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累積出六十六種腳譜的TAI身體劇場,在透過創作與田野反思當代原民處境,及原民傳統與現代文明之間的關係的路上,在新作《尋,山裡的祖居所》中首度與異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合作。法國作曲家暨劇場導演羅蘭.奧澤與TAI一同走上太魯閣的大禮部落,找到雙方的共鳴,打造出的舞作透過太魯閣族歌謠及該族服飾常見的黑、白、紅色彩,乘載當代與傳統不同層次的意義。
2017新點子舞展─TAI身體劇場與羅蘭.奧澤《尋,山裡的祖居所》
6/23~24 19:30
6/24~25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TAI身體劇場近年從《橋下那個跳舞》、《水路》到《織布 男人x女人》等作,踩踏出六十六種腳譜。他們依循祖先傳下的歌謠作為路徑、腳步踏在土地上的回饋,透過創作與田野反思當代原民處境,尤其,原民傳統與現代文明之間的關係。雖至海外參與藝術節與工作坊交流的機會不少,但這回,由兩廳院牽線的國際共製,TAI與法國作曲家、也是劇場導演的羅蘭.奧澤(Roland Auzet)合作的《尋,山裡的祖居所》,倒是藝術總監瓦旦.督喜(Watan Tusi)首次與異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合作。
垂直變化的現代到傳統
「一開始就在排練場工作很不深刻,也不是我們的模式。」瓦旦相當清楚自己與團員這幾年累積的工作方式,必須從田野開始。於是,與羅蘭真正有共鳴的溝通,要從爬上大禮部落(Xoxos)開始。
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大禮部落,因地處高處,直至民國六十八年居民才遷下山。這裡雖非瓦旦的原生部落,卻是他經常造訪處。從國家公園管理處往上步行至大禮的途中,會聽到亞泥炸山的轟隆聲,再往上走,就是高高低低的平台,有著蟲鳴鳥叫,保留原樣貌的大禮部落。這一路垂直上山,現代世界似乎愈來愈遠,也愈來愈小。對瓦旦來說,這彷彿是從「現代走到傳統」的過程。也在這一路上,羅蘭開始明瞭TAI 身體劇場所呈現的「奇怪的身體」是如何來的,瓦旦與羅蘭開始在合作上有了較具體的共識。
反覆詰問的關係
合作過程中,瓦旦雖清楚自己的路徑是「從傳統知識體系找尋當代答案」,但面對劇場經驗豐富的羅蘭他還是戰戰兢兢,「羅蘭頭腦動很快,我比較慢,都要想一下。」尤其羅蘭的文化背景,讓瓦旦更須謹慎意識到,每一個創作上的選擇,究竟與族人、與部落、與原民傳統的關係或意義何在?「我必須說服自己,更要說服團員。」於是,傳統與現代文明的關係和平衡,在反覆詰問中,逐漸清晰。
擁有多重身分的羅蘭,除了與瓦旦分享作曲家對音樂的敏感,更提供導演的視野,而創作上,他則完全尊重瓦旦對身體與舞台意象的選擇。《尋,山裡的祖居所》透過大量太魯閣族歌謠,及太魯閣族服飾常見的黑、白、紅等色彩,各自乘載著當代與傳統不同層次的意義。
傳統就是未來
訪談前天的午夜,瓦旦才剛從澳洲墨爾本當代原住民創作實驗室(YIRRAMBOI Creation Lab)回來。談新作之際,他也開心分享著此行對於思考當代原住民議題的心得。言談間,可以看見瓦旦視野不斷拉高拉遠之際,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唱著祖先留下的歌謠,踩踏著血液的土地,編織走向未來的路,他說:「傳統,就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