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新生代指揮家丹尼爾.哈丁。(© Harald Hoffmann/DG)
藝號人物 People 廿一世紀黃金指揮世代的翹楚

丹尼爾.哈丁 蛻變中的傳奇

Daniel Harding

從十七歲被賽門.拉圖爵士拔擢為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助理指揮開始,丹尼爾.哈丁就此展開他的樂壇傳奇。除了有拉圖與阿巴多兩位樂壇大師傳承經驗外,他自己也積極累積樂團經驗與曲目,讓他在這個迅速變遷的世界樂壇能夠游刃自如。哈丁曾在受訪時表示,他的職業指揮生涯目前已經邁入第二階段,而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怎麼去把它做得更好!

 

從十七歲被賽門.拉圖爵士拔擢為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助理指揮開始,丹尼爾.哈丁就此展開他的樂壇傳奇。除了有拉圖與阿巴多兩位樂壇大師傳承經驗外,他自己也積極累積樂團經驗與曲目,讓他在這個迅速變遷的世界樂壇能夠游刃自如。哈丁曾在受訪時表示,他的職業指揮生涯目前已經邁入第二階段,而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怎麼去把它做得更好!

 

2012TIFA—哈丁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2/28~29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人物小檔案

  • 出生於英國牛津,最早擔任過拉圖及阿巴多兩位大師的助理指揮。
  • 與馬勒室內樂團合作的《唐喬望尼》與《碧盧冤孽》專輯贏得2002年音樂世界年度唱片獎、查理科羅斯學院獎、留聲機大獎。
  • 2002年榮獲法國政府特頒發藝術及文學部級騎士勳章。
  • 目前身兼倫敦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瑞典廣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馬勒室內樂團首席指揮、新日本愛樂樂團的音樂伙伴等多項職務。

 

英國指揮家諾靈頓爵士(Sir Roger Norrington)曾說:「在古典音樂史上,音樂幾乎每隔五十年就有一次變革。」在廿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後,我們見證世界樂壇上的指揮正邁入這樣的黃金新世代的出現,也預示了古典樂壇的未來廿年中將由這一批廿五歲到四十歲的黃金世代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個新紀元。

綜觀國際樂界的遊戲規則也悄悄在改變,廿世紀中指揮帝王與威權指揮家漸漸凋零,廿世紀的音樂家一輩子夢寐以求的指揮大師稱號,今天看來則超越了時空,毫不吝嗇地落在這個年輕的黃金世代的指揮家們身上。英國新生代的指揮家丹尼爾.哈丁(Daniel Harding)則是這一個黃金世代當中最受到矚目的其中一位。

邁入樂壇的傳奇故事

哈丁邁向指揮舞台的經過到目前為止仍是很多人口耳相傳的傳奇故事,當年十七歲的哈丁請了一批音樂人演出荀貝格的《月宮小丑》,並製作成錄音寄給了當時領導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賽門.拉圖爵士,當時拉圖聽過後立即聘請他為助理指揮。隨後哈丁上了劍橋大學,十九歲時幸運之神再度眷顧了哈丁,這一年阿巴多任命哈丁成為他在柏林愛樂管絃樂團的助理指揮。

之後,廿一歲的哈丁在一九九六年時更因為頂替當年因病無法上台指揮演出的弗朗茲.威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öst),指揮柏林愛樂在柏林藝術節的演出,而成為柏林愛樂有史以來來最年輕的執棒者,同一年受邀在英國BBC逍遙音樂節中演出,又成為BBC逍遙音樂節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指揮家。這年,英國皇家愛樂協會(Royal Philharmonic Society)頒授給他「最佳新人獎」。這一連串的機遇,及遇上了兩位古典樂壇的兩位重量級的伯樂,也開啟了哈丁日後能夠指揮世界各大樂團的契機。

攀越高峰又能維持顛峰的指揮

縱橫才氣,在哈丁身上有太多的例子。像是二○○五年,指揮義大利史卡拉歌劇院廿年的慕提退下之後,當年哈丁指揮了新樂季的開幕首場音樂會,即引發樂壇很大的震撼。阿巴多在五十四歲的時候才第一次指揮馬勒《第九號交響曲》,並且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排練;而哈丁則在不到卅五歲就指揮了馬勒《第九》,並且灌錄馬勒《第十號交響曲》的錄音。拉圖爵士在四十歲之前沒有指揮過貝多芬;哈丁卅歲之前的指揮演出中已經包含了貝多芬大部分的序曲(之前曾與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樂團發行的貝多芬序曲集)及交響曲曲目,還有拉圖不熟悉的德奧交響曲作品。

