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場演出妳都要來啊?」
國光演出時,觀眾這樣問我,還有許多好心的關注:「同一部戲演3場,妳不需要3天都到吧?」
很感謝觀眾體貼,但也很洩氣。
到國光擔任藝術總監22年,大大小小每一場戲都像自己孩子的人生大事,無論是幼稚園園遊會、中學段考、大學學測或博士口試,身為奶媽保母,怎捨得不緊張地全程盯著?甚至國光對外的每一段文字,我都覺得是自己的責任,當然也包括演出字幕的校對。雖然負責字幕的同仁非常認真,我仍忍不住雞婆再校3遍。
藝術總監的大節更在方向的掌握,22年前我提出「現代化、文學性」,這兩項都有針對性,甚至階段性。
傳統一定要扣緊時代脈搏,我不願以博物館櫥窗為定位,現代化勢在必行,更強調京劇是現在進行式甚至未來式。「文學性」是針對崑曲。我愛崑曲,我曾說京劇是娘胎元配,崑曲是中年外遇,我不想還君明珠雙淚垂,也不會恨不相逢未嫁時,只想左擁右抱。而我的兩個愛人有衝突,京劇還好,視崑曲為母體源頭,也是京劇大家族成員之一(註1),曾被京劇打敗的崑曲,重生之後卻難免有點吃味,總批評京劇沒文學性。
我對雅俗沒有高下之分,卻要再三強調文學不是詞采典故,生動就是文學。
第一部戲我選了《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大家都以為要借《紅樓夢》昭告文學性,其實不是,我要以這劇本生動通俗的語言,讓觀眾體會未必「朝飛暮捲、雨絲風片」才叫文學。
王熙鳳處理丈夫外遇的經驗豐富,三下兩下就能搞定,而這回卻不一樣,這次的小三竟是賈家親戚,丈夫堂嫂的妹妹 :「新賤人 並不是 平常雜性」,新字妙到極點;又聽說新小三竟已懷孕,我王熙鳳的罩門不就在不能生兒子嗎?這叫「捏住我 鼻尖兒 不吃不成」!這樣的唱詞是俗,卻生動,這就是文學。
小說裡王熙鳳沒有文學素養,劇本讓她跑到小三面前示好:我不能生兒子,早就想為老公娶二房,誰知他手快先找到了妳,但「上上下下裡裡外外把我瞞得個水泄不通」,觀眾看到「水泄不通」無不發笑,不是笑編劇錯用成語,而是讚嘆劇本厲害,讓鳳辣子口吻聲息活靈活現。
總監要「出戲,出人」,眼下放著魏海敏國寶,只演老戲怕只有同溫層能賞味,我想出王熙鳳讓魏老師極大化。海敏一聽,眼睛一亮:「這戲有料!」一開始遵循前輩童芷苓演法已唯妙唯肖,不料突因SARS停演,而這半年的沉澱,海敏琢磨出了屬於自己的王熙鳳。大陸劇評說童芷苓前輩的鳳姐是「慣犯」,魏海敏則是「初犯」,不只展現鳳辣子的手段,更處處貼近正宮原配心事,更因李小平導演精心巧構,非台灣原創的劇本卻展現了「台灣京劇新美學」。(註2)
我的策略是「一大一小,雙軌起跑」,與《王熙鳳》同步的是小劇場《王有道休妻》,一方面勾抉古代女性不可言說的情欲纏綿內在幽微,更藉小劇場打破博物館櫥窗的定位,證明京劇可實驗,可前衛,可顛覆,可另類。真心覺得這策略不僅奠定國光基礎,也對傳藝中心有些許影響。最初我提出現代化3字讓不少人擔心,再三提醒傳藝中心就該保存傳統,而我說「現代化是保存傳統最有效途徑」,私心以為這幾年傳藝中心新編佳作迭出,應該可印證我最初的理論。
慎選劇本是總監最關鍵的工作,不一定完美,卻要指出方向。《王熙鳳》對於唱腔分布做了示範,何時該唱何時該念,唱段該長或短,可視作編劇範本。《王有道休妻》我自己編劇,未必成功,但強調實驗也必須掌握古典情味詩韻。
最艱難的是婉辭不合適的劇本。這些劇本未必不好(有些後來別團演出也很成功),但不是當下國光要發展的方向,就必須用盡辦法擋住(或轉化)。這是極艱難的工作,圈子很小,我一向退縮軟弱,但站在國光立場,我不怕得罪任何人。我心愛的京崑,任何一步閃失都可能萬劫不復。而發展方向也有階段性,這幾年怎麼轉以老戲為主呢?下回分解。
註:
- 京劇腔調多元,西皮、二黃、撥子、梆子、吹腔……之外,崑曲也包括在內。崑曲原即是京劇家族成員之一。台灣原來沒有職業崑班,直到兩岸交流後才正式看到專業崑曲演出。
-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劇由前輩名家陳西汀編劇,童芷苓主演,可惜僅演兩場即去世。我不願見戲隨人亡,向陳編劇後人申請授權,而後國光帶至大陸演出引起注意,北京邀請魏海敏開班傳授此劇。這是兩岸交流特殊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