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玉慧與李國修在慕尼黑合影。(屏風表演班 提供)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李國修紀念特輯

國修,我也愛你!

國修是英才早逝了,他還讓我明白,如果戲劇家的人生宗旨是寓教為樂,他不僅僅獻身劇場,還以身教代替言教,而他盡一生之力,便是把他的人生觀念和戲劇才華化為娛樂,這是他的一生使命,而真正有內容的娛樂少之又少,這麼艱巨的任務,他也完完全全做到了!

 

國修是英才早逝了,他還讓我明白,如果戲劇家的人生宗旨是寓教為樂,他不僅僅獻身劇場,還以身教代替言教,而他盡一生之力,便是把他的人生觀念和戲劇才華化為娛樂,這是他的一生使命,而真正有內容的娛樂少之又少,這麼艱巨的任務,他也完完全全做到了!

 

國修的離去,讓我驚覺了許多事,也讓我徹底明白,他不但是一位傑出戲劇家,並且是一個偉大的人。

我認識國修也夠久了,但卻是慢慢才理解他的為人。回想起來,他的人生志業是按步就班,一步一步達成的,最奇妙的是,一切都在自己的規劃中。從演員表演開始,成立並管理劇團,編寫劇本,訓練演員,培養編劇和導演,栽培學生,他全做好了,連「接班人」也安排妥當,彷彿預知死亡之事,走之前,還出版了廿七集劇本,連人生謝幕腳本都事先想好了。

我不知他怎麼做到的,他這麼有才能並且有計畫,思想縝密謹慎,天生具有完善的邏輯。我真的不知他是怎麼做到,主意又從哪裡跑出來,他創意之多,想法之完整,即便我和他有時思維南轅北轍,但我一向深知,他極難辯駁。

師出無人  卻擁有最專業及風格化的戲劇風格

初認識國修時,他還住在景美溪口街父母家的地下室,那時他上過綜藝節目表演,很受歡迎。我們一群人曾經在他的地下室聚會玩鬧,我對他的印象其實只是電視上喜劇演員的樣子,彼時年輕氣盛的我還有一點小看他。

隨後,他成立了屏風表演班,編導了許多齣戲,我才發現,其實,他遠遠不只是那個演《荷珠新配》的趙旺,他也一齣戲又一齣戲說明了他的編導長才,不但喜劇,也可以是悲劇,他甚至創出只有他才有的悲喜劇風格,我去看《京戲啟示錄》時,對李國修很是尊敬起來,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他師出無人(早年短期受教於吳靜吉博士,一生都真心感謝他)),也沒有任何國外學位,但他卻擁有最專業及風格化的戲劇風格。

說到我們的熟識,還得從王月說起。那一年,汪其楣老師借用國修在忠孝東路四段地下室的屏風辦公室,策劃一套「戲劇交流道」劇本集,也就是把台灣小劇場演過的文本整理成集,我在那裡遇見王月,她說她讀過《徵婚啟事》,正在思索此書成為舞台劇的可能,那時我已長住慕尼黑,遂遊說他們到德國來玩,順道可以談談《徵婚啟事》,他們真的來了,待了十天,只是不巧,剛好有一半的時間都在下雨,我到今天都還後悔當時沒帶他多走走,因為那是他唯一一次的德國行。

那次在慕尼黑,我們幾次去啤酒園,國修喝了十多種德國啤酒,並且為喝過的啤酒排名,至今我還記得他的第一名是Löwenbräu,他喜歡品嚐野味,所以那次他也吃過牛的乳房。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提到德國餐飲店收費是直接和服務生算賬,每一位服務生負責自己照拂的顧客,他說,「他們每一個人自己都是櫃台,」他注意到的是德國社會文化現象,在一些制度上採分權的方式,譬如搭捷運不必通過關口,看醫生不必當場分費等,這也是所謂的榮譽制度。我看到國修觀察入微,那大約也是他之所以是戲劇家的必要原因。

逗樂活在鄉愁中的母親  也逗樂了多少台灣觀眾

在那一次,國修和我說好,他將改編《徵婚啟事》,並請我撰寫劇本。說來汗顏,我那時試寫了一下便擱在一旁,等到他完成時,請我去看,那戲己經在紐約公演了。我遂在紐約與他們度過幾天,坐在台下看《徵婚啟事》,彼時看見台上竟然出現了一位叫陳玉慧的長髮女子,她說《徵婚啟事》是她寫的,她來抗議她的原著改編成舞台劇公演一事沒經過她同意,oh my god!我心裡大喊,這真是一段奇特有趣的回憶,後來我更進一步發現,他在許多文本中之「戲中戲」的編排巧妙之極,堪稱是「戲中戲」文本大王。

在紐約行後,我和國修及王月的友情增溫,我尤其和王月無話不說,兩人開始大量通信,我們以「親愛的你」開始了長段時間的通信。國修那時認為兩個幼兒應該多得到父母的教養和照顧,對王月表示,不是你持家便是我持家,結果王月選擇了留在家裡。她因此產後憂鬱了好一陣子,我們的通信便在此時,而寫信也激發了她寫作的靈感,她隨後出版了兩本很有意思的圖文集。

我有幸走入兩人的家庭生活,認識了王月的母親及思源和妹子,看到了國修熬夜寫劇本,一家人陪著他,有時,他寫不出來,就去廚房熬湯,一家人喝著他那細心熬出來的湯,這就是所謂幸福的滋味了吧。

我當年以為我和國修最難以溝通的事應該是在女性的觀點上。在《徵婚啟事》一戲之前,我以為國修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不明,以為他無法了然女性人物心理,一些夜晚,我們會有所辯論,但兩人皆是硬頭腦,我總以為他山羊座A型一定比我頑固,在他離去之後,我才明白,那些年他對我更多的是寬容,那不明說的包容中又有多少溫柔!在《徵婚啟事》之後,他以許多文本逐漸推翻我對他的成見,一路到《女兒紅》,我才明白,他的母親一生都活在中華商場那小閣樓上的鄉愁之中,兒時的他便很清楚,他一生是要逗樂他那活在鄉愁中的母親,從做蟑螂般的鬼臉開始,他的喜劇天分一點一滴地凝聚,爾後,他發揮全才,逗樂了多少的台灣觀眾!

扮演過各種不同的角色  精湛地演繹了人生

國修是英才早逝了,他還讓我明白,如果戲劇家的人生宗旨是寓教為樂,他不僅僅獻身劇場,還以身教代替言教,而他盡一生之力,便是把他的人生觀念和戲劇才華化為娛樂,這是他的一生使命,而真正有內容的娛樂少之又少,這麼艱巨的任務,他也完完全全做到了!莎翁在世應該也會為國修的早去扼腕!

國修常引述自己的家教:他父親教過他,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便功德圓滿。但我看國修,他不只做好一件事,他是做好所有的事情:編導演,情人與丈夫,兒子與父親,學生與老師,他扮演過各種不同的角色,精湛地演繹了人生,一生真是太精采了!

作為他的朋友和觀眾,我也很想學學王月在他的告別式中那麼一聲大呼:國修,我也愛你!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