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知名藝術學者RoseLee Goldberg創辦的Performa雙年展,十一月在紐約展開,共有超過一百個不同的「節目」,在超過四十個地點舉行。Performa是一個呈現「各領域的現場視覺藝術表演」的藝術節,參與的藝術家非常國際化,也非常「跨領域」,所以也相當難以定義,其中很多「作品」都可以歸類為“Performance arts”(行為藝術)。
一齣六○年代的抗議劇在一間正常營業的土耳其浴房裡上演,觀眾和光溜溜的澡客肌膚相接;一齣長三小時、卡司超過廿人的大型創生神話劇在「黑盒子」劇場上演;一齣由北京奧運七人創意小組成員之一的馬文構思,讓杜麗娘和夏娃在當代相遇的新歌劇——這三齣戲有什麼共同之處?原來它們都是紐約本屆的「Performa 13雙年展」節目。
Performa是一個呈現「各領域的現場視覺藝術表演」的藝術節,自二○○四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本屆雙年展在十一月一日至廿四日間舉行,共有超過一百個不同的「節目」,在超過四十個地點舉行。
Performa相當國際化,創作者來自不同的地區和文化,作品類型也是「跨領域」,從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詩歌、時尚、建築、平面設計、飲食文化,以及彼此間的各種交集混血都有。
多領域混血 表演類型難界定
只要看看下面這些「節目」,就可以知道要為這個雙年展下定義是有多麼不容易!波蘭藝術家Paweł Althamer在布魯克林的一間酒吧,舉行一連串社區活動和工作坊,這些活動最終會導引到酒吧外以廢物造起一具大的雕像。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Jérôme Bel)專門為蘇黎世的Theater HORA的殘障演員編舞。藝術家Florian Hecker和哲學家Reza Negarestani合作了一件《聲音藝術》C.D. – A Script for Synthesis。印度藝術家Subodh Gupta做晚餐主人,為客人獻上多道印度傳統佳餚。洛杉磯藝術家Shana Lutker以戲劇手法,重現一九二三年七月六日晚在巴黎的一場達達主義的表演,演成畢卡索和布列東(André Breton)拳腳相交。印度新德里的Raqs Media Collective《表演的裝置》Performed Installation是用雕塑、史料、音樂、影片等各種媒材,來反映紐約作為全世界人交會的場域的歷史。
然而這些看似千奇百怪的作品間,也有一些脈胳可循,其一是很多創作者都是視覺藝術家,另一是很多「作品」都可以歸類為“Performance arts”。
“Performance arts”台灣似乎翻譯為「行為藝術」,這或許是因為在中文裡,沒有很好的字眼可以與音樂舞蹈戲劇所屬的「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s)有相近但又清楚的區分。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Performance arts”自廿世紀初由達達藝術家發起時,本來就帶有反傳統、反權威的色彩,之後由八○年代的台灣和九○年代北京東村的藝術家引用時,也都有點抗議的目的,因此「行為」似乎可以傳達其「以行動改變現狀」的政治煽動特質。
Performa的創辦人RoseLee Goldberg是美國著名的藝術學者,她在一九七九年出版的Performance Art: From Futurism to the Present一書至今還是這個領域的權威著作之一,Performa反映了她的興趣也就不足為奇。
行為藝術 依然「反叛」嗎?
然而Performa固然有許多難以歸類只好以「行為藝術」稱之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從各種角度看,都是典型的「表演藝術」,像是本文開始引的三件作品(分別是Dutchman、The Humans、和《驚夢》Paradise Interrupted就是。尤其是Alexandre Singh的The Humans,還是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的小劇場演出,由該機構著名的「下一波」藝術節呈現,完全沒有要反傳統表演藝術的味道。
這可能是「行為藝術」在廿一世紀要面對的問題。在各種藝術的領域界限都被完全打破,跨界合作成為時尚,以及「走向社區」、「擁抱群眾」不但不是藝術家不屑為之事,而是所有想要培養未來觀眾的機構與個人都非實踐不可的理念時,「行為藝術」還有什麼獨特之處?一個原本是反美術館反沙龍反劇場的藝術形式,現在已經被藝術史家研究、美術館展覽收藏(現代美術館、惠特尼和古根漢美術館都有此類展覽),如何能和既成體制「劃清界線」?廿世紀晚期最著名的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自從三年前在現代美術館舉行回顧展後,就受到不少攻擊,認為她已經入「名流」之列,不復有反叛風骨。她與流行音樂女神卡卡合作,而卡卡最新的專輯,似乎也把自己的演出當作是行為藝術,不止是跨領域,恐怕還是跨商業與藝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