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輕吹民謠鄉村風 爵士歌姬撫慰你心
雖然貼上「民謠鄉村」的標籤,與感覺上都會感很強的爵士似乎沾不上邊,但在廣泛爵士大海中,還是有那如鄉村民謠般撫慰人心的清新歌聲:除了有歌路寬廣如台灣天后江蕙的黛安娜.克瑞兒,還有歌路本身就很鄉村、長得又很「鄰家」的諾拉.瓊絲,以及在結合南美民謠與爵士吉他演奏上大放異彩的芭蒂.阿薩德。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低沈感性 帶你放鬆享受慵懶爵士
伴隨著鋼琴或吉他,低沈而感性的女聲,就是這麼容易卸下你的心防,讓你只想抱個抱枕往沙發上一靠,慵懶放鬆地進入那美妙的爵士音樂世界。爵士女歌手的低音女傑不少,本身也是低沈嗓音的Tammy唐么玫特地為本刊讀者推薦她最愛的三位:雪莉.荷恩、「塔克與貝蒂」的貝蒂與卡珊卓.威爾森,介紹她們各具特色的低音魅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她唱得瞎掰 你聽得陶醉
你不知道的歌唱惡趣味 「即興」、「擬聲」等這些高難度的爵士歌唱技巧,對爵士歌手來說是較高的演場門檻。這些技巧學會了,唱爵士樂當然不再是困難。不過,學會這些東西還有沒有其他的幫助?說來有趣,幫助還真大!忘詞了可以用咻比嘟哇的擬聲演唱含混過去,或是即興自創融入當下氣氛的歌詞蒙混過去,聽眾不但不會開汽水,還會給你用力鼓掌咧!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獨特才藝 造就出人頭地
女歌手在爵士樂壇想出人頭地,光有一副天生好嗓子,是遠遠不夠的,超越職業演奏家的樂器技巧,讓人眼睛一亮的創作能力,鮮明個人風格與演唱能力,這一切幾乎都只是基本配備而已。真正有辦法引人注意的,往往都有一些獨特的才藝與能力──譬如會模仿,或嫁對人,甚至是超級印鈔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蓮.艾莉亞:JAZZ是讓人盡情釋放自己的媒介
出身巴西的爵士女伶艾蓮.艾莉亞,是樂壇罕見的傑出歌手與卓越的鋼琴家,自小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下長大,很早就確立了要走上演奏的路線。她以慵懶富磁性的聲線、細膩咀嚼歌詞意境的演唱方式,自在感與歌曲詮釋風格,展現了Bossa Nova的神韻精髓。這次她將擔綱「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的壓軸演出,趁此機會,本刊再邀爵士音樂節目主持人沈鴻元,與艾莉亞先來一場輕鬆愉快的越洋訪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夏日瘋爵士 濃濃古巴味
今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一樣邀來多位大師級人物演出,包括薩克斯風手帕奎多.德里維拉、鋼琴手邱裘.瓦爾德斯,還有新生代傑出的薩克斯風手約書亞.瑞德曼與壓軸的爵士女伶、鋼琴手艾蓮.艾莉亞。前兩位大師都出身古巴,都將古巴音樂與爵士風格巧妙融合,展現獨特的音樂風情,也讓這次的派對顯得「很古巴」!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古典芭蕾?現代芭蕾! 台北展藝競風華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依舊邀請多位來自國際知名芭蕾舞團的舞星來共襄盛舉。這回除了依然有精采的經典舞碼中的雙人舞演出,更將展演六支首度在台灣演出的現代芭蕾作品,展現芭蕾舞的多元和豐富。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即興、輕鬆、幽默 美式踢踏舞動自由
由舞工廠舞團舉辦的「台北踢踏節」,將邀集紐約、東京、台灣的踢踏好手齊聚一堂,透過研習營、講座、即興之夜和《節奏,大放異彩》四個部分,帶給民眾自由奔放的美式踢踏盛會。同時演出也首度移師高雄,南台灣也可以看到美式踢踏的自由奔放!
