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劇《仙劍奇俠傳》一景(大宇公司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給我IP,其餘免談!

中國表演市場的遊戲改編風

著名網路小說《盜墓筆記》首次改編成舞台劇並於二○一三年七月十七日在上海首演,之後造了個詞「粉絲戲劇」,由此引申出「粉絲經濟」的說法。不過兩 三年時間,「粉絲」沒落了,取而代之的是IP。

著名網路小說《盜墓筆記》首次改編成舞台劇並於二○一三年七月十七日在上海首演,之後造了個詞「粉絲戲劇」,由此引申出「粉絲經濟」的說法。不過兩 三年時間,「粉絲」沒落了,取而代之的是IP。

著名網路小說《盜墓筆記》首次改編成舞台劇並於二○一三年七月十七日在上海首演,之後造了個詞「粉絲戲劇」,由此引申出「粉絲經濟」的說法。不過兩 三年時間,「粉絲」沒落了,取而代之的是IP。IP何也?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版權」,以商業角度來看,就是一魚多吃。一個概念、一句詞、一部戲或一個遊戲,只要它是眾人追捧的,都有可能以其他形式再製而取 得商業利益。所以,《盜墓筆記》從網路小說到舞台劇,到連續劇,再到遊戲。同樣的例子,二○一五年在中國熱播的電視劇《琅琊榜》、《花千骨》和《羋月傳》 都順著這個路子:小說→連續劇→遊戲,爭取最大化的觀眾群,最大化的商業利益。

IP這個概念是流動的,從電腦遊戲轉換成其他表演形 式的例子也就發生在這幾年。第一部由遊戲改編為舞台劇的作品,是於二○一三年八月在北京東方劇院連演兩場的仙俠類作品《古劍奇譚》,這款遊戲《古劍奇譚: 琴心劍魄今何在》於二○一○年七月在兩岸三地首發,後於二○一四年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而最著名的應該是台灣大宇資訊於一九九五年開始發行的系列電腦遊戲《仙劍奇俠傳》。故事以中國古代的仙妖神鬼傳說為背景、以武俠和仙俠為題材,迄今已發行至《仙劍奇俠傳6》。 第一部及第三部分別於二○○四年和二○○八年被改編成電視劇。這種仙妖神鬼的題材最適合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在舞台上,因此在遊戲發行的廿年之後,舞台劇 《仙劍奇俠傳》於二○一五年四月在上海文化廣場廣首演十場,而且就以其5D的感官體驗引起不小話題。乘勝追擊,時隔一年《仙劍奇俠傳3》的舞台劇版即將於 二○一六年四月十四至廿四日在上海文化廣場首演,同樣的5D感官體驗,但這次準備了五種不同的結局,由觀眾當場決定。

IP的概念促成了同樣 的內容在不同形式之間的轉換,雖說是取巧,但是多元的時代就應寬容不同的概念模式。粉絲戲劇或IP舞台劇雖然是追逐著商業利益而產出的,也許缺乏原創的藝 術價值,然而它們在把非舞台劇觀眾帶入劇場體驗現場演出這件事上,功勞還是不小的。只希望在這些商業模式的浪潮退去之後,能夠多留下一些進劇場的觀眾。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