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舞蹈傳奇人物登場 重複中見創新美學
今年的「舞在八月」依然展現強大的策劃能力,來自十三個國家的廿二齣製作接力演出,在八月十二日至廿八日之間,舞迷可在城裡的許多重要劇場裡看到各種規模的舞作。露辛達.柴爾茲一九七九年的舊作《舞》為今年的舞蹈節開幕,「舞蹈劇場」發展歷程的重要人物蘇珊.琳卡也親自登台,讓許多觀眾終於親眼見到舞壇傳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與城市相遇 關於「真人實境」的學習
由阿根廷導演Lola Arias與德國導演Stefan Kaegi共同策劃的《平行城市》演出計畫,邀請來自各國的八位藝術家在包括旅館、圖書館、工廠、法院、購物中心、車站、住家、大樓屋頂等空間創作演出。目前已到過布宜諾斯艾利斯、華沙、蘇黎世。在不同城市,這些創作者都是與當地表演者合作,在同一概念下發展出不同的作品,其中多數表演者都是在人生中第一次參與表演。換言之,這是一種如假包換的「真人實境秀」。
-
藝視窗 News 【台灣】
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 十月登場
【台灣】 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 十月登場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辦的「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至今已邁向第10屆。今年藝術節從10月1日起至10月10日止,以「微笑亞太.歡慶 十載」為主題,邀請10個來自亞太各地區與臺灣本地的藝術團隊及工藝家,包括日本「德島阿波人形淨琉璃劇團」、馬來西亞「沙巴樂舞團」、巴基斯坦「瓜瓦里 樂團」、泰國「曼谷古典樂舞團」、敘利亞「傳統樂舞團」,以及臺灣的「屏東平和部落歌團」、「馬蘭阿美山海原音文化藝術團」、「臺北木偶劇團」、「美濃客 家八音團」,內容包括古謠吟唱、傳統舞蹈、操偶藝術及樂器演奏等。 除舞台表演外,還特地以華麗的「印度傳統婚禮體驗」拉開藝術節序幕。在傳藝中心戲劇館一樓設置的「印度傳統婚禮體驗」,不僅能欣賞印度傳統又花俏的婚禮,更有多款印度傳統服飾免費試穿,感受喜慶氛圍。(李秋玫) 「第六屆蔡瑞月舞蹈節」11月初上演 第 六屆蔡瑞月舞蹈節將在11月4日到7日,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玫瑰古蹟),登場。今年的舞蹈節以「回到大自然的家系列二──像山一樣思考」為主題,邀集日 本現代舞大師折田克子,美國人權舞蹈家埃立歐.波瑪爾舞團、澳洲現代舞先驅伊莉莎白.陶曼等進行跨國演出交流,透過舞蹈藝術的表演,表達對賴以維生的土地 及家園最深刻的省思。其中日本舞大師折田克子,經歷日本311大地震及隨之而來的核災,創作出《生存的居所》;日本大震也啟發了澳洲現代舞創作家陶曼創作 《沙漠新娘II》。透過跨國界的演出交流,帶領觀眾透過舞蹈表演,共同深思人與土地之間唇齒相依的關係。(鄒欣寧) 台灣印度文化節 全台展開 台北印度愛樂中心舉辦的「台灣印度文化節」從九月底展開,為期一個月,從新北市起跑、台北市、台中市再延伸到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北京巡演後台
地點:北京 保利劇院 時間:二○一○年十一月廿五日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一雙巧手替名伶鋪路 千針萬線為戲碼添妝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這句《京戲啟示錄》中的經典台詞,印證的正是戲靴師傅李玉修的人生。台灣戲曲名伶的足下,穿的都是他們家做的戲靴,而一手從父親手中傳承來的技藝,也堅持著父親的工作理念,如「戲靴師傅要懂戲,了解戲的歷史,才能做好一雙鞋。」「做任何事都要花功夫,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李玉修說,戲靴靠的是手工,這是個無法大量生產的行業,「大量生產不會比手工好,既然做了這行,就不想賺錢的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工作狂男孩 魏雋展
他可能不是太同意這標題。倒不是工作狂的緣故。 採訪後的某一天和他再見面,我跟他說,你這過日子法,看起來簡直是工作狂。他笑了。 劇場工作狂的必要條件,首先是多重角色扮演,其次是行事曆的空格永遠滿得像快完成的數獨或填字遊戲。 演員魏雋展的工作行程目前排到明年後。剛拍完一支廣告和電視劇,緊接著是十一月和驫舞劇場合作的《繼承者》,十二月則跟無獨有偶劇團的《剪紙人》全台巡演。 導演魏雋展上半年交出了入圍台新藝術獎提名的《耳背上的印記》,十月在牯嶺街小劇場上演的《男孩》,是去年同樣入圍台新獎的《偶戲練習:男孩》重演。 「三缺一劇團」的魏雋展,作為核心團員和主導者,也在對外舉辦的工作坊擔任講師。結束了默啞劇工作坊後,他和團員隨即重排《男孩》;明年的演出計畫《LAB壹號》也已開始發展。 面對這有如板塊持續推擠運動的時程表,他以不變應萬變,讓生活維持得穩定而秩序。這個部分的魏雋展很不男孩,我突然想起幾個劇場朋友開玩笑叫他「阿北」他是那種進劇場後,會找個角落安安靜靜練太極拳的演員。 男孩魏雋展,每日恆常練身體練聲音,吃喝簡單不挑剔,一說話,他獨角戲裡彷彿莎哈札德的說書人躍然成形。男孩作完一齣關於男孩的戲,說是男人了,但我更覺他該變成的,是一隻豹童年時,他總幻想一隻和自己同行的豹,保護他又叫他著迷。或許那才是他真正該成為的模樣。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洪榮宏 走過死蔭幽谷 再展炫彩歌聲
