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應台部長期許文化能成為外交前導,使藝術成為一把他國無法拒絕的鑰匙,打開國際的交流之門。(許斌 攝)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用藝術打造一把通行世界的鑰匙

專訪文化部長龍應台談「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

龍應台部長認為,台灣在面臨政治困境重重、軍事外交不足、經濟布局有限的狀況下,更應以文化為外交前導,使藝術成為一把他國無法拒絕的鑰匙,打開國際的交流之門。於是文化部積極規劃「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在內強健環境與團隊體質、培育優秀人才,對外則透過參與藝術節與藝術家駐村,以及台灣品牌團隊「母雞帶小雞」的效應,讓台灣的表演藝術與國際接軌,通行無阻。

龍應台部長認為,台灣在面臨政治困境重重、軍事外交不足、經濟布局有限的狀況下,更應以文化為外交前導,使藝術成為一把他國無法拒絕的鑰匙,打開國際的交流之門。於是文化部積極規劃「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在內強健環境與團隊體質、培育優秀人才,對外則透過參與藝術節與藝術家駐村,以及台灣品牌團隊「母雞帶小雞」的效應,讓台灣的表演藝術與國際接軌,通行無阻。

也許你能想像雲門舞集巡演歐亞美三大洲重要藝術節的盛況,但你可能無法想像,在非洲有一群膚色黝黑的小朋友,正穿著歌仔戲服,以字正腔圓的台語,跟著明華園唱起「我身騎白馬」。你更想不到的是,全球頂尖粒子物理實驗室「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已於今年六月與文化部簽署「藝科倍速@台灣計畫」,使台灣成為全球第三個、也是歐洲外第一個與歐核組織締結藝術合作的國家。

小小的台灣,正有計畫地進行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企圖在艱困的外交荊棘中,開闢出一條康莊的文化大道。

文化為外交前導 藝術為國力展現

二○○二年,人在法蘭克福的作家龍應台,得知林懷民和雲門舞集要到法蘭克福演出《薪傳》,她特別邀請了一些德國銀行界及律師界的朋友前往觀賞,終場時所有的觀眾皆起立鼓掌,掌聲久久不輟,現場沒有一個人離開,這讓龍應台感觸很深:「我們的外交部做一年,大概也抵不過一場演出在國際間所達到的效果吧!」 

龍應台認為,文化是國家非常重要的外交手段,位於歐洲邊陲的挪威、瑞典,以人道外交及諾貝爾獎奠定自己無可取代的地位;二戰後的德國,亟欲擺脫納粹所造成的不良觀感,亦透過哥德學院在世界各地的學術活動來扭轉形象;法國更是傾全國之力進行文化外交,以維持長久以來在歐洲的文化領導光榮。台灣在面臨政治困境重重、軍事外交不足、經濟布局有限的狀況下,更應以文化為外交前導,使藝術成為一把他國無法拒絕的鑰匙,打開國際的交流之門。

人才是外交種子 培育軟硬兼施

而在國際的藝術饗宴中,我們要端出什麼料理?這可是百年大計。表演藝術團體躍上國際舞台並非一蹴可幾,必須有厚實的扎根磨礪,才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文化部的「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中,培育人才是重要政策,他們就像種子,在開枝散葉之前,需要一方沃土深耕,而這方沃土,即是遍布全國的縣市文化中心,以及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這一層層的文化設施,是我們的國際拓展發射基地。」龍應台說,文化部在硬體方面,以四年計畫進行縣市文化中心的修繕,例如除了苗北演藝廳之外,還投注了七億預算建設屏東演藝廳,強化設施,同時也培養營運人才。而在軟體方面,文化部則透過扶植計畫培養團隊,今年國內共有八十五個扶植團隊,這些團隊在基層文化中心「跑碼頭」累積經驗,無論在技術、行政、行銷方面,達到一定的成熟度之後就有機會進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有鑑於國內團體在演出之前往往沒有好的場地可以彩排,明年文化部特別編列了一千五百萬的預算,作為技術排演的補助。屆時表演團體只要提出計畫,就可以在專業的場地排練,提升演出品質,蘊釀開拓國際市場的能量。

台灣品牌團隊 發揮母雞帶小雞功能

而對於已經發展成熟的表演團隊,文化部則額外爭取了一億的預算,推出雲門舞集、明華園、擊樂文教、紙風車、優人神鼓等五個台灣品牌團隊,讓台灣的表演藝術人才除了持續向下扎根外,也讓拔尖的更頂尖。

「這幾個團隊就像是台灣遞向世界的名片,透過穩定的補助,團隊可以安心創作,減少沿門托缽的財務壓力,而他們成為品牌團隊之後,國外的邀約演出確實更頻繁了。我們希望他們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在出國巡演時,盡量帶幾位其他中型團隊的行政或行銷人才同行,好讓大家都有機會打開視野、學習基本功,也增加其他合作的可能性。」龍應台說。

