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輕鬆
(蔡耀徵 攝)

有一年中國京劇院來台的預售不佳,經紀公司央請于魁智貼出拿手戲《打金磚》,果然奏效,迅速客滿。演出氣氛熱烈,觀眾情緒高昂,謝幕更達沸點。坐我前面的6、7位年輕同學,一邊起立興奮跳叫,一邊圍著帶他們來的老師,想要一起歡呼。但老師很嚴肅,頭搖得像波浪鼓:「不合史實,不合史實!京劇這個劇種,就只是演員會翻翻摔摔而已!」同學們不敢繼續興奮,我很不服氣,很想趨前拍肩勸導:「放輕鬆,來點幽默感好嗎?」

的確,《打金磚》劇情扯淡,演「漢光武劉秀好酒貪杯、迷戀女色,把滿朝功臣殺得精光,最後自己在太廟仿佛見冤魂索命,驚嚇而亡」。

不合史實的戲為什麼能成為經典傳唱不歇?表演太刺激了,邊唱邊摔邊翻的高難度表演,絕對是觀眾激賞的第一要件,但我想若要說服這位老師,必須說:劇本道出了觀眾的共同心理普遍渴望。

民間戲曲直截了當演出市井小民對於現實人生的看法,人民心目中的帝王,就是「好酒貪杯、濫殺功臣」,誰當皇帝都一樣!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小老百姓能怎樣?只能在自己編的、自己演的戲裡罵皇帝幾聲髒話而已!要罵,罵誰呢?撿秦始皇、隋煬帝來罵算什麼過癮?史書上都罵過了,罵這些公認的暴君有什麼意思?挑一個沒人罵過的漢光武劉秀到戲裡來痛扁一番,那才過癮!

編劇真是高招!打蛇打七吋,擒賊擒王,直指核心。

我猜當初《打金磚》的編劇構思劇情時,心裡一定這樣想:

「史書上說劉秀是零缺點好皇帝,誰相信?我們小老百姓不懂文字、不信文字,史書怎麼寫不關我事,帝王有的是權,我們有的是戲,不在我們自己的戲裡過過癮,更待何時?」

這樣的想法有點阿Q,但不這樣還能怎樣呢?於是,漢光武帝的「暴行」傳唱數百年。而這就是民間戲曲的創作動機,怎一個「爽」字了得!

看這種戲,千萬別從「史實、本事、音律、用典、文辭」來嚴肅分析,請試著「透視」文字和情節背後的「文本潛意識」,才能將劇本置於生成的文化脈絡中,精準觀察,自在享受。戲裡的劉秀未必是歷史上的劉秀,他只是百姓心中君王的必然形象,觀眾在為演員叫好時,早就忘了他演的是哪個皇帝。

再舉個京劇《大劈棺》(莊周試妻)例子,記得前輩名丑吳劍虹老師曾說,劇團貼出《大劈棺》,觀眾如果問「誰演莊妻?誰演莊子?」那就外行了。這戲主角固然是莊妻,另一大看點卻不是莊子,「是我,二百五」。吳老師的神情我還記得,二百五是靈堂上的紙紮人,用二百五十錢紮成,角色就以此為名。

這角色有什麼作用?以國光劇團的精簡版為例(李小平導演,朱安麗、陳清河主演),他沒有一句台詞,刪掉也不影響劇情,但有了他,表演大有可觀。一開始他被「檢場」抱出放在靈堂側邊高台時,觀眾以為是假人道具,直到莊周扇子一揮,他開始轉動身軀,觀眾才知是真人,驚呼「竟能僵立10分鐘紋風不動」!驚呼猶未了,隨即見他以背脊為中軸,全身呈半圓環狀轉動,而後手腳關節分段活動,蹦下高台,大轉身撲蝶,全場炸窩,接下來與莊妻的互動,偷看磨斧,更掀起大高潮。

如果要問莊周為何把他搧活?點化嗎?為何點化?要他監測嗎?沒人能給出準確答案,而這不重要,看點就在表演,與偶戲跨界無關,純粹紮實的京劇功夫,創出大有可觀的《「大」劈棺》。這正是「演員中心」,並非演員把劇本詮釋得好,而是演員能在沒戲處找出亮點(或是把爛劇本唱成經典),若要評賞民間戲曲,「史實、本事、音律、用典、文辭」全用不上,觀眾請放輕鬆,純粹享受唱腔、唸白、身段、武打。

但傳統民間以展現功夫為看點的編排法,在今日一定會被問到現代意識何在? 現代觀眾一點都不肯放輕鬆,我們一演傳統老戲就碰到這問題。對於《大劈棺》國光劇團是這樣處理的:莊妻發現莊周詐死,震驚、羞憤、絕望,跪步與烏龍絞柱,此時二百五雖已跳回高台,卻關心同情莊妻,一雙眼睛緊緊盯著,莊妻舉斧自盡,二百五轉過頭去以手掩面。就是這「掩面不忍觀」,替台下觀眾說出了心聲,傳統戲曲的現代觀點,於焉展現。

不過不是每齣戲都能這樣輕鬆地就和現代接軌。產生於古代的傳統戲,和現代意識之間的摩擦拉鋸,是永遠演不完的連台本戲。

3個劇團的碰撞 打開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12/23 ~ 2025/03/23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