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府富麗堂皇的「榮慶堂」。(Cory Weaver 攝 舊金山歌劇院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讓黛玉葬花 化為歌劇的詠歎

舊金山歌劇院製作歌劇《紅樓夢》

由舊金山歌劇院製作的歌劇《紅樓夢》九月時在舊金山舉行世界首演,這齣改編自中國經典名著的作品,有多位華裔藝術家的參與——作曲家盛宗亮、編劇黃哲倫、導演賴聲川、舞台與美術設計葉錦添與舞蹈家許芳宜等。全劇以英文演唱,音樂雖是西化的交響樂伴奏,但運用鑼、鈸等中國擊樂器及木魚營造中式氛圍,絃樂有時也運用撥奏模擬出中國彈撥樂器的效果。而精采的美術視覺設計,絕對是讓西式歌劇表演形態能深擁中式古典情懷和靈魂的大功臣。

由舊金山歌劇院製作的歌劇《紅樓夢》九月時在舊金山舉行世界首演,這齣改編自中國經典名著的作品,有多位華裔藝術家的參與——作曲家盛宗亮、編劇黃哲倫、導演賴聲川、舞台與美術設計葉錦添與舞蹈家許芳宜等。全劇以英文演唱,音樂雖是西化的交響樂伴奏,但運用鑼、鈸等中國擊樂器及木魚營造中式氛圍,絃樂有時也運用撥奏模擬出中國彈撥樂器的效果。而精采的美術視覺設計,絕對是讓西式歌劇表演形態能深擁中式古典情懷和靈魂的大功臣。

華人世界中由曹雪芹所寫的經典小說《紅樓夢》,今年九月由舊金山歌劇院委約改編成同名歌劇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在位處環太平洋上、擁有亞洲以外最大華人社群的舊金山市進行世界首演。製作團隊本身就是一大亮點,可說是亞裔藝術家齊聚的夢幻團隊——在中國成長的美籍華人作曲家盛宗亮作曲、華裔編劇黃哲倫共同編劇、台灣導演賴聲川執導、曾以電影《臥虎藏龍》獲奧斯卡金像獎的葉錦添負責舞台美術及服裝造型設計、來自台灣的知名舞蹈家許芳宜編舞,而主要演員陣容包括美籍日裔、美籍華裔及來自中國、南韓等聲樂家,其中唯一一位來自台灣的演員,是飾演命運坎坷的賈寶玉親姊姊元妃的女高音何佳陵。

當東西交匯的城市  上演東西交匯的歌劇

舊金山作為一個以東西方文化交匯著稱的大城市,來看劇的觀眾也相當多元。許多美國民眾在這之前連《紅樓夢》的書名都不曾聽過。比起這本名著,這些本地歌劇迷關注的更多是歌劇音樂本身。他們或許對這個異國故事感到好奇,但並非在文化層次上產生共鳴。另一群來看劇的觀眾是在中華文化背景下成長再移居來舊金山的華人,以及許多從亞洲各大城市而來的華文媒體。這群觀眾可能很少有人真正讀完《紅樓夢》,但人人對於賈寶玉、林黛玉、葬花吟、大觀園等名稱都不會感到陌生。

無論是在製作團隊或觀眾群,特色都是東西方文化交錯,而中國文學名著要用西方歌劇形式演出,更是在開演前就讓人充滿好奇。「為什麼不用中文來唱?使用中國樂器嗎?作曲時會覺得東西方的影響互相混淆嗎?」……種種都是眾人的疑問。然而由於演出地點在美國,為了使美國觀眾容易理解,團隊選擇用英文歌詞演唱,配上中、英文兩種字幕並陳的方式,甚為妥當。而黛玉撫琴的片段,即便使用了琴,但整體而言還是交響樂團伴奏。至於東西方的差異,作曲家認為自己人生前半段在中國、後半段在美國,兩種文化都無可避免地影響著他,在作曲時是腦中先有音樂的樣貌再譜寫下來,盡力將心目中的《紅樓夢》呈現在這部歌劇的音樂中。   

精簡劇情角色  上下場堂皇與幽暗成對比

要在一齣兩幕歌劇中呈現出所有《紅樓夢》複雜的故事情節是不可能的,所以歌劇的主軸集中在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三角戀情上,並且把人物精簡到除了上述三人以外,再加上寶玉的母親(王夫人)、姐姐(元妃)、祖母(賈母),及王夫人的姐妹、薛寶釵之母薛姨媽。並加入僅有念白的老和尚作為說書人,也是老年賈寶玉的化身。

