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號人物 People 堤剛:在行政位置上,讓我能為音樂界做更多
專訪日本大提琴泰斗
日本國寶級大提琴大師堤剛,將於六月下旬率領霧島國際音樂節的三位特約大提琴家菊地知也、山本祐之介與簡荿玄,同台演出精采的大提琴饗宴。在日本擁有崇高地位的堤剛,同時也是知名音樂家搖籃的桐朋學園大學校長與東京三得利音樂廳館長,身兼多職的他,坦言行政工作的確會讓他少了許多練琴時間,以致他必須把握每一分每一秒,但在這些行政位置上,他覺得能夠為日本的音樂界貢獻更多,特別是為年輕的音樂家們。
-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法國劇場導演
法蘭克.迪麥可:在陌生語言中,我看到了戲劇最根本之處
因擔任法國盲點劇團導演培松地來台執導《敲天堂之門》時的助理,法蘭克.迪麥可與台灣就此結緣。原本就對跨國戲劇合作深感興趣的他,在二○○八年與二○○九年這兩年,不斷與日本及台灣戲劇界合作,透過不同文本與風格試驗,持續探索戲劇在語言上可以嘗試與深究之處。迪麥可說:「在陌生的語言中,我似乎看到了戲劇最根本之處,言語的表情,演員之間的關係。」
-
即將上場 Preview 在「音樂之父」頭上動土?!
絃樂與爵士聯手 用力「搖擺巴赫」
「NSO 3+1」及「魏廣晧爵士四重奏」再度聯手,這回「好大的膽子」,將目標瞄準「音樂之父」巴赫,將巴赫知名的音樂小品改成爵士樂加上絃樂四重奏,把工整的巴赫變成自由又即興的搖擺巴赫!
-
即將上場 Preview
「生活裡的交響樂」 異想不到的新體驗
十方樂集這幾年來舉辦的「音樂異觀點系列」,目的就是為台灣介紹一些較少聽聞的音樂演出,為這個領域創造新的形式,有點實驗性、有點跳tone的意涵。這次推出的「生活裡的交響樂」,重點放在電子用品與環境噪音的新實驗,作曲家洪崇焜、林桂如、克里斯.柯比力等,把生活中的聲響交織入樂,將給觀眾不同凡響的聲響體驗。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給觀眾遊樂場般的冒險樂趣
仁信合作社《無奇不有》 處處驚奇
仁信合作社將演出美國劇作家大衛.林賽亞拜劇作《無奇不有》,故事發生在一台開往「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公車上,一名終於逃離了有古怪癖好的丈夫的女人,和另一名帶著丈夫醃泡菜用的大木桶要自殺的女人,兩人一拍即合,成為旅途上的好搭擋。導演樊宗錡說,劇中出現的場景給人遊樂場的冒險趣味,所以全劇將以遊樂園的概念整合多變的情境,具體的場景空間影射了抽象的心理狀態。
-
演出評論 Review 歌聲是浪,但見黑暗中斯人走遠
評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沙灘上的腳印》
《沙》劇讓我驚艷於多重感官與視覺畫面聯結的新穎──即使製作規模和品質仍顯得侷促尷尬;假使不將《沙》與一般戲劇相提並論,而能尊重創作者(無論編導、表演者與設計群)對「特定狀態」的描繪,那麼,對我來說,整體呈現的節奏,既節制又成熟,而演員魏沁如也與導演合作出一種獨特原創的肢體風格。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個「草莽」又「沈重」的說故事者
在現今舞壇的潮流中,《展翅》是個相當特殊的作品他的「草根性」、他的俚俗性。或許是上次的「教訓」和之後的反省吧,這次,伍錦濤更自信地走出自己,找到一群可以信任、託付的工作伙伴,以更藝術、或許更可能屬於「劇場」的形式,將他要講的講出來。或許諷刺的是:其實更「不草莽」了!然伍錦濤的熱情還在,企圖心還在,這是他最大的資產。
-
演出評論 Review
不同世代 訴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這次演出,雲門2團的舞者們表現了高度的專注力與精確的動作質地,但節目安排上則有待調整,同時把三支抽象又份量沈重的當代舞蹈放一台,對一般觀眾是吃力的。看完雲門2團讓人憂喜參半;喜的是台灣的現代舞發展已有相當的水平,憂的是舞蹈生態仍舊陷於曲高和寡的狀況,關鍵在於沒有文本劇情、敘事內容的抽象肢體,觀眾難以入門、理解。
-
新藝見/新銳藝評
一場共同追尋劇本現代意義的旅程
我曾猜想歐斯特麥耶運用悲喜交替的節奏、俗雅雜交的語言,可笑卻能傳遞精神困擾訊息的肢體動作,將會提高刺激觀眾獨立思考運作的可能。雖然我不確知每個觀眾的答案與心理反應,但起碼透過劇作、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我看到的不僅只是文本和角色詮釋,而是在觀看與被迫思考的過程中,轉而發掘屬於個人、對於這世界的體認與心理真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個面向 認識潘玉良
潘玉良,我們對這個名字的認識,可能多半來自鞏俐主演的電影《畫魂》,以及國際拍賣會上屢屢創下的新高拍價。但是,她的人生、她的性格、她的藝術,我們畢竟瞭解不多。透過十個面向的切入,讓我們打開走入潘玉良這位奇女子的生命大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民初奇女子 超越時代的動人傳奇--
潘玉良生平的小說與影劇演繹
不論是小說、電影、影集中的潘玉良,為了凸顯傳奇經歷而產生的戲劇張力,相較於她死後在拍賣市場拍出的高價,反而都忽略她在巴黎生活艱苦的一面。她的作品才是她人生的主角,她的奮鬥鼓舞了女性藝術家,或許扭轉世人的偏見,才是她一生最大的成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畫魂》作曲家
錢南章:雖然創作形式不同,但我們都是愛家的藝術家
