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劇《大狀王》在網路上的取消公告。(截自「香港話劇團」臉書)

香港感染疫情數字近月轉為緩和,防疫措施亦有所放寬,劇場和藝術活動又再活躍起來,很多演出都因受第五波疫情的閉館影響而延後開演,如由黃子華與潘燦良主演的莊梅岩新作《最後禮物》,當時在1月首演前一天取消演出,而延期至7月的50場最後全部順利進行。

不過有更多演期長,而且讓觀眾等了又等的演出,就不一定這樣幸運了。香港話劇團及西九自由空間聯合主辦及製作的音樂劇《大狀王》,創作歷時3年,加上2019年預演吸收觀眾意見,成為本地原創音樂劇一次寶貴的創作旅程。無奈受疫情影響,正式演出先後兩度取消,終於今年9月在戲曲中心開演,但頭3場「鑑於有演員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又告取消。劇團調動了一些候補演員後,演出終於順利進行,觀眾的回響也相當熱烈,之後亦迅速加開了3場演出以補償向隅者,但病毒一來就難以力挽,因為又有演員確診,這次就難以透過調整讓演出順利進行,終於劇團得全數取消剩下的場次。

這樣的打擊,讓劇團行政和表演者都身心疲累。另一齣「中英劇團」原創劇、取材自台灣一宗無差別殺人事件的《辯護人》,首演後第2週也因有演員確診而被逼取消;長演音樂劇《我的青春日誌》、「三角關係」的重演戲碼《二人餐》和「香港舞蹈團」的《儷人行》(元朗場次),亦因同樣情況難以順利開演。本地製作資源有限,安排後備演員並非容易,看來疫情下作品要順利演出,還必須多方祈福。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