以〈一支小雨傘〉走紅台灣歌壇的洪榮宏,是台語偶像的第一人,深厚的歌唱素養、憂鬱的氣質,他的歌聲一直以來都是許多粉絲心中的最愛。這回,他不但要重新登台唱歌,而且還是挑戰演出音樂劇,將在《我是油彩的化身》劇中飾演主角畫家陳澄波。重新出發的他,不再沉鬱,拋下過往的灰暗記憶,要為台語歌曲找到更多表演的可能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關於攝影集 編輯怎麼想?
同樣展現青春風貌、同樣偏近日系美感,近日出版的三本攝影集,卻因編輯企畫與設計的落差,使作品的呈現有了相當不同的結果。屬於台灣年輕作者的兩本,透露的是台灣出版社在影像類出版品的缺乏經驗與自信,因為缺乏自信與根柢,而讓很多很好的影像創作者淪為同一種年輕藝術家的操作模式,太過速成與缺乏經驗累積,讓作品變成膚淺的自慰與呻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王羽佳、卡蒂雅 靈魂與琴音的美麗相遇
兩位同年的年輕女鋼琴家:王羽佳與卡蒂雅,都是國際樂壇的明日之星,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際遇,卻又在這條音樂的道路上不斷地相遇,同樣在今年皆發行了新專輯,分別與拉赫瑪尼諾夫與李斯特時空對話,讓聽者得見她們如何用琴音展現美麗的靈魂。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兩影展 召喚影迷大出擊
十月起,又是各種影展盛會的旺季!在金馬外片觀摩影展之前,女性影展與高雄電影節就以浩大聲勢搶頭香,豐富的片單出爐,就讓影迷目不暇給,走進似真如幻的電影世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關乎記憶的兩場質問
記憶是什麼?時間的意義又是什麼?亙古的疑問,透過藝術形式的呈現,再度激盪出觀者無邊的思索。郭奕臣與顧世勇兩位當代藝術家,以各自擅長的媒材提問,前者透過科技藝術表現對存在的悵然,後者則以老物件的脈絡重置,與之互相對照。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何曉玫/玫舞擊《紙境》
何曉玫近年重返劇場的作品,展現了不同於以往的創作方向,具現成熟女性的思維,以及對於所處環境的細膩觀察和感受,是我想長期關注的編舞家。 這 次玫舞擊要推出的《紙境》,不再是何曉玫過去以台灣社會現象拼貼入舞,不再是舞蹈劇場的敘事風格,而是運用大量紙軸、大幅紙幔切割空間場景,讓舞者在翻滾 躍動的紙軸間,與紙共舞。紙,柔而不軟,以紙作為主要創作媒材,如何在流動的時間中創造出不同的空間意象,又如何與可柔可剛的舞者肢體互動,並藉以隱喻生 命的起伏與流變,讓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紙的可變,與舞者身體的多變,交融後所創造的動態時空,應是這次演出的重點。擔綱的主要舞者楊孝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優秀舞者,上次在台北越界舞團《時光旅社》裡看到她的表現,沉穩、俐落,具大將之風,更期待孝萱這次在《紙境》中與紙共舞所呈現的身體風景及視覺美感。
-
企畫特輯 Special
戲說百年 百花齊放
為慶祝建國一百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特別以「戲說百年 百花齊放」為主軸,策畫了系列經典好戲的演出,讓歌仔戲、布袋戲等陪伴我們成長的臺灣在地劇種,以及展現臺灣當代豐沛創意能量的現代劇場,輪番帶來具有臺灣精神與內涵的作品。
-
企畫特輯 Special
台灣歌謠之父 在桃園與世界相遇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為了這場「秋天聽見鄧雨賢」的爵士音樂會,特別邀請「蚱蜢王子」李恕權擔任音樂會藝術總監,以結合地域文化官靈芝、蕭煌奇等台灣歌手與德國明星爵士樂團Triosence合作詮釋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作品的方式,為爵士樂這項西方產物增添濃濃的台灣味。
-
企畫特輯 Special
家國敵我間的真愛與犧牲
威爾第的不朽經典之一《阿依達》,誕生於蘇伊士運河開通的歷史時刻,這齣以古埃及為背景的歌劇,有糾葛不清的三角戀,有爾虞我詐的情報戰,當然還有催淚動人的詠歎調。這裡透過劇情與經典名曲的介紹,讓觀眾一進場就能掌握聆賞的訣竅。
-
企畫特輯 Special
有了他,今夜星光燦爛!
