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製作人在亞洲
焦點專題 Focus 製作人在亞洲

製作人在亞洲

亞洲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孕育出多樣的民族與豐沛的文化。然而長久以來,即使身在亞洲,我們忽略了這裡仍有未知之地亟待被探索。台灣在解嚴後的90年代,即有表演藝術領域前輩肇始亞洲交流,藝術家、表演團隊則接續在後,乃至近年以製作人╱策展人為對象的交流組織、活動、工作坊日益增加,也獲得各方重視。

從製作人端發起的頻繁交流,究竟會為劇場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這些橫向串連的合作,又是如何思考資源整合,為製作人帶來了何種深刻的國際交流、製作激盪及文化衝擊等刺激?本專題特邀獨立製作人藍貝芝、高翊愷、陳汗青、王序平,分享他們曾參與其中的經驗及激盪出的相異火花。

為了探尋亞太製作人才發展的下一步,我們也專訪了近年積極搭建起亞洲橋梁的場館,進一步探問機構如何與獨立製作人建立夥伴關係,又是如何以亞太製作人才為對象,展開短期密集交流,藉由共同孵育區域創作,發展專業製作人制度和製作系統。此些不同規模的網絡、平台,都可能導致表演藝術領域的製作生態出現明顯變化,也讓我們期待此些製作人們將如何與創作者攜手,孕育出亞洲的新敘事。

亞洲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孕育出多樣的民族與豐沛的文化。然而長久以來,即使身在亞洲,我們忽略了這裡仍有未知之地亟待被探索。台灣在解嚴後的90年代,即有表演藝術領域前輩肇始亞洲交流,藝術家、表演團隊則接續在後,乃至近年以製作人╱策展人為對象的交流組織、活動、工作坊日益增加,也獲得各方重視。

從製作人端發起的頻繁交流,究竟會為劇場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這些橫向串連的合作,又是如何思考資源整合,為製作人帶來了何種深刻的國際交流、製作激盪及文化衝擊等刺激?本專題特邀獨立製作人藍貝芝、高翊愷、陳汗青、王序平,分享他們曾參與其中的經驗及激盪出的相異火花。

為了探尋亞太製作人才發展的下一步,我們也專訪了近年積極搭建起亞洲橋梁的場館,進一步探問機構如何與獨立製作人建立夥伴關係,又是如何以亞太製作人才為對象,展開短期密集交流,藉由共同孵育區域創作,發展專業製作人制度和製作系統。此些不同規模的網絡、平台,都可能導致表演藝術領域的製作生態出現明顯變化,也讓我們期待此些製作人們將如何與創作者攜手,孕育出亞洲的新敘事。

亞洲製作人平台(Asian Producers’ Platform,簡稱APP)

2013年底由韓國、台灣、日本、澳洲等4個國家串連組織而成,是一個長期公開的非營利合作計畫,目的在建立亞洲製作人網絡,讓相關從業人員交流共享,從而匯聚藝術能量,促進創作發展。2014年開始,韓國製作人崔石奎(Kyu Choi)號召4個核心國輪流主辦「亞洲製作人工作營」(Asian Producers’ Platform Camp,簡稱APP Camp),以工作坊、論壇、研究等專業與密集的對話,共創亞洲製作人跨國合作的可能。

舞台芸術制作者オープンネットワーク(Open Netwrok for Performing Arts Management,簡稱ON-PAM)

舞台芸術制作者オープンネットワーク意謂「表演藝術管理者的開放網絡」,是一個會員制的表演藝術創作者和製作人網絡。這個成立於 2013 年的非營利組織,目前在日本擁有大約 150 個活躍的組織和個人成員,包括公共和私營部門劇院、製作公司和相關專業人士、自由職業者等,他們以「開放網絡」的概念進行運作,主張無階級層次結構,成員分為3個委員會,即文化政策委員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和社區合作委員會,每年進行2至4次向公眾開放的委員會活動和研討會。2020年,舉辦了「針對表演者的防疫對策與危機管理」活動,並以直播進行討論,開放線上諮詢。

製作人網絡會議及論壇(Producers’ Network Meeting & Forum,簡稱PNMF)

2015年,香港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團隊循「亞洲製作人平台」模式,舉辦「製作人網絡會議及論壇」。不同的是,後者主要的對象聚焦於華文地區,舉辦的會議及論壇的重點在於凝聚兩岸四地的製作人及策展人,從探討製作人自身角色與發展,延伸至文化藝術的生態系統交流討論,全面思考華文至亞洲地區的未來。藉著搭起的平台開展深度對話,並且從中尋找跨地區、跨平台與跨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SEAΔ

2018 年,由湄公河文化中心(Mekong Cultural Hub)及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共同創建SEAΔ計畫,每年招募來自10個國家的文化工作者加入,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台灣和英國,計畫中的4個階段透過10位夥伴的共同參與,於1年內共同完成。每一個階段在不同的國家辦理,各有主要的目標。期待藝術文化工作者透過交流、分享並探索永續發展的可能性,為亞洲區域發展做出貢獻。第一屆的參與者囊括出版、策展、視覺藝術、共創空間社會企業、平權、環境保護、人力資源等。2019 年第二屆參加者則包含旅行、動物保護、藝術創作、女性培育等領域。

亞洲獨立製作人精選(Asian Independent Producers' Choice)

因COVID-19之故,原訂於去年舉行的加拿大表演藝術展會(Conference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e la scène / 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簡稱CINARS)延期於2021年舉辦,但考量疫情仍嚴峻,所有演出與交流活動移為線上舉行。為此,澳門獨立製作人鄺華歡(Erik Kuong)發起「亞洲獨立製作人精選」企劃,邀請來自台灣的獨立製作人王序平以及日本的Fuyuko Mezawa,從各自領域挑選優秀作品,進行線上showcase,向CINARS的與會者介紹東亞的藝術家們及其作品。

亞洲連結:製作人工作坊(Asia Connection: Producers Camp,簡稱ACPC)

台灣國家兩廳院自2019年啟動「亞洲連結」(Asia Connection)計畫後,2021年首度與亞太區域內文化機構與平台結盟,與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韓國國立劇場、日本東京藝術劇場共同規劃「亞洲連結:製作人工作坊」。透過遴選,首屆工作坊成員有來自印尼、泰國、柬埔寨、越南、新加坡、韓國、日本、臺灣,共8國、16位表演藝術領域製作人。ACPC發起宗旨為期待透過短期的密集交流,培養製作人與創作者對話及共同創作的能力,從中發掘具有潛力的作品,發展跨國共製與國際巡演的可能。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