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利劇院外觀,保利劇院管理公司即設於此。(王泊 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直營或加盟? 劇院院線遍地開花

因幅員遼闊市場廣大,中國的劇院經營也獨特地形成了「院線」模式,這個模式在中國也至少具備三種類型:一是劇院本身發展出來的院線,二是演出經紀公司自行成立的院線,三是比較鬆散的聯盟或院線。但表演藝術界的生態複雜,院線效益的顯現恐不是這幾年之內看得到的。

因幅員遼闊市場廣大,中國的劇院經營也獨特地形成了「院線」模式,這個模式在中國也至少具備三種類型:一是劇院本身發展出來的院線,二是演出經紀公司自行成立的院線,三是比較鬆散的聯盟或院線。但表演藝術界的生態複雜,院線效益的顯現恐不是這幾年之內看得到的。

今年五月廿三日,江蘇省宜興市政府與保利劇院管理公司簽訂了「宜興大劇院委託經營管理合同」,宜興大劇院正式成為保利集團在長三角區域管理的第十一家劇院,也成為保利院線旗下第廿九家劇院。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新聞,但卻不得不讓人對中國藝文演出的劇院形成院線這個現象感到好奇。

「院線」有三種模式

提到「院線」,直接想到的是電影院線,因為不論是過去的膠卷或是現在的數位化媒體,電影都可以用複製的方式同時在不同的地方放映,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表演藝術的精髓在現場,無法複製,在中國演出「高雅藝術」的劇院形成院線所指向的因此是不同的效益。同時,「院線」這個概念在中國是多義的,依目前看到的情況大致可整理成下列三種:

一是劇院本身形成的劇院院線,這其中又有分別。以「保利院線」為例,它有著幾乎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劇院院線經營模式,到今年五月為止,保利院線總共擁有廿九家劇院,其中只有三家非100%控股,但仍有掌控著相當的主導權。因應這樣幾乎全部自主營運的院線,保利集團成立了保利劇院管理公司,以中央廚房的概念來經營管理院線,不但經營管理人員是由管理公司外派,節目內容的規畫及派發也占了大約80%的主導權,真正實現經營、管理、規畫與服務的一體化,這在全世界都難找到類似的例子。相對於保利院線,隸屬於中國文化部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的「中演院線」同樣擁有近卅家劇院,但不同的是,中演院線直接控制的只有五家劇院,其他都屬於加盟性質,而這五家直營劇院尚在努力朝系統化管理的路上走。除了保利和中演這兩條具相當規模的院線之外,中國國家話劇院也努力地開發自己的專屬院線,目前除了自營的國話劇場、國話小劇場和國話先鋒劇場之外,也正逐步建立以全國為範圍的「國話院線」加盟劇場群。

相對於保利、中演與國話這三個背後都有政府支撐的大型集團,規模無法比擬,純民營的木馬劇場也並未示弱,除了在北京已經營頗有特色的木馬劇場之外,在杭州也建了另一匹木馬,預計今年暑假開幕使用,逐步擴展自己在小劇場領域的影響力。

二是演出經紀公司自行成立的院線,例如北京哲騰文化就在今年成立了自己的「哲騰演出運營院線」,這是結合節目經營和友好劇場群,以集體採購的方式所形成的院線型態,這是因應中國幅員廣大與目前小劇場生態所採取之有效的劇目經營方式,也可謂一種中國特色的營運方式。

三則是比較鬆散的聯盟或院線,以北京為例,二○一一年十二月成立的首都劇場聯盟結合了北京大部分的場館,目的在力推精品佳作、惠民、搭建資訊平台、共用資源、發揮規模優勢、優化劇院環境並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於去年底成立的北京小劇場戲劇聯盟則結合了廿二家劇場和卅多個劇團,同樣以資源共用、共推戲劇佳作為目標,並發表「自律公約」,期能改善劇場圈生態。這兩個聯盟都是由北京文化主管機關主導成立,但目前效果尚未顯現,有待後續觀察。

政府致力推展「院線」經營

中國文化部在去年二月廿日公布的「『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畫」中,特別提到對文藝演出院線的建設,目的是打破地域界限、市場分割,降低演出流通成本,推動主要城市演出場所連鎖經營,實現演藝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和高科技化。「倍增計畫」同時明確定下了在十二五期間(2011-2015)將打造十家左右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全國性或跨區域的文藝演出院線。硬體的目標達成看來不是問題,但表演藝術界的生態複雜,院線效益的顯現恐不是這幾年之內看得到的。

院線或聯盟的好處在於資源共用、資訊聯通,節省人力物力成本,但同時也不得讓人擔心它的弊病,因為當院線或聯盟經營良善時,表演團體就相形顯得弱勢了,如何避免小蝦米與大鯨魚的對峙,如何保障藝術創作不被商業運作壟斷,或許是當下就該未雨綢繆的。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