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蹈裡我們很注重身體的「中軸線」(alignment),它就像人體的「家」一樣,自腳貫穿到頭頂,形成一條在不斷移動中可以被察覺和維護的基準,因此有的人過度維護後就顯得局限而僵硬。我的理論是中軸線是用來打破的,因為離開了中軸線的人重心就會不平衡(off balance),於是我們為了免於傾倒,雙腳和重心也就要跟著移動,舞蹈於焉產生!
有些想法多年來一直被拿來作為我對事情的解釋,說著說著漸漸變成了一種相信,幾乎有了古氏定理的架勢,在這兒說幾條與讀者分享一下。
芋頭理論
我們吃火鍋都喜歡加入芋頭下去煮,就是當甜湯的芋頭也是好吃得不得了。煮得好的芋頭鬆黏的口感可說入口即化,在嘴裡的香氣絕不誇張但細緻有韻,吃完後不膩,卻在飽足與口齒留香中達到身心的共鳴。但重點是煮芋頭是有學問的,剛切好的芋頭塊一方一方的,每一刀的切痕都歷歷在目,放入鍋中熬煮,首先就得注意它表面的變化,當平整的刀痕還在的時候,這芋頭一定還不好吃。好吃的芋頭看起來不但刀痕沒了,而且外觀的邊線變得模糊,很多時候還起了毛毛的邊,這時內行的人都知道,好吃的芋頭來了。邊線模糊的芋頭有著豐富的滋味,該鹹、該甜的湯頭都能均勻融入,吃起來每一寸口感與香氣都餘韻飽滿。
這和我對技巧學習的想法不謀而合,看得到鑿痕稜角還在的技巧表現總是不動人,動人的是已經看不到技巧具體的施展,但在流動中確實感受到時時刻刻恰如其分的呈現,回過神來,也可以感受到技巧如何以一種理所當然的狀態支撐著每個時刻的存在。
腳跨兩條船之說
時間是流動的,情勢也是流動的。現在就是現在,和過去或未來都不會一樣。所以當來到一個關鍵點,猶豫不決時,思量著決定選東怕會錯過西,決定取西又不確定東是不是將會更好。眼看著時間一直過去,就像一個人的兩隻腳各踏在不同的船上,心中惦著選擇該上哪隻船的利弊,久久無法做下決定。隨著時間的流動,船也在動,各在不同船上的兩隻腳會愈走愈遠,最後就是導致落水的命運。未來是不可知的,又如何能在現在就已經把未來想透。唯一能夠解決的方法是跳上任何一艘船,先把自己的重心穩住,然後盡最大的力氣讓這艘船的航行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穫,至於沒上的那艘船,就不需要多費心思去對根本不存在的可能多做假設了。
家是用來回去的
這年頭宅男宅女很多,他們花大部分的時間留在家裡,更有過之的是根本只留在自己的房間裡。好像家的溫暖、安全、舒適都被擴大了,對於曾經捨不得孩子離開的父母,這下子可得到了最大的不分離保障了。但「家」最大的功能其實是讓我們離開後有地方可以回去。換句話說,重點是我們必須離開,所以家的功能才得以彰顯。「回家」,「回家」,就是這麼一回事,不是顯而易見的嘛!
在舞蹈裡我們很注重身體的「中軸線」(alignment),它就像人體的「家」一樣,自腳貫穿到頭頂,形成一條在不斷移動中可以被察覺和維護的基準,因此有的人過度維護後就顯得局限而僵硬。我的理論是中軸線是用來打破的,因為離開了中軸線的人重心就會不平衡(off balance),於是我們為了免於傾倒,雙腳和重心也就要跟著移動,舞蹈於焉產生!所以說,打破身體的中軸線,舞蹈才得以發揮,但也因此對中軸線的覺察變成一個隨時相伴的體會。於是我們離開中軸,又回到中軸,再離開,再回去,漸漸地中軸線就像動作中必要經過的一個參考值一樣,於是流動因此產生。
這幾個小小的心得,讀者姑且就參考參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