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雜技藝術家西恩.甘蒂尼來說,「玩雜耍,就像是在空中算數學」。他更形容:「數學有著絕美的藝術形式,雜技相對於音樂,則成了數學最完美的視覺畫面呈現。」他以精準的數學運算,讓雜技表演呈現出精緻繁複的陣形變化,更讓雜技登入「藝術殿堂」,從街頭走入劇場。即將訪台演出的作品《搞砸了》,結合碧娜.鮑許舞作的優雅,英國庶民生活的元素,讓我們可以看到甘蒂尼的慧黠巧思。
臺北藝術節《搞砸了》
8/22~23 19:30 8/24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25289580轉192
遙遠的國度,幻術的童年
「我腦海中有一個印象,那是當我六七歲、還住在古巴時,當時我的朋友們長大後都想要成為政治領袖般的大人物,但我已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雜耍演員。」這是英國雜技大師西恩.甘蒂尼(Sean Gandini)對於童年的模糊記憶,日後回想起這段往事,卻也只得靠「其實前陣子我家人好像也有和我說起這件事」來為自己增加一點可信度。
這麼一個記憶、幻想、事實互相摻雜的故事,成了甘蒂尼踏進雜技之魔幻世界的起源。從小住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直到十二歲小學畢業後才回到英國,正是在這塊神秘、遙遠、自外於西方中心的國度,讓甘蒂尼接觸了街頭魔術師、雜技演員,被他們操弄真實與幻覺的精煉手法所吸引,自此之後,一生想盡辦法結合數學、芭蕾、劇場、馬戲等元素,在街頭、舞台、競技場、劇場重現幻術。古巴獨特的國際政治氛圍,加上甘蒂尼雙親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社會運動分子,更讓甘蒂尼從小耳濡目染,培養出不同於西方學院派的思考模式,立志要做「不一樣的劇場」。
玩雜耍,就像是在空中算數學
要打造一個「不一樣的劇場」,甘蒂尼的第一步在於「數學」與「雜技」的結合。
這位對於數學與雜技有著同樣熱情的藝術家說著:「玩雜耍,就像是在空中算數學(Juggling is like doing maths in the air)」。他更形容:「數學有著絕美的藝術形式,雜技相對於音樂,則成了數學最完美的視覺畫面呈現。」
要「在空中算數學」並非無的放矢,甘蒂尼所根據的是一九八五年由保羅.克利梅克(Paul Klimek)、布魯斯.鐵曼(Bruce Tiemann)、麥寇.戴伊(Michael Day)所發展的一套記譜符號「位換系統」(siteswaps),以阿拉伯數字代表拋球、傳球、停球、單手拋球、丟擲順序等動作,幫助雜技演員能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動作,分秒不差地完美演出。在甘蒂尼的改良之後,其成立於一九九二年的劇團「甘蒂尼雜技團」(Gandini Juggling)更曾出版一套三片的「位換系統」教學DVD,深入淺出地與雜耍表演者、雜耍愛好者分享馬戲不受限的可能性。
對甘蒂尼來說,雜技的真正挑戰不在於你能夠丟擲什麼高難度的物件,而在於陣形畫面的複雜度。在數學運算的輔助下,讓甘蒂尼在年前成功挑戰了三百名演員雜技拋接的電影拍攝,也讓他更能在作品中重新詮釋其所熱愛的古典雜技形式。
從街頭到劇場,藝術無貴賤
甘蒂尼的另一項挑戰(或說是成就),則是將「不入流」的街頭雜技帶進「高尚藝術殿堂」。在他理想的劇場中,雜技演員須同時具備古典雜技、舞蹈、劇場等專業背景,在與韻律體操冠軍出身的妻子兼創作夥伴凱蒂.烏拉-荷卡拉(Kati Ylä-Hokkala)合作下,在一般人印象中娛樂性遠勝藝術性的雜技表演,成為結合各種藝術元素的跨域劇場語彙。