哈丁短時間內在曲目的累積及演出作品的廣度,都遠遠超過了這兩位提拔他的指揮前輩,而且他的歌劇曲目也在短短的十五年間迅速累積。除了積極拓展交響曲與歌劇曲目之外,哈丁對當代音樂及跨界演出都不排斥。他的經歷也讓我們看到,新生代的指揮家與舊世代指揮的差異在於:新生代指揮因應全世界樂團的需要,為了能夠因應不同音樂市場需求,反而不像廿世紀的指揮們能夠以自己偏好的特定曲目來遊走樂壇,新生代指揮需要以更快的速度來拓展演出曲目及在樂團指揮上的自我訓練。這就是為什麼哈丁能夠在這黃金世代指揮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繆斯女神的寵兒

不可否認,指揮是一個師承經驗與樂團實務經驗積累的工作,樂壇對於獨奏家總是樂見所謂的天才獨奏家,然而我們卻鮮少發現所謂的神童指揮家,因為指揮是無法在十歲之前或是廿歲的年紀就可以訓練及發展養成的。卡拉揚曾經說過,要訓練一個優秀的指揮家需要十五到廿年的時間,而在哈丁身上,我們剛好就見證了指揮帝王的一席話——從十七歲開始到現在近廿年的時間當中,哈丁在指揮工作上除了吸取了兩位提攜前輩的珍貴經驗,也同時間發展自己的樂團經驗,目前為止包括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德勒斯登國立管絃樂團(Dresden Staatskapelle)、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鹿特丹愛樂、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等等,哈丁在短短的廿個年頭已經累積全世界七十五個以上的一級樂團經驗,亦因此哈丁能夠成為這一黃金世代指揮中最受推崇的一位。

二○○九年,當哈丁已經是不算是新面孔的指揮家時,《BBC音樂雜誌》在把哈丁的大幅照片放上封面的同時,在旁邊也標上醒目標題:「丹尼爾.哈丁,紅得太早?」(TOO  MUCH  TOO  YOUNG?)這個問號,或許多少在回應一些人的懷疑。但是我們如果回顧上個世紀這些重要指揮的發展,可以發現哈丁並不算紅太快或是太年輕——福特萬格勒廿歲就登台首演,祖賓.梅塔頭一回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時候也才廿三歲。更值得讚許的是,這一代的指揮家比廿年前的這個工作需要更多、更快速的經驗累積來適應這個迅速變遷的世界樂壇。在提出質疑之前,不妨聽聽瑞典廣播交響樂團團員對哈丁的評價:「當有人是這麼年輕、這麼優秀且具備如此優異且無盡的才能時,那是令人驚訝的。他可以就這麼繼續,那是有關於我們每週、每個新節目能夠跟著他多遠的問題。」是的,當你看到一個雖然年輕,但已經充足準備好自己的指揮在你面前出現的時候,團員反而都知道這個年輕人會是可以依賴的一個指揮,因為樂團擔心的並不是指揮的年齡,而是他的能力、自信與音樂內涵為何。

師承經驗與自我的音樂理解

從二○一一年哈丁指揮瑞典廣播交響樂團的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的錄影畫面當中,可以發現哈丁右手握指揮棒的方式、指揮拍點的風格還有左手音樂性的詮釋方式,都可讓人直接聯想起,阿巴多指揮馬勒室內樂團或琉森節慶樂團,詮釋馬勒同一首作品時如出一轍的畫面。而指揮情緒表情,更讓人可以聯想起拉圖指揮時豐富的戲劇性張力,這些技巧上的改變與他廿歲之前指揮的方式已有明顯的成長。但一個在技巧上已經達到純熟度的指揮家,接下來就是本身對於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即使已得到兩位大師的真傳,近年來的他,也已經開始漸漸咀嚼這些動作之外的詮釋。

在無數的訪談中,哈丁都提及阿巴多與拉圖這兩位前輩,對於他的指揮職業生涯有著重大的影響,這些珍貴經驗相信也是哈丁與其他黃金世代指揮最大的差異。音樂從來就不是以年齡來衡量的,它的價值評判標準通常是:一個音樂家在藝術領域裡是否最具影響力,以及在音樂廳裡的表現和貢獻。

