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走過澳洲、芬蘭、南韓幾大城市的《放跑馬拉松》,除了演出者五小時不間斷的馬拉松挑戰外,另一大特色在於集結當地城市具代表性的團體共舞同樂,對主演者崔斯坦而言,與在地團隊的合作「不代表我們要以藝術家身分走進排練場,改變他們在做的事,而更像是藉著他們在做的事讓我們有了合作的可能。」
在崔斯坦.米虔(Tristan Meecham)與貝珂.李德(Bec Reid)這兩位澳洲藝術家的組合下,「女王特使行動藝術團」(All The Queens Men)秉持著「平等與多元」的創作信念,藉此以藝術積極介入社會,試圖在作品中創造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表演架構,將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人們聚集,打破藝術、劇場與社會大眾間的鴻溝藩籬。
另值得一提,但並未在這次《放跑馬拉松》Fun Run演出中突顯的,是女王特使行動藝術團在作品中不斷碰觸的LGBTI(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和雙性人)性別議題,特別是近年對於年長同志族群之關注,如為其提供定期聚集的舞會/宴會LGBTI Elders Dance Club、自年長同志族群照護處境延伸的The Coming Back Out Ball、或與墨爾本藝術中心(Arts Centre Melbourne)合作的Rainbow Reviews,在在可見兩位藝術家試圖透過藝術計畫實踐公民理念的創作企圖。
#馬拉松
街道淨空,大群人從遠方呼嘯而過——這是你我或許都曾見過的馬拉松,早已成為某種城市日常,象徵著集體參與、自我挑戰,以及腎上腺素作用之後的成就感;然而,由女王特使行動藝術團所帶來的《放跑馬拉松》卻刻意藉著馬拉松的起源——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狂奔42.2公里,為要傳遞戰事之喜訊,在抵達終點後力竭而死——提醒我們「馬拉松」是真正搏命的挑戰。於是,總監崔斯坦.米虔在以菲迪皮德斯為敘事原型的貫串下,憑著其非職業跑者的身體與心智,完成其口中「既不擅長也不享受」的五小時42.2公里挑戰。而支持他堅持下去的能量,正是過程中來自當地城市、一組又一組舞蹈/運動/體操團體之共襄盛舉。
對崔斯坦來說,儘管十年來演出此作,體力已大不如前,在演出空檔疏於訓練,重複搬演致使心理狀態更顯疲乏,諸多原因讓每次演出變得愈來愈艱難(崔斯坦且透露前次演出一度懷疑自己是否真能完成,甚至還得中斷跑步);然看著眾人聚集,為著不認識的人歡呼鼓舞,彷彿見證上百群眾與崔斯坦一同奔跑著,也自然而然稀釋了身體煎熬與心理壓力,在儀式般的集體性中,昇華了如孤獨跑者菲迪皮德斯般「平凡人也能完成的超凡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