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音樂劇發展發源甚早,可以溯及廿世紀初,更發展了獨樹一格的少女歌劇類型,迄今仍蓬勃不歇。而在西方音樂劇引入後,也發展出翻譯劇潮流,更造就了許多音樂劇明星。另一方面原創性作品也頗有質量,整體形成了劇壇的音樂劇盛景。但日本同樣也面臨觀眾群以年輕世代為中心難以擴展,以及原創作品不如西洋翻譯作品來得賣座等難題,令人好奇未來將如何發展。
結合音樂、歌唱、舞蹈、對白等元素的音樂劇在日本發端甚早,可回溯至一九一七年興起的「淺草歌劇」,當時由新劇出身的劇作家兼導演伊庭孝,集結了舞蹈家高木德子與石井漠、作曲家佐佐紅華組成歌舞劇協會,分別在淺草的劇場常磐座與東京歌劇座演出《女軍出征》及《Café之夜》,從此掀起了一股通俗歌劇的熱潮,也被視為日本音樂劇的源頭。盛極一時的淺草歌劇因為一九二三年的關東大地震而衰敗,之後日本進入戰爭時期,西洋音樂遭到禁演,音樂劇的發展因此中斷。此時東寶株式會社旗下的東寶劇團以「國民劇」為名上演了《Enoken龍宮行(エノケン竜宮へ行く)》與《木蘭從軍(木蘭従軍)》,打造了更接近音樂劇形式的作品,也為戰後的「帝國劇場音樂劇」打下基礎。
少女歌劇三團爭鳴 西方音樂劇翻譯成風
另一方面,受到三越少年音樂隊的啟發,白木屋吳服店在一九一二年成立了少女音樂隊,成為日本「少女歌劇」的濫觴。隔年寶塚歌唱隊成立,一九一九年改稱為寶塚少女歌劇團(現寶塚歌劇團的前身),寶塚的成功造就了「少女歌劇」的風潮,各地都有少女歌劇團興起,其中一九二二年成立的大阪松竹少女歌劇團(現為OSK日本歌劇團)與松竹歌劇團(簡稱SKD)並稱為日本三大少女歌劇團,一時之間百家爭鳴的少女歌劇團也因戰爭開始凋零,戰後幾乎僅剩三大少女歌劇團留存。隨著時代變遷,三大歌劇團也面臨觀眾流失經營困難的局面,一九七四年寶塚推出由暢銷漫畫改編的新作品《凡爾賽玫瑰》,不但成為轟動全國的賣座經典,也使寶塚順利轉型成功,日益繁榮,在二○一四年迎接了一百周年的到來。但是OSK日本歌劇團與松竹歌劇團則沒有如此順遂,OSK歷經數次贊助企業易主與解散,目前以「株式會社OSK日本歌劇團」之名獨立營運;松竹歌劇團在六○年代陷入長期的低迷困境,到了九○年代無法順利轉型為音樂劇團,於是在一九九六年解散,結束了「西寶塚、東松竹」的時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劇場的社長秦豐吉開始製作日本本土音樂劇,與帝國劇場淵源甚深的東寶則在一九五六年推出由電影改編的《恋すれど恋すれど物語》,東寶起用了知名劇作家菊田一夫,再加上作曲家古關裕而,兩人聯手開拓了日本音樂劇的荒土,培養了能歌善舞的演員與工作人員,為日後音樂劇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一九六三年由菊田一夫擔任製作人,在東京寶塚劇場上演了日文版的百老匯名作《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為西洋音樂劇翻譯作品樹立了新里程碑,時逢美國電影陸續解禁,大量的美國歌舞片引進日本,一九六二年上演的歌舞片《西城故事》成為賣座電影,促成百老匯班底於一九六四年赴日公演,給當時的日本帶來全新的震撼,喜歡音樂劇的觀眾遽增,帶動日本音樂劇的急速成長。
東寶自一九六五年起陸續推出了《真善美》、《國王與我》、《屋頂上的提琴手》等劇,主角皆由歌舞伎或知名演員擔任,建立了東寶商業劇場的明星制度。如今東寶主要的直營劇場有帝國劇場與Theatre Creation,相關劇場則有日生劇場、名鐵Hall、梅田藝術劇場、博多座等,上演日文版西洋音樂劇與原創音樂劇,捧紅了不少音樂劇明星,像是目前炙手可熱的井上芳雄、以《悲慘世界》愛波寧一角聞名海外的島田歌穗等。由於寶塚歌劇團也屬東寶集團的一分子,因此許多退團後的寶塚明星也會參與東寶音樂劇的演出,演出陣容星光熠熠,演員實力堅強,使東寶穩坐日本音樂劇的龍頭之位。
四季劇團全國最大 《獅子王》演了上萬場
創立於一九五三年的四季劇團是日本音樂劇的另一大家,原本以話劇為主搬演法國劇作家Jean Goraudoux與Jean Anouilh的作品。一九六四年受到《西城故事》的刺激,從此轉而發展音樂劇,一九七二年推出《掌聲響起》後大受歡迎,之後再陸續推出《萬世巨星》、《西城故事》、《歌舞線上》、《歌劇魅影》、《貓》等作,從此西洋音樂劇翻譯作品成為四季劇團的發展方向。一九九八年上演的《獅子王》迄今已經上演逾一萬場,是四季劇團的長賣作品,首演版飾演小辛巴的伊藤綾祐,長大後考回四季劇團,再度於《獅子王》裡擔任要角,蔚為佳話。二○一三年上演的《小美人魚》在國、高中女孩間造成話題,深受年輕世代喜愛。
四季劇團擁有八座專用劇場,一年上演的次數超過三千場,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劇團。四季劇團相當重視學童教育,自一九六四年起每年提供學童免費觀賞,現在則招待一百六十個都市、五十六萬學童免費看戲,培養觀眾從小做起。另外四季劇團特有的訓練方式——母音發聲法與腹式呼吸,也相當有名。該團也積極與國外交流,也在中國及韓國舉行甄選,招聘演員,朝著永續經營的目標前進。
原創劇亦有發展 經濟困境下未來待觀察
除了商業劇場主流的東寶及四季劇團,其他尚有以原創作品知名的音樂劇團,包括強調本土意識、土地與生活的Furucara劇團,曾經得過文化廳藝術祭賞、紀伊國屋演劇賞、讀賣演劇大賞等重要獎項的「R Company/音樂座Musical」,以親子音樂劇為主的則有Musical Imagine、Geo’s Company等。另外由大型藝能經紀事務所HORIPRO與傑尼斯事務所製作的音樂劇及漫畫改編的音樂劇也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其中傑尼斯事務所的「SHOCK」音樂劇系列是少見的長賣作品,上演至今已有十四年,二○○八年該劇全體演職員以Endless Shock獲得菊田一夫演劇大賞。
縱觀日本的音樂劇市場在一九六○年代開始發展,在八○年代泡沫經濟時期達到高峰,當經濟開始衰退,劇團也面臨了經營存續的問題,能長久穩定發展者還是以有企業主支持,有明星制度,以市場為取向的商業劇場,但日本同樣也面臨觀眾群以年輕世代為中心難以擴展,以及原創作品不如西洋翻譯作品來得賣座等難題,令人好奇未來將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