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百老匯之秋 好萊塢星光璀璨
二○○九年秋季,話劇掛帥,其中又以明星戲碼最被看好。好萊塢明星,借百老匯來充實自己的履歷表;百老匯捉星光來賣有語言限制的話劇票,行之有年。新季最閃亮的星光,莫過於「金剛狼」休.傑克曼、「現任○○七」丹尼爾.克雷格和裘.德洛。狼人和○○七搖身一變,在A Steady Rain飾演兩個芝加哥警察;裘.德洛花邊新聞超過電影事業,演出《哈姆雷特》似乎有點想借百老匯翻身的味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柏林音樂節 向蕭斯塔可維奇致敬
今年適逢柏林圍牆倒塌二十週年,城市裡到處都有活動,紀念這個象徵冷戰結束的重大歷史事件。而為了讓歷史與音樂融合,今年的柏林音樂節主焦點便是前蘇聯俄國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以呼應圍牆倒塌。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克羅莫《小鎮》 反璞歸真重現經典魅力
懷爾德的經典劇作《小鎮》是一九三八年普立茲戲劇獎劇本,感於寫實劇場的是學刺激反而讓觀眾隔在舞台之外,他以簡單素樸的手法,透過講述二十世紀初新英格蘭小鎮的故事,讓人體悟「珍惜生命中每一刻」。懷爾德用文字和極簡的舞台設計在七十年前帶給觀眾新的官能感動;七十年之後,克羅莫藉由空間、服裝和聲腔的調度,模糊觀眾與角色的距離,打通了現代觀眾與這部經典舊作的連結,讓懷爾德的主張再次被聽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實踐理論的舞動實驗場域
維也納Impulstanz舞蹈節於一九八四年由巴西的舞者伊斯麥爾.艾佛與其經紀人卡爾.羅森柏格創立,從內容僅有舞蹈課程,到加入舞碼展演,迄今已是全歐洲規模最大的舞蹈節。在為期一個月的演出節目中,今年安排了由卅九個團體推出四十七齣作品的九十五場表演,觀眾共二萬四千人次。包括當代歐美大師如季里安、崔莎.布朗、楊.法布爾、瑪姬.瑪漢等人的作品,都在此演出。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為你的身與心開一扇新的窗
第二十六屆的維也納Impulstanz舞蹈節以Ready to move to the city?為主要廣告標語之一。我們從抵達奧地利機場的一刻起,便可感受到舞蹈節的熱情呼喚。維也納城從機場、地鐵、電車、巴士站與博物館外牆,到處都可看到舞蹈節的大幅海報,並配上維也納街景中跳舞的人為影像內容,令人深刻感受到舞蹈節想要創造人人都歡迎前來享受舞蹈的氛圍。
-
專題
茶之為道 無非生活
九月兩廳院文化沙龍以茶香茗情為一連串生活美學講座揭開帷幕,延請人澹如菊茶書院負責人李曙韻介紹台灣茶文化,分技、藝、道三層面解說,逐步探索茗香之外的茶事精神。
-
一本藝術經
胡焱榮 玉石痴愛 播散大美
深受佛教薰陶的胡焱榮,整個人散發著恬靜悠揚的文人氣息,閃著慈悲的眼神,他說:「我整天的腦子都想著翡翠。」胡焱榮關心的,是翡翠創作能為人們帶來何種影響,「天與地的萬般力量,都幻化在玉石中,我也從中不斷修行。」胡焱榮說道,對於玉,他充滿了虔敬與平和,念玆在玆的,就是將滿心的凝想,費盡心力透過筆筆雕藝展現出來。
-
藝@書
他們選擇衝撞世界的方式
百無聊賴的世界,他們如何突破與衝撞?台灣新世代設計人聶永真的作品,被詹偉雄讚為「有一種穿透時代的透明感」,作品集《Re:沒有代表作》設計素樸,用最柔性挑釁的方式,讓讀者進入他從七年來累積的設計精髓與要意。而日本街拍大師森山大道,以強烈黑白照片風格,表現都市人孤獨冷漠但又契求與人建立聯繫的心情,《犬的記憶》是他代表性自傳書籍之一,以影像與文字表現他的強沛生命力。
-
藝@CD
傾聽,漫遊村上春樹的古典異境
不管在日本或台灣,都有廣大書迷的村上春樹,近期出版了暌違已久的長篇小說《1Q84》,再度掀起「村上熱潮」。而他書中提到的樂曲,竟也因此翻紅大賣,可見村上的影響力。但也有唱片公司貼心把村上書中羅列的各式古典曲目蒐集出版,並標註出該曲在村上作品中的出處,讓書迷可以一邊聆賞音樂,一邊踏入村上的小說世界。
