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一個個樂句及氣口轉折的小細節處理,精妙的踏板混音運用,或整個樂章的宏觀布局與發展,都蓋上了普雷特涅夫的獨門印記。(© DG/環球音樂 傳大藝術 提供)
音樂

普雷的五千道灰階:多重宇宙中的音樂感知

評普雷特涅夫鋼琴獨奏會

年逾耳順的普雷特涅夫整場均以偏灰暗的色系詮釋這四首風格各異的作品,恍若以暮年觀點重新批判原本在青春洋溢中帶點諧謔不羈的莫札特,並將本已深不可測的晚期貝多芬推向無窮黑洞!整場演奏所營造的色調雖顯灰暗,但那是一種屬於需要靜下心來耐性品味的多層次苦感,及不經意間突發的淡淡回甘。

年逾耳順的普雷特涅夫整場均以偏灰暗的色系詮釋這四首風格各異的作品,恍若以暮年觀點重新批判原本在青春洋溢中帶點諧謔不羈的莫札特,並將本已深不可測的晚期貝多芬推向無窮黑洞!整場演奏所營造的色調雖顯灰暗,但那是一種屬於需要靜下心來耐性品味的多層次苦感,及不經意間突發的淡淡回甘。

普雷特涅夫鋼琴獨奏會

6/19  台北 國家音樂廳

當音樂進入平行宇宙

音樂非常有趣,音樂的詮釋更加有趣;其趣味或藏於文本質量的抽象性,更在於時空流變及視角演繹的變幻莫測!當一首通常耳熟能詳的莫札特作品突然讓我感到莫名地新鮮時,無論好、壞、喜、惡,此即進入一個感官的平行宇宙。

一般或以為平行宇宙屬於科幻情節,其實正經八百的科學界更常用的名詞是「多重宇宙」(Multiverse, Multi Worlds),基本概念最初是由物理學家Hugh Everett於一九五七年在他有關通用波函數(Universal Wavefunction)的博士論文裡提出。簡言之,每當一個量子的狀態產生變化時,任何物理現象均無法決定量子要變化的特定型態。此時量子要如何決定其變化呢?科學家用數學公式演算出多重宇宙的架構,量子可以同時進行無窮的變化,進而同步生成多重宇宙!而除了量子本身的變化之外,還可加入不同觀測者相異角度的參數,亦即在觀測時量子可分離出不定量的多重宇宙,每個宇宙都有一個固定狀態,而觀測者僅存在於其中某個特定的宇宙。有看沒懂嗎?音樂類讀者不妨將上述文字裡的「量子」改成「音符」,再讀一次。

當觀眾進入普雷特涅夫的特定宇宙

首先,如同上述量子力學的原理,普雷特涅夫或有其當下拿捏出的特定音樂宇宙,但若從不同的觀眾角度審視,可能又會導入不盡相同的分歧宇宙。相較於普雷特涅夫於一九九六年來台首演時在國家音樂廳僅區區四成的上座率,昨晚的演出吸引了翻倍的觀眾群。他年輕時雖已挾有一九七八年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的威望,但目前的人氣乃紮實地建立在其近廿餘年來以鋼琴及指揮雙料大師之姿所塑造的國際聲譽上。弔詭的是,台上曲曲奏畢之後,熱騰騰的上座率卻未喚來相對熱烈的掌聲!雖然掌聲大小與欣賞者是否內行並不見得能畫上等號,我們也不應太過高調地對「掌聲」的實質意義嗤之以鼻!普雷特涅夫此刻的琴藝無疑已臻化境,是這場觀眾大多太過冷漠,抑或鋼琴家在台上形塑的音樂氛圍使然?

檯面上,這場獨奏會的曲目結構十分簡潔,上下半場各以一首莫札特中早期的奏鳴曲對應一首貝多芬晚年的奏鳴曲,雙雙並以調性上的整體布局作為對比烘托:降E大調/降A大調,C大調/C小調。但年逾耳順的普雷特涅夫整場均以偏灰暗的色系詮釋這四首風格各異的作品,恍若以暮年觀點重新批判原本在青春洋溢中帶點諧謔不羈的莫札特,並將本已深不可測的晚期貝多芬推向無窮黑洞!整場演奏所營造的色調雖顯灰暗,但那是一種屬於需要靜下心來耐性品味的多層次苦感,及不經意間突發的淡淡回甘。

早年普雷特涅夫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特長之一,是他能不依賴踏板、輕功絕技般的高速八度音,譬如在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尾聲前有一大段疾速跳躍的音群,在他手下風馳電掣卻又顆粒清晰地一氣呵成,聽來令人瞠目結舌。這場音樂會裡兩首貝多芬奏鳴曲在演奏技巧上均要求極高,如今普雷特涅夫整體上以較安穩的速度彈奏,也沒有激情的爆炸音響;然而無論是一個個樂句及氣口轉折的小細節處理,精妙的踏板混音運用,或整個樂章的宏觀布局與發展,都蓋上了他的獨門印記。音樂會結束後唯一的安可,斯卡拉第(Domenico Scarlatti)《D小調奏鳴曲》(田園)彷彿被披上一層層奇幻的薄紗,我不禁往台上多瞧了兩眼,那還是剛才同一台鋼琴嗎?相較於近代多數鋼琴家所慣用的史坦威演奏琴普遍亮麗的色彩,普雷特涅夫指定採用的這台河合SK-EX型演奏琴在音質屬性上確實大異其趣,更加烘托出他所欲呈現的詮釋意象。

何為「實境」?真實的貝多芬(或莫札特)從何存在?

廿世紀下半葉以來,因專業音樂教育的普及和影音/網路媒體的廣被,古典音樂在詮釋風格上漸趨同化的問題頗為嚴重。極為個人化的音樂詮釋雖仍偶有所聞,問題是,以不同角度重新詮釋被同一個模子翻彈千萬次的經典作品,個人怪癖與藝術化境之間該如何有效區別?基本上這是一個公婆各有其理的無解詭論。姑且套用量子力學的衍生理論,實境乃隨感知而生。不同的演奏家、不同的觀眾、不同的見解、不同的好惡,都當成是多重宇宙裡同時存在的實境如何?若台上的演奏觸動了你的心弦,產生莫名的感動,那不也就是一種量子纏繞?

 

文字|樊慰慈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