猶記二○○八年《PAR表演藝術》雜誌曾推出「指揮星光幫,樂壇聖手誰來接棒」的特別企畫,當年選出三雄中的第一名就是哈丁。當年的評分中,哈丁的「親和力」是七個評分項目中最弱的。這或許是因為哈丁在某些專訪上表現出謹慎的態度,從錄音發行的謹慎程度與他積極大量廣泛的演出曲目上有很大的差異性,也反映出哈丁對於錄音發行的嚴肅看法。但其實哈丁在外表上是一個如同大家熟悉的英國民謠〈Danny Boy〉般的鄰家大男孩形象。在網路上可以找到的哈丁訓練樂團的過程及訪談影片中都可以發現,哈丁在私底下非常平易近人,甚至中國記者訪問哈丁選擇奢侈品時,通常是以什麼為標準做出選擇?哈丁爽朗地回答記者,這個問題應該去問問郎朗,因為他本人其實對這些方面一無所知。也直接回答因為他的個子不高,所以穿衣打扮不是很容易,因此他經常選一些比較簡單的衣服而非奢侈品的品牌。

走入第二階段要做得更好

在不久前的訪談中,哈丁談到,他從十九歲開始職業指揮生涯到目前為止已經過了第一階段,現在是開始往第二階段的方向走,而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怎麼去把它做得更好!他認為指揮這個職業很有挑戰性,因為從來就沒有一個人可以告訴一個指揮,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出色。他們只能自己在點點滴滴的摸索中艱難前進,在錯誤中不斷地校正自己的方向,塑造出自己的風格。

如果說音樂家說的是音樂語言,他們用音樂說話,那我們可以熱切期待,這個經過蛻變的哈丁,將會告訴我們什麼!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再度訪台精心策劃

巴伐利亞廣播樂團  兩場精湛曲目 樂迷難捨

來自英國牛津的丹尼爾.哈丁,不但擁有「廿一世紀指揮奇才」的封號,也是幾位新生代指揮中,最受台灣樂迷們喜愛的明星。在二○○六、○七年曾經分別率領馬勒室內樂團及倫敦交響樂團來台,獲得極大的回響外,更曾被譽為是「錯過為憾」的音樂會。經過了這些年,哈丁的指揮更加爐火純青,錄製唱片屢獲《留聲機》雜誌等大獎殊榮,連英國《獨立報》都為他近期的表現盛讚:「哈丁的指揮風格猶如閃電般令人驚豔。」

同樣的,來自德國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在二○○七年也曾由楊頌斯領軍抵台,當晚的盛況至今仍是到場者意猶未盡的話題,演出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幾近完美,許多樂友更是表示這場音樂會堪稱是他們聽過最好的一次《馬勒第五》。巴團的盛名其來有自,一九四九年由具有「桂冠指揮」之稱的尤金.約夫姆(Eugen Jochum)創立,之後在歷任的指揮如馬捷爾(Lorin Maazel)、楊頌斯(Mariss Jansons)帶領下,將樂團打造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樂團。六十三年來,它的聲譽媲美柏林愛樂管絃樂團,如今更是當今最受樂迷推崇的天團之一。

此次來台的首場音樂會,帶來的是來貝多芬《艾格蒙序曲》、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偉大》,以及布拉姆斯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而其中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擔任獨奏的小提琴家克利森.特茲拉夫(Christian Tetzlaff),這位樂界當紅的演奏家獲得國際大獎無數,兩度獲得「金音叉獎」外,亦榮獲愛迪生唱片獎、國際音像博覽會古典唱片大獎、古典回聲大獎,以及多次入圍葛萊美獎。而他拿手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詮釋,更曾被《波士頓環球報》讚譽:「讓人同時感受到強大的藝術性與深沉的個人音樂語彙。」

第二場音樂會中,身為布魯克納與馬勒權威的巴團,將推出另一場重頭戲——布魯克納《第五號交響曲》,並由傳奇男中音克理森.葛哈爾(Christian Gerhaher)擔任獨唱馬勒《少年的神奇號角》及《呂克特之歌》選曲。擔任獨唱的男中音葛哈爾(Christian Gerhaher)是史上最早完成舒伯特三大聯篇歌曲集錄音的男中音,最新的馬勒專輯也獲荷蘭「愛迪森古典樂大獎」肯定,更被樂評譽為「重新定義當代德文藝術歌曲詮釋標準的男中音」及「永遠的男中音費雪.迪斯考傳人」。

口碑加口碑、王牌加王牌,兩場音樂會的組合已在本地樂迷間引發震盪,您將難以在其中擇一前往,更難以再度錯過這絕佳聆賞的好機會!(李秋玫)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