義大利男高音里契特拉(Salvatore Licitra,1968-),站在舞台上唱著《托斯卡》裡的〈今夜星光燦爛〉,他以結實溫厚的高音,穿透層層管絃音牆,最後還來一口完美細膩的回氣,讓甜美的音樂餘韻,逐漸在空氣中散去。就像體操單槓選手,以後空翻轉體兩圈半漂亮落地,驕傲的抬頭、縮腹、張臂,空中還飄著滑石粉,讓聽者情不自禁地抱以熱烈掌聲!
-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
文創劇場起跑 四強吸睛NON-STOP
將於十月一日登場的第二屆華山藝術生活節,其中實驗創新補助機制的「文創劇場」系列,精選了四檔作品:台南人劇團連演六小時的終極混亂喜劇《K24》第一季全六集;創作社劇團向扭曲狂亂的社會價值挑釁的《嬉戲:Who-Ga-Sha-Ga》,原舞者歌詠高一生先生一生行誼的《迴夢Lalaksu》,及一當代舞團以都市矩陣與虛擬網絡作為視覺主概念創作的《W.A.V.E.城市微幅》。讓表演藝術愛好者,盡情體驗台灣表演藝術創作者的生猛活力。
-
企畫特輯 Special
奧地利的頂級美鑽——維也納少年合唱團
歷經社會與時代的變化,為何維也納少年合唱團能歷久不衰?反而在每年世界巡演舉辦音樂會高達三百場,讓全世界樂迷著魔似地陷入無限的輪迴,甘之如飴地一再花錢欣賞演出?原因不單單是其清透無瑕又優越的美聲童音,而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陳出新的演出內容,隨著時代趨勢突破表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Hola! Discover Iberia
航向命運交織的半島 西葡大發現
同樣位居歐洲西南端的伊比利半島,西班牙和葡萄牙,不僅在地圖上緊緊相鄰,在歷史上,亦是命運共同體。 這裡,曾經是列強勢力擴張的競技場,開啟現代殖民主義的掠奪狂潮。這裡,曾經見證海洋文明的輝煌年代,也歷經了帝國崛起的興衰起落。 一四九二年,哥倫布因為對東方的嚮往,沿著大西洋向西航,意外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二○一一年,身處島國的我們向西眺望,打開這扇世界之窗,面向昔日的海上強國,又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和啟示? 現在,且讓我們以文字為槳,化書頁為帆,進行一趟紙上航行,帶你探索西葡印象。 西葡大事記整理 本刊編輯部西元前15000 阿爾塔米拉(Altamira)洞穴壁畫。10000-5000 中石器文化。半島東部出現洞穴壁畫文化。5000-2500 新石器文化。出現巨石建築。1100 腓尼基人在現今的加地斯建立商業據點。900-650 塞爾特人滲入伊比利半島。800-775 腓尼基人在現今的馬拉加(Mlaga)和格拉那達(Granada)沿海地帶建立據點。800-760 伊比利半島出現大量的銀礦。700-600 腓尼基殖民極盛期。580
-
焦點專題 Focus
台灣新樂季.不可不知演出指南
一百,象徵的是完美、成功、圓滿、無限可能,跨入民國的第一百年,國內樂季從年初開始,就紛紛以「建國百年」為主題設計節目。而歡慶的氛圍中,各大樂團的演出和動向更是蓄勢待發廿五歲的NSO歷任總監回團執棒、指揮家水藍就任國臺交藝術顧問、北市交推出跨國製作《阿依達》、北市國有「國樂情人夢」音樂劇場,還有國家國樂團也邀請知名指揮輪番上陣。有的大打名家牌、有的團結力量大,在一片競爭當中,有什麼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呢?就讓本刊先為您理出頭緒,從指揮、歌劇、到跨界、經典讓您在開季之前,就能掌握未來、洞察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