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d Pivot現代舞團《欽差大臣》
2023/5/14 14:30 台北國家戲劇院
《欽差大臣》是一個關於冒充身分、控訴人性的貪婪與腐敗的故事,取自於俄國作家果戈里 1836 年的經典諷刺劇作《欽差大臣》,Kidd Pivot現代舞團8位舞者,搭配專業演員錄製的台詞對白,再次重現這場揭露人性醜惡的官場風暴。
寓言、小說、散文、新詩不同的表演形式中,有人說話,有人聽到,有人讀見,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裡,流動著上千萬種的表現手法,在這邁向跨領域的多元舞台上,真正能把一件事情說清楚講明白,實在不容易。
敘事方法重新拆解,找到新的觀看焦點
編舞家克莉絲朵.派特(Crystal Pite)與劇作家強納森.楊(Jonathon Young)重新拆解來自1836年的《欽差大臣》劇本,運用後設戲劇(metatheatre)的概念「關於戲劇中的戲劇」,利用第3人稱的戲劇創作探討戲劇本身的問題,或是於第2段文本裡,「角色一」(figure one)打破舞台與觀眾的第4面牆,在每一個指令中窺探人物的動作轉變,這同時也接引至角色存在的核心並影響畫面的重新建構。
當敘事方式重新解構後,便會引領觀者進入新的觀看視角,筆者難以置信在後設概念、戲中戲及文本台詞的搭配建構下,舞者如同演員,在一來一往的對話裡,能完全地「接住」每句台詞,完美運用肢體語言去進行對話,玩出語言在舞蹈中新的可能性,筆者曾觀賞編舞者派特過往的作品《各自表述》,在此作品裡各方面的加總精湛表現,讓劇作《欽差大臣》以新的生命體活於舞台上。
台詞與指令之間,燈光與舞蹈完美卡點結合
從開場第一幕明滅不定的燈光下,市長和秘書對話的情境畫面,延伸至一個又一個角色的加入,表演者以浮誇的表情張力和驚人對拍的台詞互動,身體語言在快速的燈光變化下,動作的卡點區分人物內心想法和真實世界的對比,舞者在日常動作下與舞蹈之間的轉換極其俐落乾淨,彷彿每一拍的動作細節都經過精心安排,才能在台詞與指令下做到別於舞蹈以外、更多象徵不同個性角色的表現空間。
第2段刪去台詞後,「角色一」(figure one)對白只剩動作指令的片段,舞者褪去了角色的建構,在沒有服裝下,純肢體成為大量語言之後(第1段)的調和劑:再一次重來的劇情、再一次的隊形步伐、以及再一次剖析的動作指令,創作者迫使觀者改變慣性思維,不再仰賴語言作為唯一認識事物的工具,使觀者在新的聽覺與新的視覺下,能夠在兩段不同的段落中得到一定的平衡,以及最後在敘述者愈來愈模糊不清的身分下,得到更深遠的想像空間。
競爭的市場需求下,什麼本質才能真正地被記得
舞蹈市場愈來愈競爭,新銳編舞家如何在市場中一舉成名?青年編舞家如何在鞏固成績下仍被繼續期許?又或是舊大師是否能顛覆過往再創造經典作品?這都在考驗編舞家的創造力、藝術總監挑選作品的視野眼光、舞者能力的拓展再造性,以及台下觀眾們的品味和胃口。
如同這一次TIFA中的《欽差大臣》,舞者的身體能力、戲劇的文本建構,以及各方領域完美的無縫結合,引領觀者進入新的思維思考; 以色列L-E-V舞團《心碎蠻荒之旅》裡,風格鮮明的舞蹈與電音音樂的搭配,以及與DIOR時尚服飾接軌,打開跨領域國際市場的可能性;又或是西班牙編舞家Blanca Li所打造的《巴黎舞會》,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大獎,在跨越虛實界線中一起共舞。
在這個跨領域的藝文世界裡,舞蹈究竟還有什麼樣新的可能性?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於報導者訪談中,所言:「退後原來是向前。」《欽差大臣》打開舞蹈劇場新的想像,在一切人性的揭露下,最後橘紅的剪影畫面下,那沒有結局的結局,或許便是這故事最後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