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都會歌劇院在九月底宣布取消整個二○二○╱二一季度的現場演出。(AP 提供)
紐約

疫情再起難以復演 表演產業前景茫茫

新冠疫情入秋後再掀第二波流行,原本計畫重啟的大小劇院音樂廳也只得取消原本計畫,再度進入冰封寒冬;就算出現疫苗開發的好消息,也是緩不濟急,預計到明年中都不可能讓表演場所開門。這可能長達廿個月的表演空窗期,是沒有人經歷過的,而就算進入後疫情時代,場館或是團體是不是還能維持過去的運作模式,如果不能,新的模式又是什麼?

新冠疫情入秋後再掀第二波流行,原本計畫重啟的大小劇院音樂廳也只得取消原本計畫,再度進入冰封寒冬;就算出現疫苗開發的好消息,也是緩不濟急,預計到明年中都不可能讓表演場所開門。這可能長達廿個月的表演空窗期,是沒有人經歷過的,而就算進入後疫情時代,場館或是團體是不是還能維持過去的運作模式,如果不能,新的模式又是什麼?

趨勢已經愈來愈明顯,新冠疫情給美國表演藝術造成的停擺,至少會持續到明年中的本季度末。自從大都會歌劇院在九月底宣布取消整個二○二○╱二一季度的現場演出後,馬上就有其他團體跟進,包括整個林肯中心、卡內基音樂廳、布魯克林音樂學院等龍頭,連百老匯都放棄了在明年六月底前復演的可能性,這波取消潮不斷擴散,美國大多數城市的表演藝術機構團體,如果之前還沒有類似宣布的,現在幾乎無一倖免。

史上最長的表演空窗期

從疫情的散布情況來看,這個發展並不意外。即使亞洲和紐西蘭澳洲等地,已經慢慢恢復現場表演,但美國自從三月以來,至今還是停擺,這當然是因為川普政府無心且無能,始終沒有全國性的政策,各地政府各行其是,所以疫情一直是如野地裡的兔子,這裡抓了那裡又冒出來。不少團體機構原來還期望著明年可以開工,但眼看連一度好轉的歐洲,在入秋以後又生第二波,讓許多已經重開的劇院又復關閉,美國的同業只好面對現實。畢竟如果連學校都不敢讓學生老師回來,誰又敢讓一群陌生人擠在空氣不斷循環的劇場裡?

就連最近傳出的疫苗開發的好消息,也是緩不濟急,因為即使疫苗能在最快的時間上市,到大多數人口都接種而免疫,至少也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對下半季度的表演,已經不可能有所助益。

這可能長達廿個月的表演空窗期,是沒有人經歷過的,過去的停演,一般有兩個原因:勞資糾紛造成勞方罷工或是資方歇業,像是明尼蘇達樂團在二○一二年間長達十四個月的停演、百老匯二○○七年持續了十七天的後台人員罷工。另一個原因是表演場地受損或需要整修,二○一七年的哈維颶風,休士頓市區大淹水,歌劇和芭蕾舞團都因為劇院受損而停演一年。紐約自家人更不會忘記,紐約市歌劇團在市劇場整修期停演一年,帶來無法彌補的財務損失,以至終於解體。

但這回的停演不但時間跨度長,而且波及全國,各地方各團體除了交換訊息激勵士氣外,沒有人有實際的能力去支援其他人。至於勞資糾紛或場地關閉的解決之道,多少可以預期。但疫情就算結束,也沒有人知道是不是能一切復舊。

疫情之後,再也回不去了

後疫情的美國表演藝術,至少要面對兩大問題,第一是室內表演何時能重新開始;第二是重開以後,不管是場館或是團體,是不是能照本宣科維持過去的運作模式,如果不能,新的模式是什麼?

疫苗看似近在眼前,但沒有人知道免疫的觀眾,是會像久旱甘霖一樣欣喜地重回故地,是會害怕這個健康現象只是海市蜃樓而猶豫不前,還是可能根本已經找到了新的娛樂水源而再也不回來了。除了對密閉空間的恐慌,還加上經濟前景的未知數。大批失業人口,至今為止一方面是靠了政府的失業金,一方面是疫情顧慮超過一切,或許還沒完全開始想到未來。從明年開始,絕大數人都會過了救濟的六個月期限,如果行動管制結束社會漸步入常軌,失業的恐慌馬上就會浮上檯面,這不止影響觀眾購票能力、團體募款能力,連藝術家是不是能渡過這段難關重回舞台,都是不可知的。美國上波金融海嘯,吹倒了一波管絃樂團,這回的衰退恐怕也會有不支者。

就算有觀眾,他們要看的是不是一樣的表演?像百老匯和大都會歌劇院的觀眾有不少是觀光客,其節目編排多少也順應他們的口味,如果旅遊業不恢復,他們要不要調整節目?大部分機構團體現在是靠裁員減薪過小月,這只是讓勞資關係更加惡化,這會不會催生不同的表演藝術職場運作方式?會不會激發要求政府支持藝術的運動?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