儘管在當代藝術圈中,愈來愈多藝術家曾試圖挑戰「高尚藝術」(High art)與「平民藝術」(Low art)之分界,出身於另一塊文化圈的甘蒂尼也同樣拒絕為藝術分門別類;但在英國,歌劇、芭蕾始終有著和雜技、魔術全然不同的藝術地位,「或許和過去相比,有進步那麼一點點,卻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麼明顯。」甘蒂尼說。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甘蒂尼古典中帶著挑釁的雜技語彙,奠定了其獨樹一格的雜技大師地位。
的確,在甘蒂尼的心中,雜技取代了語言,卻也成為一種語言。它能跨越藝術、文化之藩籬,直接碰觸人們內心最深層的角落,但卻「沒太多人說這個語言。」這是它的局限,同時也是它的優點。每四年固定成為一日足球迷的甘蒂尼,以近日最熱門的世界盃為例:「每年的世界盃有這麼多國家踢球,有些國家相當熱中,有些國家卻對這種形式的運動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看不懂團隊的陣形、腳法,自然也無法欣賞足球。」同樣地,要欣賞雜技,首先也得先「看懂」。但看懂與否,卻與你的文化背景無關,不同文化的人們也許會做出同樣的動作解讀,相同文化圈的人們也許也會有著不同的畫面連結。很多時候正是在這「半懂不懂」間,創造了更多詮釋上的想像空間。
蘋果.碧娜.搞砸了
說到「高尚藝術與平民藝術之完美融合」,不得不提上甘蒂尼二○一○年之作品《搞砸了》。這齣由英國國家劇院「看看這個空間」(Watch this Space)藝術節委託創作的戶外演出小品,創作期間恰逢碧娜.鮑許(Pina Bausch)離世,有感於碧娜對於當代舞蹈、劇場、馬戲之深刻影響,甘蒂尼便以《搞砸了》一作向碧娜致意。
作品以「鮑許式行進」( Bauschienne Parade)作為開場與結尾,演員們在台上排成一列,在拋接中緩步橫跨舞台。在另一段男子干擾女子拋接蘋果的片段,也隱約暗示了鮑許作品中常見的兩性關係、權力互動、人性寂寞等元素。不過,甘蒂尼也笑著說:「也許是《搞砸了》和碧娜的連結太過強烈,後來聽說出現好多篇相關文章,有些他們提到的段落,我們真是想都沒想過!」
也許並非全世界的觀眾都能在《搞砸了》中辨識碧娜.鮑許的舞作,不過下列元素總有幾個認得出:爵士、蘋果、英式下午茶。這些可是《搞砸了》劇中來自「平民文化」創作素材的冰山一角。劇中所選用的音樂看似毫無邏輯可循,涵蓋義大利歌劇、巴赫法國組曲、經典爵士、美國中西部草根爵士四重奏等,一問甘蒂尼才恍然大悟:「我常用iPod隨選播放音樂,一旦聽到有感覺的就會把它存在資料庫中,成為作品的音樂素材。」
蘋果與英式茶具在甘蒂尼的解釋下,則顯得較有「深意」:「我會選用蘋果,首先當然是看中它的形狀,圓圓的就和球一樣,當然也帶有些和『牛頓』或是『伊甸園』相關的隱喻。至於英式茶具則代表了中產階級社交生活的想像:在這裡不論發生了什麼事,大家總會說:『來喝杯茶吧』,就像是一種高雅文化活動的象徵。在一九八○年代還曾播過一齣電視整人節目,假扮外星人降落一位老婦人家中後院,結果這位不知情的老婦人,驚訝之餘說出的第一句話竟是:『你要喝杯茶嗎?』」正是這些日常物件,在看似隨意卻精密的拼湊間,再一次為甘蒂尼跨越了藝術的界線。
容許犯錯的雜技哲學
超越廿年的雜技經驗,讓甘蒂尼從雜技之中發展出一套深刻的人生哲學。
對始終鍾情於古典雜技的甘蒂尼來說,沒有什麼比「練習」更為重要,但練習卻不是為了要在安全框中局限自己。甘蒂尼鼓勵年輕的雜技演員挑戰自己所不擅長的,不要總是只注視著周遭習以為常、早已得心應手的小圈圈。偶爾,總也會經歷「像昨晚巴西七比一輸球(訪問前日正巧是世界盃四強戰,於是足球成了甘蒂尼多次隨手拈來的比喻)一樣的壞運氣。」既然害怕掉球、漏球的恐懼是難以避免的,就讓它成為雜技訓練的養分:「正是這些犯錯的時刻,讓演出更人性化,而不只是每一晚固定不變的機械式動作而已」。
