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表演藝術季」向來鼓勵本地藝術家對表演藝術進行「跨度」及「深度」的探索,今年也對此有所延伸;一是梅卓燕自編自演的舞蹈劇場《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同一場地進行歌廳式演繹的《撈鬆》亦值得玩味。
「大館表演藝術季」向來鼓勵本地藝術家對表演藝術進行「跨度」及「深度」的探索,今年也對此有所延伸;疫情下的劇場,讓香港創作人需要更多反思的此刻,藝術季中9月的兩個節目都極具吸引力。
一是梅卓燕自編自演的舞蹈劇場《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這是有關藝術家透過與流浪貓的互動,從牠們的視點觀看城市的變化,靜默中察看這個家是如何被守護。梅卓燕的《日記》系列極有個人色彩,其中與貓共舞和在瓦楞紙建構的空間內說故事,是延伸自上一集中的共同意象,在這次演出中有更深刻的呈現。褪去複雜的燈光舞影,簡約到甚至只是以手電筒,與以紙皮剪出的貓的身體打造出來的一場相遇,舞者訴說的街角故事似曾相識:「其實,家是什麼?是不是就是那隻無形的手遞過來的那塊紙皮?」時代的劇烈變動讓家的重新建構不免有千言萬語未能述說,是「Sound of Silence」式的餘音迴盪。梅卓燕在激動處沉著地處理情緒,讓這個本來不容易處理的演講廳式舞台空間,轉化成詩意的城市景觀。
同一場地進行歌廳式演繹的《撈鬆》亦值得玩味。「撈鬆」就是「老兄」,是廣東人對外省人士的稱呼,香港這個移民城市,方言的混雜總帶著對上一代的情感牽繫。對比這個創作組合的前作《Tri家仔》針對香港兩文三語的身分認同探索,《撈鬆》處理的是更複雜的上一代南來家族文化議題。但「香港人」是怎樣的一回事,恐怕十來首歌也難以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