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媒體所描繪的北韓,往往是個獨裁、專制且審查制度鋪天蓋地的神秘國度。若不是脫北者轉述,外界可能難以想像那裡是個高官吃香喝辣、百姓食不果腹的人間煉獄。不過,即使希冀逃出北韓的人數愈來愈多,正如歷史上所有一夕之間緊急宣布的分裂,住在南韓且邁入老年的長者,會不會至今日仍盼著回到兩韓分裂前的北鄉?南韓劇作家尹美賢(윤미현,Yun Mi Hyun)便在北緯38度線的歷史裂縫中找到戲劇的破口,以此為題,寫下劇本《木舟》(목선,The Wooden Boat)。
從詩人到編劇的帥氣轉身
成為劇作家之前,尹美賢其實一直以詩人與小說家的身分自居。對她而言,文學是由詩歌與小說共創的景緻,而劇本並不在視野裡,一直到研究所時期她才有了與這個文體的初相遇。可惜,沒有劇本讓她動心,於是她決定提筆寫出自己喜歡的作品,獨幕劇本《我們可以見個面嗎?》(우리 면회 좀 할까요?)如此誕生。
尹美賢本想淺嚐即止,回頭徜徉在詩歌與小說的世界,沒想到《我們可以見個面嗎?》奪得2012年韓國劇作家協會(한국극작가협회,Korean Playwrights Association)劇本獎。自此,新歡變正緣,她便在南韓劇場以劇作家的身分打滾至今,10幾年間也陸續發表了橫跨話劇、歌劇、音樂劇的作品,包含《菜園殺手》(텃밭킬러)、《德州姑姑》(텍사스고모)以及《木舟》。
死前,能不能回去北方?
《木舟》的故事源於90幾歲的老蔡。老蔡在兩韓分裂前將妻小留在北韓,隻身一人跨過停戰線,不料一別就是一生。縱使物是人非,他在死前的遺願還是與家人相聚。但,不論老蔡申請官方的南北離散家族重聚計畫,或找上已有30多年偷渡經驗的仲介,最終屢屢敗露。某天,新聞報導日本大和堆海域停了幾艘北韓漂來的漁船,聞此,老蔡決定劍走偏鋒——他要想辦法搭上這些幽靈船。船怎麼來,他就怎麼去。
老蔡的思鄉之情蒙蔽了他的雙眼,看不清鄰居老馬正在暗處動著歪腦筋。老馬是80幾歲的詐騙慣犯,出獄後雖開了一家房屋公司,但一鎖定目標就想敲一筆。老馬嗅到老蔡身上的商機後便開始找隊友,第一個對象是無名的「運動服青年」,善於讀書考試,卻因太內向而無法上班,只能以出租證照度日;第2個對象則是個性軟弱的老睦,本就懼內,在被詐走人生鉅款後又對妻子更慚愧了。
沒有選擇就沒有善良
老馬計劃請曾在日本當學徒的老睦造一艘木製幽靈船,再請運動服青年施展他的語言才能,逢場作戲,不須翻譯時就當載人運船的司機。如果他們3人可以將老蔡連哄帶騙送出海,就可以瓜分老蔡留下的財產。不過,世人都有道德感,運動服青年與老睦無意幹這種喪盡天良的勾當。為此,老馬也無所謂,因為他早已抓住準盟友的弱點。
老馬帶老睦到海邊,看看眼前從北韓漂來的破爛幽靈船。老馬知道,老睦聽完老蔡去日本的打算後,絕對願意為他造一艘更堅實的木船。老睦一邊相信自己的「善舉」,一邊相信換來的大筆「報酬」可以彌補妻子的後半人生,便天真答應了。
運動服青年那邊,老馬甚至沒有花太多心力,對方就已昧著良心歸隊。運動服青年的罩門是錢。他們家為他的教育賣土地籌學費,養出的高材生卻只會升學不會賺錢,為錢所困也是遲早的事。剛好,他的父母在開校車時出了意外,不只丟了飯碗,還需要一筆錢作和解金。家中台柱垮了,運動服青年也只能鋌而走險。
花朵朵開,人個個騙
雖然騙局看起來疑點重重,連運動服青年也不免吐嘈「北韓間諜都想得出更好的辦法」,但老蔡的鄉愁太濃,未作他想就決定上賊船。
出發前,老蔡在院子裡撐起陽傘,嘴裡呢喃的話語如詩,接應的老睦進門後疑惑地看著這如夢般詭譎的畫面。老蔡說新婚時,妻子喜歡看夏日撐開的陽傘,像水蓮盛開,但當年他們連一把陽傘都買不起。來南韓後,老蔡有了經濟能力,每年夏天都會買把傘,數量已可讓花開滿地。老睦聞此雖有不忍,3人卻還是照計畫把老蔡送上木船。
老蔡走了,3人的善良也被貪婪的浪吞噬。他們從這群老人身上感到財源無限,進而拓展出大規模一條龍的詐騙事業。他們為返鄉長者提供各式收租服務、行前訓練與求生用的戰爭包,為的就是送他們走上人生最後一哩路。最後,韓國警方在新聞上稱,最近北韓漂來的漁船中都載著南韓老人的屍體。
非主流的國家暴力書寫
尹美賢在訪談中稱,《木舟》的靈感源自大學時代。時任總統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試著使兩韓關係趨緩,也讓南北離散家族重聚計畫得以重啟。看著新聞不停播放南北家人相聚的畫面,尹美賢第一次體會到國家暴力可以那麼幽微,以日思夜想的形式折磨一個人,至死方休。對此,她深深地共感與同情,並且想從這群人的視角寫一齣戲。
尹美賢也知道,近年兩韓關係再度升溫,新世代也只將北韓視為敵國,於情於理都對兩韓統一抱著更實際的態度,因此從老蔡的角度展開敘事是個非主流的觀點,但她認為這樣的題材仍值得書寫,因兩韓特殊的歷史情境必然會催生老蔡這樣的角色與《木舟》這樣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南方嚮往北方」的觀點,可與一般處理北韓題材的作品抗衡。
笑那些人造的夢
《木舟》以兩韓關係為主軸,貌似沉重,但尹美賢以喜劇手法包裝角色們無法壓抑的欲望與情感。除了一個老人的返鄉夢之外,她也讓觀眾看見韓國社會的其他面向。老蔡上船的同時,也映照了高齡化社會下國家認同的世代差異。老馬、老睦、運動服青年等人則呈現出在一個貧富差距漸大的社會中,詐騙案件層出不窮的暗面。
這樁鬧劇般的返鄉詐騙案刻劃了兩組人物——一邊是依然活在冷戰時區,被一生遺憾折磨的老蔡;另一邊是活在21世紀,任資本主義與金錢匱乏鞭策的老馬、老睦與運動服青年。大歷史為小人物造了虛幻的夢,把他們騙上一艘艘漫無目的、等著被巨浪吞沒的木船。不過,在他們滅頂之前,尹美賢以一個劇作家的筆把他們的身影寫成文字,化作《木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