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劇場紛紛落成,老劇場煥然一新重新開張,國內外大型製作接力上演……人稱「魔都」的上海,透過建設一批具有文化地標性的演藝空間和建築群,形成演藝產業的規模性集聚效應,正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但在雄心之外,也引來不少疑慮:上海究竟需要多少劇場?又需要怎樣的劇場?新劇場會淪為白天關門、晚上開門的「蚊子館」嗎?
七月流火,大戲開鑼。隨著上海國際芭蕾舞大賽落幕和國際藝術節演出交易會的舉辦,太陽馬戲新作《阿凡達前傳:托魯克—首次翱翔》又在本地上演;同時,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路—人民廣場」商圈,正在啟動一批歷史悠久的老戲院:誕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戲院修葺一新對外開放,而息影多年的長江劇場也搖身一變為新型專業劇場重新迎客;後年將閃亮登場的上海大歌劇院開始招兵買馬;大型歌舞秀《上海千古情》也由「中國演藝第一股」之稱的宋城演藝加緊策劃運籌中……
雨後春筍般的劇場群
種種跡象表明,上海意欲將自己打造成「亞洲演藝之都」的「野心」,已是呼之欲出。甚至,這個「野心」已不是藍圖,而是正在操作的現實。從政府方面公布的政策和布局來看,所謂的亞洲演藝之都的核心之核心,乃是在上海地圖上,建設一批具有文化地標性的演藝空間和建築群,以形成演藝產業的規模性集聚效應。
首先,在上海最繁華的市中心,推進和完善「環人民廣場演藝活力區」的升級和改造,這裡既有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等市級演藝場館,也擁有天蟾逸夫舞台、中國大戲院、人民大舞台、共舞台等歷史悠久的演出集聚地,還有長江劇場、新光影藝苑等老品牌舞台;「活力區」內的劇場近四十座,成為中國境內劇場和演出密度最高的區域,一個類似「百老匯」的徵名方案正在火熱進行中。
其次,在黃浦江西岸的徐匯濱江劇場群新建「上海夢中心」六個劇場,也是中國目前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專案之一,將與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等國際一流演藝集聚區建立合作關係,引進歐美經典劇碼,建設國際戲劇娛樂中心。
第三,位於奉賢的九棵樹(上海)未來中心將於明年竣工,這是中國唯一建在森林裡的劇院,它周圍森林環拱,形成一個與自然對話的「森林劇場」。中心擁有三個室內劇場、兩個戶外演藝廣場,與上海周邊的嘉定保利大劇院、寶山長灘音樂廳、青浦虹橋百老匯劇場群等一起打造上海郊區劇場標竿,吸引國內外優秀演藝資源向市郊輻射。
此外,在浦東世博園區內,以上海大歌劇院為中心,建立起旅遊演出劇場群,圍繞世博文化公園規劃建設戶外劇場、特色小劇院、藝術品商店、琴行、藝術培訓等空間,打造功能複合、富生命力與創造力的文化集群;而浦西的靜安·現代戲劇穀劇場群則以江寧路沿線的美琪大戲院、藝海劇院為主線,向西南與上海戲劇學院、商城劇院、靜安800秀等劇院形成互動,以話劇、環境戲劇、經典音樂劇演出為特色;復興路的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四川北路劇場群、天山路商業體劇場群等,依託各自區域特色,擴張、打造文旅相結合的「藝術商圈」模式。
劇場很多,演出在哪裡?
總之,上海近年將打造出八個演藝集聚區,雖然這些劇場的開放和新建,印證了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雄心,但坊間仍疑慮重重:上海究竟需要多少劇場?又需要怎樣的劇場?新劇場會淪為白天關門、晚上開門的「蚊子館」嗎?屬於上海的爆款型現象級駐場演出的劇碼又在哪裡?
事實上,目前長三角地區及內地興起的各種戲曲戲劇小鎮、聲名遠播的烏鎮戲劇節、號稱將成為「中國演藝之都」的杭州,都在蠶食分化著上海的演藝市場;就連上海高層領導人也發問:「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展覽、演出,讓全世界的人『打飛的』(搭飛機)也要來聽、來看?」
雖然上海文化部門為此推出了相關配套措施,如:動員專業演出團體實現五年創作打造百部藝術精品,引進一批全球及國內知名演藝集團或機構,引進、培養一批高端演藝產業領軍人才,以及國內外知名的演藝仲介經紀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演藝人才培訓,加強演藝產業人才儲備,完善公益演出和票價體系,鼓勵社會民眾消費等……但要想達成這樣的目標,不僅僅是政策措施和劇場硬體說了算,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軟實力」,所有這些問題,能否解決?值得業界深刻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