資深作曲家、也是國家文藝獎得主錢南章,於本樂季應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的駐團作曲家,最大的任務,就是為年度旗艦製作、歌劇《畫魂》作曲,歷時半年日以繼夜的筆耕,完成了六百多頁的管絃樂譜、一百多頁的鋼琴譜。錢南章表示:「歌劇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劇本,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做白工!」深深肯定編劇王安祈的劇本,他認為劇本的主軸之一就是家庭,而潘玉良、他與王安祈,「雖然繪畫、作曲、劇本的創作不同,但我們都是藝術家、也都重視家庭。有幸碰到一個貼近自己內心的好劇本來作創作,我是非常高興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畫魂》導演
茱麗葉.德尚:對我來說,潘玉良是一位英雄
潘玉良的人生大半在法國度過,這次的《畫魂》也找了來自法國的新銳歌劇導演茱麗葉.德尚執導。出身音樂科班、也有豐富戲劇經驗的她,對於能執導這樣一齣描述獨特女藝術家的歌劇感到相當興奮,她說:「她是東方與西方/歐洲藝術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所以我會花時間去展現她的精神。我會試著向她提出一些問題,去理解她生命中發生的事情,比如說她為什麼做了某些事,又是如何做到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齣歌劇 唱出兩個女人的命運
女高音朱苔麗 感同身受潘玉良異鄉羈旅之情
「《畫魂》無論是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是揣摩來的,並不是潘玉良真正的故事。但對我來說,潘玉良卻是有血有淚、真實的一個人物。所以融合我自己的人生、自己在國外的經歷,我想我還能瞭解她更多。」強調潘玉良絕對不是弱女子,朱苔麗認為她是一位有情感、重義氣的人,她真正的精神是展現了身為女性強韌的一面。在音樂與劇本外的自由範疇內,她也希望能夠將潘玉良的心聲唱出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他的歌劇,就是他的人生
男主角田浩江 從野地到大都會歌劇院的渾厚之聲
作為少數能在西方歌劇界立足、長期在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舞台演唱的華裔聲樂家,田浩江的際遇,靠的絕非幸運,而更是背後艱辛的付出與血汗。出身音樂家庭,卻因家庭背景的問題無法一展所長,只好遠渡異國追尋音樂之夢,又在妻子的支持摯愛之下,堅持努力成為歌劇舞台上的一顆燦亮明星。即將來台飾演《畫魂》男主角潘贊化的他,對台灣觀眾來說並不熟悉,本刊特以人物專訪的方式介紹,為您一探他成功舞台背後的歌劇人生。
-
特別企畫 Feature 琴鍵景片現代感十足 京崑、飲酒歌同台競演
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加持《畫魂》
兩廳院旗艦計畫歌劇《畫魂》,不僅由NSO擔任管絃樂團演出,製作團隊從王安祈的劇本、錢南章的作曲到朱苔麗的演出,更意味著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的組合。此外還有充滿現代感的琴鍵景片,與劇情融合的傳統戲曲段落,以及許多巧妙的音樂設計。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慾望耕出一畝荒蕪
戈爾德思的《在棉花田的孤寂》
如果死亡必須要發生,那麼語言讓我們反思過程,雙方的大段獨白織成哲學的對話錄,《在棉花田的孤寂》是戈爾德思此類文本的巔峰之作。開頭指示,作者即以「非法交易」題點本戲。「故事」隨交易關係鋪陳交鋒樂章:商人向路過的顧客搭話,進而展開對慾望的辯論。就在言語已無能負荷彼此的較量,結尾懸落在顧客的問句:「那麼,用什麼武器?」。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醜惡塵埃中綻放出花朵的美學
於假日兩場精神科研討會連續想起波特萊爾的《惡之華》
我們或許對波特萊爾的理解都是出自於一些文學史上的八卦,但波特萊爾的精神在於一無以名狀的極限詩意;乃是在醜惡的塵埃之中綻放出花朵的美學。秉持著這種造物者自以為是的感動,波特萊爾宛如靈魂的代理孕母,與其詩意邂逅之後,即使是在冷硬理性的醫學研討會會場,依舊可以綻放此斷代獨有之花,產下屬於我個人的波特萊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其說他瘋狂,不如說他「發明瘋狂」
關於《唐吉軻德》的幾種詮釋
與其說唐吉軻德發瘋,不如說他是發明瘋狂,他眼看一個萬物密切相關、無限相似的宇宙即將化為烏有,於是拚了老命,在一切皆被量化、被切分成有限個體的現代社會,憑一己之力把這個宇宙再創造一遍。用傅柯的話說,唐吉軻德是「相似性的英雄」。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達辛妮亞.朗法德:只要能引發笑點,就可以討論議題
出生於紐約,達辛妮亞.朗法德(Dulcinea Langfelder)曾受教於舞蹈大師保羅.山納薩度(Paul Sanasardo)、歐丁劇場導演尤金諾.芭芭(Eugenio Barba)、知名日本演員笈田勝弘(Yoshi Oida,彼得.布魯克的長年工作夥伴),以及默劇大師艾田.德庫(tienne Decroux)。她自學連環圖畫,以了解動畫製作的基礎,而巴黎街頭就是她歌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