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已屆四十年,不管招牌響亮也好、聲名狼藉也罷,對於台灣的觀眾而言,原來存在於現代戲劇史中、如教科書般的存在,可視為美國前衛劇場代表之一的「伍斯特劇團」,將因臺北藝術節而到訪,帶來全新製作THE B-SIDE全球首演。伍斯特劇團以獨特的解構美學而聞名:敘事時空斷裂、展演邏輯不一、風格並置混亂,此外元素龐雜、演出媒介多元也是其主要特點,演員,聲響、影像等各種媒體,看似各說各話、互相干擾,但是在文本、框架、交織疊陳之下,卻展現出他們強烈的風格與獨特的美學。
THE B-SIDE導演凱特.沃克,其劇場生涯活動幾乎等同於伍斯特劇團的創作年表,近四十年來可謂每戰皆與的她,和劇團創立者伊莉莎白.勒坎特、後來成為知名電影演員的威廉.達佛等人時常並肩合作,他們就是伍斯特劇團的表與裡。THE B-SIDE的演出形式,和劇團為人熟知的形式風格有所不同,如此的製作概念,也與三年前沃克執導的《早期震教徒靈歌》相同,該戲由勒坎特及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法蘭西絲.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等五男五女共同演出,以「一張專輯的詮釋」為副標題,重現震教徒當年的舞蹈與音樂。THE B-SIDE則以一九六四年灌錄的《德州監獄的黑人民謠》專輯為藍本,透過場上的三位演員即時傳唱,重現當年錄製現場每一個細微的聲音、每位勞動者獨特的呼吸與個性。
除了伍斯特劇團選擇在台北發表新作之外,台南人劇團與法國當代最重要的編導演之一——帕斯卡.朗貝爾合作共製的《一家之魂》,更是以現今台灣的六位演員作為創作素材,融合他自身長年於亞洲工作的觀察見聞,企圖以不同的視角,切入當代亞洲文化。朗貝爾擅長在表演者的身上尋得其特質與故事,並將之萃取、提煉,幻化為角色個性,習慣使用大量文字與聲音節奏,將日常生活轉化作詩。近幾年,他的代表作品《愛的落幕》在中國與日本等地,以不同語言重製,之後他也將帶著《一家之魂》前往東京、重新搬演,而台北,即是這一切的開端。
此外,我們也繼續窺看亞洲其他地域的表演藝術境況,無論是從中國當代舞蹈,認識當地編舞家所面對的課題與挑戰;或是延續上一期專題,從泰國的「表」深入至「裡」,帶您深入這個微笑之國的表演藝術領域。當然,您也可以放鬆一下,在夏夜裡的晚風吹拂之時,走入小酒館、邁入音樂廳,享受兩廳院的夏日爵士派對所帶來的,國內外爵士好手的搖擺節奏。最後仍不禁要嘮叨地提醒您,千萬不可錯過,本期封面人物——葛萊美獎得主泰莉.萊恩.卡林頓的震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