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評彈團醞釀了三年的製作《林徽因》,最近發起「眾籌」,引來媒體關注,也突然多了許多來支持的朋友。這個計畫預計籌資五十萬,分成一百股,每股五千元,劇團約持有兩成比例,演職員都一起下海參股,參與的股東們也將進入二度創作中,幕後的粉絲們可以公開進入戲的排演、審定等過程,作品將舉行開放式的劇本朗讀會,聽取各方意見,這也將開啟評彈界的先河。
與往年相比,這次酷暑的腳步來得晚了些,號稱是史上最涼爽的暑假,不過屬於兒童的福利卻無法避免,陪著小主人翁消暑看戲的基本盤,多是老少通吃重在參與的遊樂,大型的演出團體多半是找涼歇夏去也,跨入了表演藝界的淡季時光,如有藝舉,多半能出人頭地搶到新聞。或許正如文廣演藝集團總裁吳孝明所說,有時候演出不缺錢缺事件,四百年來的評彈,搶了幾百號傳統戲曲的排次,幽雅地請出林徽因發了「眾籌」(向群眾集資)的頭香,穩穩地登上了媒體的頭版。
眾籌之下的人間四月天
早在評彈發起眾籌之前,在網路平台上,國家級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窯建盞達成率3013%,短時間內便吸引了上千的粉絲,「互聯網+」時代的力量推動力不小。上海評彈團發布新聞後,突然多了許多來支持的朋友,顯然眾籌一出手,評彈終於回到媒體的關注,已醞釀了三年的作品《林徽因》也重返上海灘。
選擇這個題材著力打造,一是因為林徽因與三個男人的傳奇情愫,在文青和小資階層中頗受青睞,蘇州評彈的細膩風雅,恰好適宜表現這樣的糾葛,而這個人物和故事也符合當下人的審美需求。從最初把焦點放在與梁思成作為主角,轉變到以她與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三個人之間的歷程為線索串起整部作品,曾參與四大美人創排的資深編劇竇福龍數易其稿,反覆論證後,如何演繹這位民國文藝女神,碰觸的每個人物背後,都是一部部精英版的文藝事件,似乎寫文人比偉人還備感壓力。
儘管如此,眾籌仍然對創作形成了推逼倒數,有別於團購封閉性質,既是眾人籌資,籌集社會資金完成項目運作,成本預計五十萬,分成一百股,每股五千元,劇團約持有兩成比例,演職員都一起下海參股,參與的股東們也將進入二度創作中,幕後的粉絲們可以公開進入戲的排演、審定等過程,作品將舉行開放式的劇本朗讀會,聽取各方意見,這也將開啟評彈界的先河。
彈出來的弦情偶記
說到底,評彈這項長衫旗袍、走唱於南方的表演模式,有別於其他曲藝樣貌,尊稱表演者為說書先生,俗語說年年出狀元,十年才出個戲狀元,上場時無須立於台間,與觀眾平起平坐,基本格局為一桌兩椅,由於機動性高,兩人搭配合作稱為雙檔,比較不受限制,能靈活調度,贏利效果也頗佳。近期推出的上海往事系列,貼近民初的新聞話題《槍斃閻瑞生》、張派小說改編的《半生緣》、走唱藝人的《旋索春秋》等等,無不用濃郁的懷舊風味,展示吳儂軟糯的調性,流淌出明清婉麗小品的閑情風韻。
說實在的,古典的蘇式脫口秀要搬演現代作品,多半是為了意識形態宣傳任務,要讓三弦與琵琶當政策傳聲筒,有些強人所難,話說它既是中國最美麗的聲音,談出來的話題全圍繞在政治雞湯上,弱化本身的優雅、逸趣,好辜負了美麗一詞。當我們將林徽因看作廿世紀的一道文化美景、一個浪漫傳奇,才情愛情親情三情俱足的女神時,也低下頭來看看她戰亂中的所踩過的「險灘和礁石」,回顧與死神和病痛抗爭中的林徽因……身為女性特有的身分焦慮,是她不容忽視的時代推力,以此獨特的方式,喚起大家對這項國家級非遺的認知與重視,美麗的聲音、美麗的女子更有麗亮的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