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是台灣同志文學的先聲,卻是在歷經電影、電視改編之後,才終於搬上劇場舞台。回顧台灣劇場中的同志題材戲劇,田啟元的《毛屍》可謂伊始,之後魏瑛娟、邱安忱、徐堰鈴等小劇場創作者接續此一脈絡,大舞台則有表演工作坊改編《美國天使》可為代表,近期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賈寶玉》亦備受矚目。
一九八三年白先勇的《孽子》出版,一九八七年戒嚴解除,一九八○年代的台灣風起雲湧,小劇場運動崛起。文學與劇場互相滲透,相輔相成。
黑暗中的星星 同志文學與劇場的最初
《孽子》是台灣同志文學的經典作品,力道之強、影響之大,只要提起同志文學,總伴隨《孽子》身影。早在一九六○年代,白先勇就在短篇作品〈月夢〉、〈青春〉、〈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中描寫同志,〈玉卿嫂〉中的容哥和〈寂寞的十七歲〉也涉及此,但都不如《孽子》出現時所引發的廣大討論。二○○三年就改編為電視劇的《孽子》,直到十年之後,二○一四年初,才踏上國家戲劇院舞台。
至於同志在劇場裡的首次現身,是一九八八年九月,鬼才導演田啟元的《毛屍》(副題:Love Homosexual in Chinese),也是「臨界點劇象錄」的創團之作。劇中人沒有名字,六個人分別是ABCDEF六個代號,他們大量丟接對話,表達反權威的傾向,質疑異性戀傳統,大膽討論孔子是不是同性戀,他們的語言挑釁,批評執政黨將過往的同性戀歷史掩埋。坦然討論禁忌話題,《毛屍》首演造成轟動,同年十一月在皇冠小劇場加演三場。
一九九三年,田啟元推出由《白蛇傳》改編而成的《白水》,劇中針對《水漫金山》一折,將白素貞的感情重新爬梳,而白素貞、許仙、小青及法海,由四個男演員扮演,除了許仙之外,其他三人皆裸上身。四個男人演出的白蛇傳,男女不是重點,而是他們所呈現的家庭關係,藉由不斷的挑戰,鬆動僵化的異性戀思考模式。有了全男版的妖嬌美麗《白水》,一九九五年從《白水》發展出全女版的《水幽》,劇本台詞並無更動,出現過五位女演員及七位女演員的兩種版本。同年完成的《瑪莉瑪蓮》改編自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採用一桌二椅古典形式,由兩位女演員演出,出現挑逗、猜疑、曖昧等情境,討論兩個女人之間可以產生的各種關係,風格前衛,維持一貫的批判力道。
田啟元在一九八六年考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赴成功嶺受訓體檢時,發現感染愛滋,成為第一個在媒體前曝光的愛滋感染者。當時台灣對愛滋的認知混亂而封閉,師大竟以愛滋為由,拒絕他入學。後來迫於輿論壓力,才讓他以電話授課的方式完成學業。這些事件如同照妖鏡,投射出台灣社會的無知狹隘,田啟元創作的日子雖短,質量精煉,力道足夠,在臨界點期間總共編導近卅部劇作。一九九六年八月,田啟元病逝,但他的身影和作品,始終在台灣劇場史留下難以跨越的刺點。
改編與原創 女同志迎頭趕上
名噪一時的《火炬三部曲》在一九九一年出現,由鄧安寧所組的隨意工作坊,移植自百老匯名作Torch Song Trilogy,描述扮裝的男同性戀者。九二年有陳培廣的《蝴蝶君》,擷取當代的時髦議題,性、政治、同性戀都在此列。九五年至九六年,邱安忱推出一系列與同志議題相關的作品,《查某嫺》改編自法國作家惹內的《女僕》;《新天堂公園》則描述與《孽子》不同時空的新公園同志生態;之後與演員徐堰鈴合作,脫去悲情哀憐,以溫馨感性的手法,演出關於女同志生活的《六彩蕾絲鞭》。同年尚有魏瑛娟編導的女朋友作品1號《我們之間心心相印》,三位女演員戴著導演從紐約街頭買來、顏色各異的假髮,搭配各款裙裝及特殊化妝,除了女同志議題外,造型也引起諸多討論。
以女同志為議題的作品,似乎總是較晚出現,幸好常常接二連三。青春鳥們在一九八三年有了《孽子》小說,一九九○年凌煙的《失聲畫眉》才出現,呈現女女情感,更是台灣同志文學史首部拿下重要文學獎的作品。歌仔戲班成員是書中主要描述對象,書中不止針對同性,也有異性戀情。隔年曹麗娟的〈童女之舞〉獲得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由《孽子》的導演曹瑞原執導,曾經改編成同名連續劇。一九九○年代中期,同志文學蓬勃發展,九四年有石破天驚的《荒人手記》,九五年有《逆女》,也改編成同名連續劇。也是在九四至九六年間,邱妙津接連出版了《鱷魚手記》、《寂寞的群眾》、《蒙馬特遺書》。
台灣女同志文學改編成劇場,要等到下一個世紀。二○○○年十月,魏瑛娟將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搬上舞台,成為女朋友作品2號,女同志的經典才得以在新的世紀與劇場繼續前進。經典之外,徐堰鈴在二○○五年獻出編導處女作《踏青去》,之後的《三姊妹》、《約會》,皆延續女同志為主題的創作方向。
從測試底線到公開朝聖
《毛屍》在蘭陵劇坊首演以來,無論是原創或改編,同志作品的演出空間,仍然以小劇場為主場,鮮少登上中大型劇場。
《美國天使》Angels in America一九九三、九四年在百老匯獲得票房成功,抱走普立茲獎與東尼獎後,隔年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將此劇譯成中文搬演,分成《千禧年近了》與《重建》上下兩部,副標題為「一個討論全國性議題的同性戀幻想曲」,當年的報紙評論說,表坊的演出有「測試傳統價值底線」的意義。
二○一一年知名紀錄片導演陳俊志的小說《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自傳式的述說卅年間的家族史,離散、破碎、崩毀、死亡,同性戀兒子的性別認同,遭遇的情感與背叛。隔年黎煥雄改編,登上大舞台,以詩意的劇場風格,將文字轉換為華麗的意象表現。同年林奕華重新解讀《紅樓夢》,成為《賈寶玉》,何韻詩加入演出,擔任主角和監製。此外,全劇採用十三名女演員,扮演男女各式角色。沿襲書中即有的同志情節,劇中提及與琪官的情誼,多種因素,加上何韻詩本人在二○一二年底香港同志遊行後出櫃。共演出一百零九場,二○一三年十二月在台北封箱的《賈寶玉》,幾乎場場都成為女同志朝聖大會。
距離小說出版後卅年,《孽子》首度站上國家戲劇院的舞台。將在二○一四年初,重現七○年代,甚至有五○、六○年代滲透進來的同志處境。如同召喚術,讓新公園的青春鳥群再度停泊幾日幾夜,讓見不得光的黑暗王國再現,也許召喚舊人與新人,一同並肩坐在黑暗座席,等待光線灑落,有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