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台灣為什麼沒有國際新聞?

台灣是一個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一向置身於國際社會之外已久,對國際社會的參與度低落,所以也就逐漸對國際事務冷漠以對。而且在中國的阻撓之下,台灣能發聲及能見的管道真的不多,任何台灣駐外記者都能深刻感受到台灣在國際社會的無能為力,以及國名名稱的混淆。但不管如何,我都要問:為什麼台灣沒有國際新聞?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這個領域,因為這不是一個行業,在全球化的腳步加快的今天,閱聽國際新聞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

台灣是一個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一向置身於國際社會之外已久,對國際社會的參與度低落,所以也就逐漸對國際事務冷漠以對。而且在中國的阻撓之下,台灣能發聲及能見的管道真的不多,任何台灣駐外記者都能深刻感受到台灣在國際社會的無能為力,以及國名名稱的混淆。但不管如何,我都要問:為什麼台灣沒有國際新聞?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這個領域,因為這不是一個行業,在全球化的腳步加快的今天,閱聽國際新聞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

前一陣子出版了《時代的摺痕》,把我過去任職媒體歐洲特派員的廿年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我在序文中提到,新聞事業是我第三個情人,是也是陪伴我多半的情人, 在這一本書裡,我丟出一個問題:台灣為什麼沒有國際新聞?

過去,除了擔任戲劇編導和創作文學,我也見證了一段台灣輝煌的國際新聞時代,當年,我獲得多次重大獨家新聞獎金,那都是一萬美金,而我服務的媒體在全世界有五十個國際新聞駐點。

落後國家的國際新聞報導都比台灣還多

在幾場的新書發表會和講座上,我丟出這個問題,倒是得到許多人的回應。這些回應包括:台灣的市場太小,媒體的經費不夠,所以無法動員人才。是嗎?還有:國際新聞的收視率差,所以媒體逐漸不重視國際新聞。是媒體主管的決定嗎?還是收視率調查公司調查的結果?國際新聞的收視和閱讀率真的差嗎?也有人說:因為媒體的擁有人都是財團,財團自有經營媒體的經濟考量,他們不會投資國際新聞。是嗎?更有人說,因為時局不好,人人自危,只希望保有自己的飯碗,確保家人無恙,也就是大家只希望保有小確幸,所以只會關心週遭的本地新聞,無暇去管遙遠的國際新聞。

還有,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太出國留學了,對國際本來便欠缺了解,甚至我們的教改出了問題,青年學子的學習品質大幅降低,對很多事都一知半解。以及:是不是做收視率統計的尼爾遜公司的收視率統計方式有問題,會不會他們才是台灣沒有國際新聞的罪魁禍首?

我走過世界那麼多地方,發現台灣與他地相較,真的太欠缺國際新聞了。許多落後國家的國際新聞報導都比台灣還多。

搬回台灣住了一陣子,發現此地的新聞蘋果化相當嚴重,電視媒體腦殘新聞相當多,典型的做法是任何社會新聞都要找上一個代罪羔羊,每天重複同樣的單一化觀點甚至帶著偏頗道德觀的新聞,有時幾近挖糞,令我難以忍受。

台灣的閱聽者真的喜歡這些腦殘新聞?

台灣媒體可能因為種種因素不重視國際新聞,因此媒體為了省錢轉向購買外電通訊社的使用權,但是,這一來也因此失去自己的新聞詮釋權,因外電自有外電的觀點,而通常這些西方通訊社多半是白人中間偏左的觀點,非常重視數據,進退有據。必須說的是,並非外國通訊社的文稿或報導就一定比較優質,其中一樣有很多枯燥的報導。

閱聽國際新聞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

國際新聞的寫作和一般新聞寫作並沒有太大差別,除了事件發生的地點更遠,人物更國際化,因此撰寫新聞的人必須有更多的外語能力、涉外經驗及走過更遠的地平線,有更多國際事務的理解,更寬闊的閱歷外,最重要的是仍然是報導者擁有自己獨特的個人觀點,除此之外,事實,事實,還是事實。

優秀的國際新聞除了記者的消息靈通外,還需要在新聞報導找出有趣或有願景的切入點,新聞的寫作要有更多人性及故事性,這樣優質的國際新聞能啟發許多人的新知和對外的理解,知已知彼百戰百勝,我認為台灣太需要本島之外的新聞報導。

這本書因此拋磚引玉,希望未來有更多人走上國際新聞的報導之路。我個人認為,要加強台灣的競爭力和發展力,改善台灣的新聞環境是最重要的一環, 而其中國際新聞又是很重要的環節。

我也知道,台灣是一個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一向置身於國際社會之外已久,對國際社會的參與度低落,所以也就逐漸對國際事務冷漠以對。而且在中國的阻撓之下,台灣能發聲及能見的管道真的不多,任何台灣駐外記者都能深刻感受到台灣在國際社會的無能為力,以及國名名稱的混淆。

但不管如何,我都要問:為什麼台灣沒有國際新聞?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這個領域,因為這不是一個行業,在全球化的腳步加快的今天,閱聽國際新聞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