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迭宕起伏,讓表演藝術吃足苦頭,創作力與演出活力大受打擊。稍好的時候,因為國際團隊進不來,市場對國內節目的需求大增,舞台表演似乎又見燎原之勢,可惜好景不常。按目前情況看來,今年能夠維持低度的演出質與量就不容易了。隷屬北京市政府的北京國家大劇院,今年4月雖仍照常推出主題定為「歌詠華章」的歌劇節,很明顯地是以中國歌劇為主,開幕大戲是10年前的舊作、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可以想見此次舊作新演居多。
官方機構已然如此,民間單位的生存困境更大,但像蓬蒿劇場和鼓樓西劇場這種純粹性較高的小劇場仍然不願意就此罷休,蓬蒿雖然聲調微弱,但小活動不斷;鼓樓西則展現出逆流而上之勢,2021年3月聯手阿里大麥Mailive、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和江蘇新時代集團,推出「1+1青年導演戲劇製造計畫」。在承平時代,這種培育新人的計畫不少見,成果不彰也見多不怪,但鼓樓西劇場在最不可為的時期,做了一件最令人期待的事。這個計畫將由8位中生代導演:丁一滕、何雨繁、李響、邵斯凡、張慧、張彤、張一馳與趙淼,手把手地帶著8位新人,教導加合作,從實作中吸取經驗,同時也徵集新劇本,培養編劇人才。最終希望有8部風格各異、充滿個性的全新劇碼能夠在舞台上亮相。鼓樓西劇場在成立7年之後,從一個特色劇場升格為小劇場人才培養的平台,這對一個資源並不充裕的團隊而言,非常不容易。
北京國家大劇院的歌劇節讓人慶幸國家力量能夠支撐表演藝術,但鼓樓西的不畏艱難,在百般的困境之下,仍然力求為小劇場的再崛起點燃生機,則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