-
即將上場 Preview
《漣漪效應》 思索人際間能量永續
《漣漪效應》說的是現代社會中廣泛的人際互動效應:人人希望擴散自身的資源和力量,發展出不斷擴散的臉書網絡、不斷擴張的媒體形式能量互相撞擊,卻也互相消融。肢體語彙包括不拘流派的現代舞動作,講求「銳利」與「分解」;武術的彈腿、馬步、翻滾;街舞的breaking、popping、wave;民族舞的S型三道彎的角度運用。孫梲泰以free style的表現手法,將之融合成海綿。
-
即將上場 Preview
青年優人 種一畝自己的《手中田》
《手中田》是透過青年優人親身以自然農法栽種旱稻,從整地、翻土、播種、插秧等,為期六個月的農耕體驗下,真切地擁抱土地,接收對土地的感動和感激之情,醞釀而出的作品。整齣舞劇將以青年優人們各自擅長的表演形式,包含舞蹈、武術、擊鼓、音樂、體操等,傳達自己和土地的聯結。
-
即將上場 Preview
臺灣戲劇表演家《謊言》 舞台多焦呈現
首度在高雄舉辦小劇場展演「正港小劇展」的臺灣戲劇表演家劇團,也在此次首度挑戰實驗劇場,推出第一部小劇場作品《謊言》。編導李宗熹強調,《謊言》的實驗性在於場面調度的多焦點,表現形式呼應了「謊言」的核心,舞台上裝置了一個永不停止的輸送帶,演員站在輸送帶上,在兩百七十度的觀眾視野裡表演。
-
即將上場 Preview
柯綠娃、馮國棟展美聲 小山莉絵吟詠低音管
分別於九月與十月到訪的三位「廿一世紀之星」,將讓觀眾看到不凡的「歌藝」。美麗的女高音柯綠娃與俊帥的男中音馮國棟,師出同門的兩人將聯袂演出精采的歌劇選粹與二重唱。出身音樂世家的低音管演奏家小山莉絵,則將以低音管帶來精采的「歌唱」,展現這個樂器多變的溫暖美聲。
-
焦點專題 Focus
正視市場考驗 劇場中生代的大舞台挑戰
台灣劇場界「世代斷層」警報解除了嗎?持續在中小型劇場耕耘的劇場中生代編導如王榮裕、呂柏伸、符宏征、王嘉明,今年紛紛將作品推上大劇場。雖然對他們而言,從小劇場到大劇場不是唯一選項,也不是截然二分的優劣分類。但當表演藝術只是娛樂市場的選項之一,面對商業行銷越來越緻密的手段,市場考量與創作理想的天秤如何平衡,或許是這群中生代導演的劇場之路,所面臨更大的挑戰。
-
焦點專題 Focus 通俗文化與精緻藝術的大和解
王榮裕 揮灑胡撇仔戲 大舞台上造里程碑
從嗆辣衝撞的《古國之神祭特洛伊》、《群蝶》,到近幾年融合歌舞、老歌、綜藝雜耍的《浮浪貢開花》系列,此中的種種轉折,導演王榮裕自認是「大部分的創作者必經的階段」。四十歲得子,改變了他的創作脈絡,從自身根源中尋索,找到台味十足的「胡撇仔戲」路線,九月將把大型歌舞劇《大國民進行曲》搬上國家劇院大舞台,更是一次「里程碑」級的挑戰!
-
焦點專題 Focus 一路到底的劇場頑童
王嘉明 何需論大小? 就是「玩」空間!
對於從小劇場到大劇場,這種單向、類似達爾文進化論的調調,王嘉明不是很贊同,抗拒國內這種「大、小劇場」的分類,似乎傳達著某種優劣之分,或類別之分。自承「我是走一走,突然一抬頭,才發現,喔,這裡就是大劇場啊。既然進來了,就玩玩看。」依舊做自己想做的,說來似乎帶點戲謔、漫不經心,其實是他對大小製作一視同仁的態度,同樣都得認真、盡情地創作。
-
焦點專題 Focus 願為藝術製造業「工匠」
符宏征 在有限環境下 創造更多能力
關於跨越多樣媒材,樂於嘗試不同劇場形式的表達,符宏征笑說:「有機會接戲就接啊,當成工作。」符宏征口中的「工作」這樣區分:受邀合作,先呼應對方的需求;而動見体主動推出的作品,則回到實驗性較強的領域。符宏征直言:「我們這一代要以專業導演的身分生存,不容易。」他更在意的是:「要在極有限的環境下,創造更多能力!甚至變成藝術製造業,或當我是一個『工匠』都很好。因為工匠有專業能力,可以生存。」
-
焦點專題 Focus 雖然做「大」 仍愛小劇場
呂柏伸 面對大眾口味 自然心看待
在歷練多次大劇場的經驗後,面對普羅大眾的看戲口味,呂柏伸則以自然心看待,「如果有兩千個觀眾喜歡看我的戲,那也沒有非要追求到八千個觀眾。」雖然從小劇場跨足到大劇場,他看待作品的標準絕非以數字作為考量,「台灣的劇場不應該認為從小做到大才叫做成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迷思、中國與希望 二○○九關鍵年度報告
如果以蘭陵的開始到二○○九年當成一個階段,二○一○年有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之後,剛好視為另一個階段的展開。文化產業化的概念發酵,中國大陸新市場的磁吸,新劇場落成後的場地供給增加,都帶來新機運及新挑戰。我們期待二○○九年在未來歷史上,會有更重要的意義:代表台灣表演藝術經過多年努力經營之後的能量爆發起點。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是外來文化殖民地 還是本土藝術培育場?
「文化創意產業」對表演藝術而言,是一把兩面刃的利劍。政府對於消費端的刺激和鼓勵,的確可能形成更活絡的市場;但是,市場反映的是大眾口味,而不是藝術和美學的品味。也就是,民間增加的消費支出,不一定能夠支持堅持創作品質的本地表演藝術團隊,反而可能助長更多通俗、譁眾取寵的節目。政府必須清楚意識到,以表演藝術而言,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核心是社會的文化與創意,不是漂亮的行銷術語和亮麗的產值。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鄭智源 穿著高中生制服 在劇場質疑世界
以青少年戲劇為展演主題的「花樣年華青少年戲劇節」已屆十年,十週年大戲《花樣年華青少年》找來出身「花樣」的導演鄭智源執導。這個雖已讀大三、卻不捨高中戲劇社的大男生,生活中不是排戲就是看戲,總是以自己的觀點在生活與劇場中質疑世界。鄭智源的時間被凝滯在那個青澀叛逆的階段,因為他很清楚在「成熟」的過程中,同時也切除了與生俱來的畸形肉疣,於是用創作不斷地吶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