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高音西沃恩.斯塔格(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TSO精選 TSO Choice

不同世代唱同調 各有各的巧妙

TSO「瓦格獻禮5—經典德意志」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在二○一八年首場演出「瓦格獻禮5—經典德意志」,安排了由樂團伴奏的舒伯特藝術歌曲改編之作,邀請所有樂迷前來感受「同調」的迷人變身。同場並將演出海頓《第六號交響曲》為首席指揮瓦格任職TSO的第六年留下註記,並以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和聽眾分享其一向擅長處理,具濃厚織度、豐沛情感之浪漫作品的詮釋。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在二○一八年首場演出「瓦格獻禮5—經典德意志」,安排了由樂團伴奏的舒伯特藝術歌曲改編之作,邀請所有樂迷前來感受「同調」的迷人變身。同場並將演出海頓《第六號交響曲》為首席指揮瓦格任職TSO的第六年留下註記,並以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和聽眾分享其一向擅長處理,具濃厚織度、豐沛情感之浪漫作品的詮釋。

【TSO瓦格獻禮】經典德意志

【時間】2018/1/13  19:30

【地點】台北 國家音樂廳

【演出者】

指揮:吉博.瓦格

女高音:西沃恩.斯塔格

【曲目】

海頓:D 大調第六號交響曲,Hob. I:6

舒伯特:四首藝術歌曲管絃樂改編

《紡車旁的葛麗卿》,D小調,李斯特改編

《鱒魚》,降D大調,布瑞頓改編

《你是安寧》,降E大調,雷格改編

《魔王》,G小調,白遼士改編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F大調,作品90

【INFO】02-2578-6731

當歌者演唱舒伯特的《鱒魚》至「他把河水弄得混濁」一句時,伴奏不以鋼琴強烈、持續的和弦營造魚群安危不保之氛圍,而是由絃樂團共同拉奏顫音,模擬水中泥沙翻騰之景,這時熟悉的曲調會轉換出什麼新聲?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在二○一八年首場演出「瓦格獻禮5—德意志經典」特別安排了台灣音樂會現場非常難得能夠聽見、由樂團伴奏的舒伯特藝術歌曲改編之作,邀請所有樂迷前來感受「同調」的迷人變身!

改編,讓樂曲廣傳

本場音樂會安排的四首歌曲——《紡車旁的葛麗卿》、《鱒魚》、《你是安寧》與《魔王》皆為舒伯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像是《紡車旁的葛麗卿》,因舒伯特以鋼琴模擬紡車轉輪,一面暗示葛麗卿的思念如絲線一般綿延,一面利用紡車烘托情緒起伏,大幅強化了鋼琴在歌曲中的角色地位;《魔王》則以一人分飾多角的表現方式為藝術歌曲留下如何造就「戲劇性」的典範。

舒伯特為藝術歌曲留下的創建,開拓了往後音樂家通往此領域創作的路徑,其作也因富含「親密性」,成為了德奧區域「畢德麥雅」(Biedermeier)生活型態的日常風景之一。此外,十九世紀初正值新興中產階級成為社會發展主力,私人沙龍音樂會與公開商業音樂會更加蓬勃地舉辦,因應曲目效果與質、量需求,各式改編曲應運而生:管絃樂改編為鋼琴曲,於沙龍音樂會上演;藝術歌曲改編成管絃樂曲,滿足樂團商業性演出;作曲家亦樂意為之,以讓樂曲更加廣泛流傳於不同地域。

白遼士、李斯特兩位身為浪漫樂派最前衛的創作者,便皆曾改編過舒伯特歌曲。在本場選擇的白遼士改編之《魔王》中,我們可聽見其大膽的器樂運用,比如以銅管快速吐音,加入絃樂營造的風聲,讓氣流顯得更為刺骨,而當魔鬼開始說話,音樂變得甜膩時,他又使用快速木管吐音,以咄咄逼人的聲響突顯魔鬼背後的意圖。由李斯特改編的《紡車旁的葛麗卿》則充滿大量的木管對旋律,與歌者交織出比原曲更濃烈的心理掙扎。另兩首《鱒魚》和《你是安寧》分別由布瑞頓與雷格(M. Reger)改編,前者充滿引言所提及的慧黠配器,後者讓原曲氛圍彷彿從清晨轉移至午後,擁有了不同溫度。

即將演唱這些曲目的女高音西沃恩.斯塔格(Siobhán Stagg)廿七歲時即與柏林愛樂合作,在指揮提勒曼(C. Thielemann)帶領下演出布拉姆斯《德文安魂曲》,近年又陸續登上柏林國家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倫敦科芬園等舞台,其歌聲真摯溫暖,長期浸淫於德語地區舞台,演唱舒伯特恰好能展現她長久以來悉心琢磨之領域。

形式,讓傳統延續

二○一八年為首席指揮瓦格任職北市交的第六年,他特別選擇了海頓《第六號交響曲》為此進程留下註記。

海頓《第六號交響曲》冠有《日出》一名,是海頓擔任匈牙利貴族艾斯特哈齊家族宮廷副樂長時留下的作品。此曲創作於一七六一年,時值巴洛克風格與古典樂派交界,音樂兼容華麗與單純兩相迥異之特色。樂曲起始如雲霧漸漸散去,光線緩慢投射至花圃與林間,隨後融合了義大利巴洛克同音反覆之伴奏與古典樂派簡約旋律之樂段展開,聽者能夠發現海頓自前輩如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等作曲家身上承襲的大協奏曲音響。瓦格師承義大利指揮大家費拉拉(F. Ferrara)與德奧經典巨擘傑利畢達克(Sergiu Celibidache),演繹古典早期作品必有獨到心得。

在舒伯特與海頓等相對輕盈的曲目外,瓦格亦將以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和聽眾分享其一向擅長處理,具濃厚織度、豐沛情感之浪漫作品的詮釋。

一如前兩首交響曲,布拉姆斯在第三號持續挖掘古典形式的可能,像是在第一樂章設計了個性迥異卻又緊密相關的第一、第二主題群,捏塑出大幅度延展之琶音與級進線條兩素材的多樣變貌。其中,第一主題起始F-Ab-F還藏有「自由可是快樂」(Frei aber froh)之意,是布拉姆斯面對好友小提琴家姚阿幸(Joseph Joachim)年輕時所言「自由可是孤獨」(Frei aber einsam)的回應,呈現其年屆五十之單身心情。不過這「自由與快樂」發酵在樂曲屢屢變換平行調(同起音的大調與小調)的過程中,似乎更接近「敏感與深情」,揭露出更複雜的生命面貌,為你我的內在顯影。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 等你來提問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