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劇場、歌劇及電影導演作品聞名的薛侯上月辭世。(AFP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知名導演薛侯 藝術人生謝幕

法國知名的劇場導演巴提斯.薛侯,於十月七日因肺癌辭世,享年六十八歲。薛侯的創作領域橫跨劇場、歌劇與電影,而且都留下不少經典之作。十五歲就立志當導演的他,自認「老是不如人」,所以在藝術的路途上不斷努力,也不想受限,擔任過多個劇場的藝術總監,卻從沒有自己的班底,一路「探險」至今,人生精采落幕。

法國知名的劇場導演巴提斯.薛侯,於十月七日因肺癌辭世,享年六十八歲。薛侯的創作領域橫跨劇場、歌劇與電影,而且都留下不少經典之作。十五歲就立志當導演的他,自認「老是不如人」,所以在藝術的路途上不斷努力,也不想受限,擔任過多個劇場的藝術總監,卻從沒有自己的班底,一路「探險」至今,人生精采落幕。

以劇場、歌劇及電影導演作品聞名國際,曾得到莫里哀獎及坎城、柏林影展最高肯定(電影《瑪歌皇后》La Reine Margot一九九四年得到坎城評審團大獎,《親密關係》Intimité二○○一年受頒柏林影展金熊獎),本身也是演員及劇作家的巴提斯.薛侯(Patrice Chéreau)十月七日因肺癌逝巴黎,得年六十八歲。不斷在創作形式及空間塑造上追求自由,也對人性闡釋及政治理念充滿興趣,年紀很輕就展露鋒芒的薛侯,走得有點匆忙,但豐富的「探險」旅程(他如此形容自己的創作企圖)及作品,已經在本世紀充分散發光芒。

十五歲立志當導演  認真不懈

十五歲起就在中學的戲劇社擔任演員及導演,而在一九六六年廿二歲時就成為巴黎郊區莎圖市劇院(Théâtre de Sartrouville)的總監,這是薛侯劇場生涯的開端。就像其他大部分在六八社會運動前後時期開始參與創作的劇場人,薛侯堅持社會主義理念並公開表明從事政治劇場的立場非常鮮明。他先後將馬里沃(Marivaux)、拉畢許(Labiche)及 德國劇作家連茲(Lenz)的作品搬上舞台並得到好評。

父母分別是畫家及插畫家,薛侯從小奠定的美學基礎及觀察力主要來自繪畫,除了敘述自己常一邊讀劇本一邊畫圖外,十五歲就立志當導演的他還說,自己一輩子不斷努力只因為覺得老是不如他人:畫得沒父母好、寫得沒傳統經典好、旋律節拍掌握也比不上同學,所以要不斷努力取得「發言的位置」,說「我想說的故事」。

薛侯不希望被局限的理念,也可從他持續跨界及轉換環境看出:從經典劇本到現代創作;從舞台劇、歌劇到電影;從初期執掌莎圖市劇院、米蘭的皮寇婁劇院(Piccolo Teatro),到七○年代的國立TNP劇院(TNP de Villeurbanne)及八○年代的南特爾市杏樹劇院(Théâtre Nanterre-Amandiers)等。渴望自由的藝術家除了不想擁有自己的劇團或創作班底外,不戀棧既有成績、勇於冒險的精神,為他的創作生涯帶來兩段特別引人矚目的高峰。

從不拘泥  晚年風格愈趨儉樸

七○年代末期與著名指揮家布列茲(Boulez)合作華格納的《指環》,以「角色表達」為首,徹底挑戰歌劇界的傳統,讓歌劇演員作更自然的演出而不只是隨時注意自己是否唱得準確。這項「革命」獲得空前成功,讓觀眾幾乎忘了在台上演出的是歌劇演員!此時薛侯不過卅多歲。接下來則是八○年代南特爾市杏樹劇院時期與現代劇作家戈爾德思(Koltes)及惹內(Genet)的合作:初期薛侯以自己一絲不茍的態度在舞台、服裝及導演工作上巨細靡遺地作了完整詮釋及大量基本功,卻被譏為只看到字但連句子都沒讀懂,完全抓不到劇作的精髓及其政治意圖。而薛侯則以持續不撓的態度及嘗試作回應,最終得以將自己的舞台語言去蕪存菁地融入劇本,將戈爾德思作品《棉花田的孤寂》作了令人難忘的首演。

南特爾市杏樹劇院時期後,薛侯的劇場美學呈現愈來愈偏向簡樸風格,比方二○○三年的《費德爾》是在觀眾間進行演出,極簡的舞台布置特別得到矚目,大部分劇評認為導演藉「貧瘠」來表達對劇中主要人物「無罪」的極度支持,也有人覺得是繁華看盡的薛侯已經進入不需物質即可表達靈魂的階段。

離世前幾天還跟友人提到,可不希望後人把某條道路或某間學校以己為名來作為紀念,「千萬不要,」薛侯說,「我的遺囑中得特別注明這點。」是因為驕傲、謙遜,還是預感無法掌握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呢?大概都有吧, 但這些對一直往前、從不回頭看的薛侯來說,現在應該也不太重要了。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