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演員說演獨角戲是種癮,其實看獨角戲又何嘗不是呢?看一個人如何窮畢生之力,要在舞台上抓足觀眾的心,單憑這點,就讓身為觀眾的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看羅伯.勒帕吉的獨角戲,是不知從何處輾轉流傳到手中的《補月》The Far Side from the Moon(又譯《在月球的彼端》)的錄影。當時只聞大導名聲,未曾親睹作品,看了現場演出,果然名符其實,不負期待。勒帕吉在戲中除了一人分飾多角,且巧妙運用物件、戲偶、影像與燈光,鋪陳一段半自傳的故事。在舞台上,一塊平凡無奇的燙衣板,可以是推車、手術床、健身器、摩托車,一個洗衣機槽,可以是太空艙窺望宇宙的視窗,一面傾斜懸掛的鏡子,可以將演員在地板的動作轉化成外太空的無重力狀態。低限的技術,卻創造出不凡而令人驚喜的劇場效果。
勒帕吉縱橫劇場卅年,導演作品跨足劇場、電影、歌劇、新馬戲與演唱會等領域,獨角戲始終是他私心偏好的表現形式。從一九八六的《文西》Vinci至今,已有《癮.迷》Needles and Opium、《愛爾西諾》Elsinore、《在月球的彼端》和《安徒生計畫》Andersen Project、以及甫於去年發表的《887》等重要的獨角戲作品問世。對勒帕吉而言,獨角戲是一種戒不掉的「癮」,因為它具備了某種程度的私密性,創作者可以在作品中表達較為個人的感受與想法,相對而言,他也必須具備在舞台上揭露自己的勇氣。
就像是勒帕吉的獨角戲作品中,總是或多或少,或隱晦或直接摻雜了個人的故事,例如《在月球的彼端》以母親的死亡揭開兩兄弟的衝突,觸及勒帕吉的性別認同問題;《安徒生計畫》通過一場戲外之戲,投射出勒帕吉的內在焦慮;新作《887》更為直白,以勒帕吉為主角,直接指涉作者自己,不再迂迴透過其他虛構人物,勒帕吉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在其他戲中我總是扮演別人,但這齣戲我就是在舞台上演自己,講我的個人故事,我對自己的暴露也比以往更直接。」
此次即將在台上演的《癮.迷》是勒帕吉發表於一九九一年的作品,內容將爵士喇叭手邁爾士.戴維斯,法國詩人、電影導演尚.考克多,及勒帕吉個人歷經失戀的情傷,串寫交織在一起,編成一齣關於愛與失落的獨角戲。勒帕吉說,廿五年後重新搬演,除了在形式上更加成熟,作品的靈魂亦變得更為豐富。本期特別企畫,將以這齣戲為敲門磚,開啟勒帕吉的獨角戲世界,一探他的獨角戲創作,同時也專訪國內的獨角戲演員,發現獨角戲形式的各樣面貌與無限可能,讓觀眾在準備過足獨角戲的癮之前,探索一個人在舞台上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