此外,成就「甘蒂尼雜技團」不可或缺的,還有那一群長年合作的夥伴:「長時間培養的默契,讓我們建立了同一種語言,彼此配合,完美挑戰最複雜的雜技動作。」
那些年我們一起丟擲的球,為甘蒂尼雜劇團打造了如芭蕾舞團、交響樂團般,難以被超越的絕佳默契,也讓演員和作品一起成長。二○一○年的室外小品《搞砸了》,逐漸發展成六十分鐘的室內演出版本。一次又一次,演員在其中加入了更黑暗、更殘忍的權力操控,在彼此的傷害與退讓中拿捏界線:「如果可以,我也想像碧娜.鮑許一樣,看看這群演員在老了之後重新詮釋《搞砸了》或是什麼樣子。」也許有一天,「歲月」也會成為甘蒂尼劇場的下一道「幻術」。
人物小檔案
- 知名雜技演員,1992年成立甘蒂尼雜技團(Gandini Juggling)。成長於古巴哈瓦那,現居英國倫敦。
- 在英國倫敦的「馬戲空間」(Circus Space)與布里斯托的「馬戲表演」(Circomedia)任教,並持續於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各國開辦馬戲精藝大師班,致力馬戲教育。
- 演出不限於劇場,不僅曾為倫敦千禧巨蛋設計千禧跨年雜耍演出、為國家劇院改編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作品提供諮詢,也在好萊塢電影中客串一角、出演日本與南美洲的電視廣告等。
- 曾獲德國康斯坦茨的國際演出大獎(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Preiz),並因甘蒂尼對於雜耍與數學之關聯的相關研究而獲得「惠康信託獎」(Wellcome Trust Award)肯定。
- 至今,西恩.甘蒂尼已參與了甘蒂尼劇團超過一千場的演出,重要作品有《六重奏》Sextet、《緬懷羅絲戴利》Remembering Rastelli、《甜美人生》The Sweet Life、《夜總會》Nightclubs、《搞砸了》Smashed等。
甘蒂尼的雜技小撇步
★ 精準動作之必要
我們有許多雜技演出是多人間彼此丟擲的,所以動作之精準是絕對必要的。我們就像是樂手、舞者一樣,完全依循著樂譜、舞譜,每一個動作都是經過精密的計算:你這個動作做六次,都要丟到這個高度;然後你第七次要丟到之前六次的兩倍高,丟給在你左邊兩步的表演者,讓他接住。我們運用類似的數學運算來處理雜技演出,讓所有表演者都能在正確的時間點做出正確的動作。
★ 丟擲為古典雜技之本
最好的暖身步驟是雙手互相丟擲,幾次之後仔細觀察兩手之間是否有任何差異——是否其中一手比另外一手更有力?是否有哪一手特別容易掉球?然後讓自己慢慢習慣這個現象(我知道這聽起來很沒道理,但我說的是真的)。
★ 選擇的時刻
接下來,你可以決定究竟是要兩手交互丟擲,還是同手丟擲?你也可以兩者交換進行,偶爾兩手丟擲,偶爾同手丟擲,然後在球停止繼續升高的那一刻,你可以試著拍個手。你想要努力把球往上丟,但最終地心引力還是贏了,所以我們在這一刻小小地拍一次手,承認地心引力的勝利,在拍手的這刻同時把球再度丟出。
★ 當你手上有了兩顆球
先把第一顆球從一手丟到另手,在球落下的瞬間丟出第二顆球,用口訣來表示的話就像是:「丟,丟,接,接。」同樣的動作重複十分鐘後,就可以試著來丟第三顆球了,大概只需要五分鐘的時間,你就能搞定如何丟擲三顆球。
★ 練習練習再練習,老派做法永不滅
練習絕對是不可取代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用點腦子。我相信這在演戲、跳舞時也是如此。有些人也許一天練習六小時,卻沒什麼明顯的進步;有些人一天只練兩小時,卻有很大的成效。我想如何在練習時用對方法,絕對是很重要的。
(本文經甘蒂尼同意,摘錄翻譯自www.ideastap.com/IdeasMag/the-knowledge/sean-gandini-how-to-jug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