以雲門舞集為例,今年四月文化部首次與德國德勒斯登赫勒勞歐洲藝術中心合作,辦理「台灣藝術節」,以台灣池上稻田意象的《稻禾》為開幕演出,同行的還有舞蹈空間舞團、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及其他視覺藝術創作者,像是粽串,連結形成一種「群聚效應」,反應極好,也促成了後續的視覺藝術特展,包括音樂協同創作、文學及視覺藝術等。龍應台認為,只要有心,加上策略得宜,一旦人家看中了,就會問你「還有沒有別的」,如此一來,台灣的藝術影響力就會慢慢擴大。

藝術節、藝術村與文化機構將沃土擴大

除了各層級的表演中心之外,藝術節、藝術村與文化機構也將表演藝術的沃土擴大。目前文化部每年安排台灣團隊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Avignon OFF),並新闢香港「台灣月」、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而「台灣文化光點計畫」則在企業家尹衍樑的支持下,以四年四百萬美元的預算,與國外重點大學或文化機構合作,用演講、座談、工作坊、研討會、電影節、藝術節等形式推廣台灣文化至當地主流社會。

此外,藝術村也為台灣提供了文化交流的機會,目前文化部在法國的巴黎西帖、瑞典的隆德、冰島的雷克雅維克、義大利的佩魯賈、美國的紐約長島、加州及北卡羅萊納州,都有藝術家駐村的交換計畫,而剛簽定不久的「藝術倍速@台灣計畫」,則是文化部與歐核組織的首度合作,意義非凡。

藝術與科學的碰撞 台灣不缺席

歐核組織(CERN)是全球最大的粒子物理實驗室,也是WWW全球資訊網的發明地,自一九五四年以來,有一千多個物理學家在此進行研究,從宇宙最小粒子的基礎研究到科學應用,CERN的研究發明正不斷改變當代社會,可說是歐洲的驕傲。台灣目前有七十一個科學機構與CERN有合作關係,包括台灣大學、中科院等,來自台灣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也在CERN長期主持太空磁譜儀(AMS)計畫。

龍應台笑道,文化部與CERN的簽署計畫其實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去年CERN的科學家們訪台,對科技一向很有興趣的她,特別設宴款待,席間貴賓恰好聊到CERN剛剛展開的藝術家駐村計畫,她的耳朵「馬上尖起來」,當天晚上立即做功課,隔天即要求巴黎台灣文化中心與CERN聯繫,邀請負責人訪台,並與台灣數位藝術家會面,藝術家們的表現讓對方印象非常深刻,此後順利成為繼希臘及瑞士之後,第三個簽署「藝科倍速合作計畫」的國家。

「科技與藝術向來被認為是兩條平行線,但其實兩者本質有相同之處。」龍應台認為,表面上看,藝術也許和基礎科研一樣「無用」,但卻有著「拓荒式」的共同點,可以激起革命,也可以帶動興邦。CERN是科學家的大本營,台灣藝術家進入全世界最先進、最拓荒式的科研環境,相信其所受到的刺激撼動,會超過其他很多地方。

文化部預計與CERN共同組成評選小組,公開徵選兩位台灣藝術家前往日內瓦歐核組織駐村,一位舞蹈創作表演者,一位科技藝術數位環境設計者,以「數位互動表演藝術」為主題,與百餘國的科學家及當地藝術家交流互動。「在IT技術上,台灣是個模範生,在科技藝術領域裡,台灣藝術家也有小而美的成就,相信與歐核組織碰撞後,一定會激發全新的創意與感受。」龍應台自信地說。

放眼未來 策略精算與組織改造

放眼未來,龍應台認為,台灣的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除了要加強團體本身的素質之外,文化部同仁更要培養國際觀,了解各藝術節策展人的需求,以精打細算的策略及準確的媒合,將國內的藝術家和表演團隊推上國際舞台。以CERN的駐村計畫為例,就得甄選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心且具備充沛創作能量的藝術家,方能符合需求。而對於受邀前往國外演出的藝術團體,文化部也必須積極邀請鄰近國家或城市的策展人,使演出發揮加乘的效益。

雖然目前文化部在海外有十一處文化據點、十三個藝術村,以及卅一處文化光點。但可惜的是,若當初文化部成立時,能把原本新聞局在海外的人事布建劃歸屬文化部,那麼相信如今海外的表演藝術推動,將如虎添翼,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未來龍應台也很希望能藉著組織再造,把文化部海外的人事做更完善的安排。此外,回到台灣現實的法規面,現今公設團隊(如NSO、國光劇團等),出國演出仍沿用「出國考察費」的制式金額,除名實不符外尚有許多限制,這點亟需突破,以爭取更多的海外巡演經費來增加台灣的國際影響力。

文化是國力的展現,也是台灣對外拓展的最佳利器,期許在「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的深耕之下,台灣的表演團隊能成為一把又一把的閃亮鑰匙,以文化的感動力量,讓台灣在國際之間能夠通行無阻、備受尊榮。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