本劇共有主要十一個場景,劇情段落轉折多;敘事和抒情交錯,在交代情節和深入描繪角色內心兩者間取得平衡。開頭用大量人物互動勾畫主要人物性格,並交代寶玉黛玉初相見、元春封貴妃等情節。之後多場戲都聚焦在兩三個角色之間的互動及內心轉變,也帶出劇中數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主題,例如:黛玉和寶玉在共同賦詩時所唱出嚮往人間真善美的澎湃主題,以及寶釵深刻唱出「女人唯一幸福的機會是嫁得好」的動機主題。而接下來的劇情運用《紅樓夢》原著中寶玉第一次春夢的橋段,借以強調寶玉在兩女之間的猶豫。這段春夢情節相信即使只對《紅樓夢》有粗略了解的華人,都會有印象,因此在劇中會如何呈現也就更引人好奇。這場戲風格相當特別,焦點由歌曲轉到舞蹈上,舞者加上戴上面紗並露出小腿的黛玉和寶釵,隨著異域風情的音樂和煽情肢體舞動,帶出充滿情慾意象的一場戲。接著,上半場最後一場戲,以元妃唱出的憂慮主題再次強調出賈家與皇室間微妙而緊張的關係,而所有主角都在這場戲中出現。這幕結束在以元妃為中心,七個主要演員並列台前訴出各自心聲的重唱,是相當震撼的一段歌曲。

有別於上半場有頭尾相互呼應的大場面,下半戲的頭尾顯得幽暗、落寞,中間過程曲折、劇情緊湊,帶著觀眾和主角一起,最終無奈領會人生的虛無。先是黛玉哀傷葬花,再來元妃失勢被賜死及賈母病逝讓家族蒙上陰影;焦點再轉到王夫人和寶玉母子為了婚事而激烈爭執,最後王夫人騙寶玉可與黛玉成婚,直到拜堂之後寶玉揭開蓋頭,驚覺竟是寶釵!盛怒之下寶玉要走,皇家錦衣軍卻在此時衝入,宣告沒收賈薛兩家財產,原來皇上要釵玉成婚,目的就是在搜捕時可正式沒收兩家財產。賈府瞬時陷入一片混亂,宅院被焚毀,寶釵、王夫人和薛姨媽也在士兵強押下,跪地唱著一切希望的幻滅,隨著眾人披上灰衣成為乞丐。劇末,呼應著序幕場景,老和尚出現道出寶玉就是少年時的自己,最後一幕是乞丐們在太虛幻境四處流離,在合唱聲中道出人生的虛空。

現中式古典情懷  布景服裝功不可沒

劇情轉折多,舞台布景和服裝變化也是目不暇給,本劇的美術視覺設計絕對是讓西式歌劇表演形態能深擁中式古典情懷和靈魂的大功臣。例如喪禮中的孝衣、奠旗,或者是婚禮中的大紅燈籠、轎子、蓋頭,都是強烈的文化意符。在敘事為主的場景,布景繁複華麗、風格強烈(例如:尊榮繁華的「榮慶堂」),帶來大量的視覺享受;而在抒情為主的場景,布景相對簡潔,讓焦點放在歌曲、舞蹈上。也時常運用前方/靠近觀眾的投影幕與後方的另一個投影幕交錯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意象,呈現出物理上的空間遠近或隱喻心理距離。

在服裝上,每個角色服裝都有其用意。例如:薛寶釵的白色戲服鑲滿珠寶鑽飾,閃亮耀人,襯托出其家世和性格。而戲中最費工的是元妃的戲服,總共用了十七碼布料(約六十四公尺)打造,光拖在身後的裙擺就有十英尺長(約三公尺),衣服層次、布料紋理、頭飾都值得仔細端賞。

音樂展現中西交融  英文歌詞難現文學價值

整齣歌劇音樂上旋律動人,情感細膩。整體而言是西化的交響樂伴奏,但運用鑼、鈸等中國擊樂器及木魚營造中式氛圍,絃樂有時也運用撥奏模擬出中國彈撥樂器的效果。在大排場的場景中,管樂和擊樂製造出來的熱鬧效果有如國樂中的吹打樂段;而在較輕快歡愉或典雅的場景中,則用不同的管樂器來模仿簫、笛的聲線。在音樂本身的確是有讓人有中西合併交融的感受,然而對於懂中文、能讀詩詞文學的觀眾來說,英文歌詞卻成為影響觀賞的一點。因為無論如何翻譯,英文歌詞只能做到達意,不能直接運用《紅樓夢》中的詩詞入歌,也難以呈現其文學價值。

歌劇《紅樓夢》的成功,舞台美術及服裝設計所呈現出的中國色彩可說功不可沒,絕非令人怯步的西方幻想式中國風;劇情和布景道具運用大量文化脈絡下的色彩、象徵和隱喻,所述說的欠債、虛空、家族等等文化情結概念,更使得此劇在文化層次上也有強烈的表達意圖。令人期待在這次首演的成功之後,未來這部作品能如作曲家所說的,也有中文唱詞版本的呈現,也期待不同族群的觀眾和這部歌劇交織出不同的火花。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