練成的。」由於劇團演員人數眾多、特色紛歧,讓他得以一一就著真人原型,去對描寫各種角色類型練苦功:「我寫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時,每個人細微處怎麼揣摩呈現,那個枝節構造騙不了人。那些年邊觀察邊寫,累積了後來的實力,更懂得表現自己。」

杜國威不相信天下有懷才不遇的人,只是生活在現代,除了努力和才華要足夠,還必須懂得如何主動表現敲門:「以前可能還有貴人去找人才,現在自信的帥哥美女這麼多,你在那邊害羞啊、不敢說,自憐自卑,想著總有一天有人會發掘我的內在美,不如去死啦,哈哈哈。」

終於,幾年加上幾個獎,杜國威兼具產量與質量的工作名聲,得到如電影導演徐克等更多影視圈人士的注意,機會紛紛湧上門。年輕時,擔心拒絕了案子就沒有下一次,於是有好幾年間,杜國威過著生活中只有教書與寫作的軍事化生活,精神幾近無法負擔。直到一九九二年,他考獲「亞洲文化協會利希慎留美獎學金」,終於停止教書,前往美國紐約進修。

「剛到紐約時,我必須要靠吃鎮定劑過活。在香港時的快節奏生活壓得我喘不過氣,忽然停下來,我覺得非常恐懼!」杜國威說,「在紐約的前兩個月,我沒辦法面對現實,連行李中的衣物都不打開掛好,閒到發慌時還去畫迪士尼的著色本。」

一年的紐約生活,杜國威自稱在學校沒學到什麼,看了上百場的戲劇演出,卻成為日後創作的重要資產。「那時候不知不覺吸收的東西,讓往後編導時遇到什麼問題,都自然能有辦法拿出來變通。」他說,「我常說,編劇寫的是自然的生活和情感,而不是老想著要用什麼『主義』,會有什麼評價和得獎肯定。」

年歲漸長  筆下才出現「壞」人

那年在紐約,杜國威聽著鳳飛飛的歌,寫下後來一砲而紅的《我與春天有個約會》,關於六○年代一間夜總會裡姊妹的情誼舊事。廿年後,春天過去了,杜國威也步入耳順之年,他為香港話劇團卅五周年再度寫下《我與秋天有個約會》,今年在港首演廿六場全部滿座。

「當時《春天》紅了改編電影,寫下三個紀錄:文藝片也能賣到兩千多萬票房、不見經傳的話劇演員也能主演電影,還有終於開始有人認真關注片子的『編劇』是誰。」杜國威說,「這次寫秋天,算是完成一個夢想,也寫進不少這些年來改變的人生觀。」

杜國威說,年輕的時候,他不喜歡在自己的戲裡面寫「壞人」;直到年歲增長,他的筆下才漸漸多了些「不那麼和善的人」:「我想告訴觀眾,要從不同角度看待這些人,才會了解他們的行為。」杜國威說,「現在的我,不怕去更深入去探討人性。」

杜國威以自己二○○八年的作品《我愛阿愛》為例,劇中,一名七十歲的老翁,因為自己廿歲的女傭戀人有了身孕堅持迎娶,卻引來親友的眾多質疑。「這戲想問的是,究竟真愛是什麼?真愛的定義不是完美,而是不去計較。當你懂得愛一個人,就算你知道他再多不堪,仍願在所不惜為他付出,然後因此,你也會獲得更意想不到的快樂。」

好的故事  都是很簡單的

回顧自己的爬格子生涯,倏忽似乎也過了數十寒暑。杜國威談起人生和劇本,處處流露感嘆:「我的體力不如從前,能活到七十五已經很滿足,現在更懂得挑選適合自己的劇本編寫。」他說,「現在的我,每天比前一天更快樂,一杯茶、一個豬仔包就可以很enjoy。做回自己,是我人生現在最大的原動力。」

至於編劇,杜國威坦言,他的理念很清楚:「觀眾不是來聽你教訓的,他們是來被娛樂的。」他說,「你可以讓他們哭,但最終要讓他們笑。我希望觀眾經過思考,最後可以看到人生好的一面。一個明亮有希望的結局收場,永遠是我劇本不變的特色。」

他隨口說起自己最近被感動的幾個劇本,「真正的好故事,都很都簡單的。你看那印度片《三個傻瓜》講教育、台灣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講青春愛情,我本來看著看著沒感覺,到了結尾高潮,還是忍不住跟著流眼淚!這些主題雖然看似老套,但好的編劇,就是會把人感動得不得了。」講到這裡,杜國威搖搖手,拿下眼鏡:「好啦,不說了不說了,再想我又要哭了。」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