-
藝@電影
「藝霞」再度起舞,就在女性影展
第十六屆的女性影展將在十月中旬展開,今年除了有導演專題「黑珍珠─焦點影人:茱莉.黛許」介紹這位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黑人女導演的六部片外,閉幕片是薛常慧導演的《藝霞年代》,則是述說有「台灣寶塚」美稱的藝霞歌舞團故事,珍貴的影像與訪談,重現了這一段被遺忘的舞台歷史。
-
藝@展覽
與非洲當代藝術的初次「邂逅」
「夏可喜當代藝術中心」自八月底開始策劃一檔「邂逅:非洲當代藝術展」,引介六位當今在國際藝壇受到矚目的非洲當代藝術家作品,展品包括攝影、裝置、複合媒材等類型,是國內難得一見的非洲當代藝術展。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浦利葉與台灣絃樂團
對喜愛小提琴演奏的樂迷來說,這幾個月的節目相當豐富,有不少國外小提琴家應邀來台,特本、列賓、浦利葉、基頓.克萊曼等,其中我想介紹的是法國小提琴家浦利葉與台灣絃樂團於十月廿三日晚上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 當晚有兩首分量充足的曲目,首先是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中常被演出、頗受歡迎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由高難度技巧所創造出華麗色彩,再加上義大利陽光般絢麗與浪漫的音符,聽眾不僅可以欣賞演奏者的技巧,更可享受美妙的旋律。 另外一首則是孟德爾頌的絃樂八重奏,這是孟德爾頌在年僅十六歲時所完成的作品,雖然是由兩組絃樂四重奏所組成的室內樂編制,但孟德爾頌期許能表現出交響曲般的風格。來自浮士德作品的靈感,樂曲中充滿了燦爛優美的旋律,流暢泉湧而出。這首曲子也曾被改編成不同樂器演出形式,本次要演出的是絃樂團版本,從某方面來說也許更契合當初孟德爾頌的本意。 文字|陳懷懿 擺盪於理性與感性間,喜愛音樂及攝影的六年級科學研究人員,因渴望重溫現場演出所帶來的感動,故常購票聆聽音樂。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無獨有偶《最美的時刻》、沙丁龐客《一個人的晚餐》
近距離觀賞精采的演員,是看戲的最大享受。在實驗劇場看魏雋展,在牯嶺街看馬照琪,這兩齣獨角戲,都是難逢良機。魏雋展在去年《漢字寓言》的淋漓盡致表現,讓人大為驚豔,這次要挑戰德國當代小說題材和偶戲形式,更可以預期有火花。 馬照琪《一個人的晚餐》堪稱是她的表演代表作。以小丑形象扮演都會女性,看來似乎難以搭軋,然而她的詮釋卻極具說服力,趣味和韻味俱足。與現場音樂、和一道有所變化的牆互動,一點都不單調。亞維儂暢演歸來,還推出「加長版」,值得一看再看。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重建之路不應漫長
八月份的風災造成了台灣南部五十年來未有的慘劇,連身為新聞工作者的我,都不忍再看每天輪番的災區報導及許多無謂的口水論戰。在嘆息之於不禁深思,是不是每次都要等到災禍降臨時,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才會驚覺到某些事情的可貴與重要,而在新聞事件過後,我們善於遺忘的個性又讓重建、監督、防災的腳步趨緩,導致悲劇一再重演,週而復始地耗損著這上天賜與我們的福爾摩沙。 就如同這次的災禍一樣,一年半前,雲門八里排練場無情的大火,也燒出了台灣表演藝術界所有人的痛。「場地」一直是各團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今事隔十九個月,在當時各界亦討論地沸沸湯湯的議題是否已經解決?還是碰到了瓶頸?當時無法用「現行法令」改變的狀況,至今是否已經修法?或是有一套新的法令來推動?或試行?在「採購法」、「促參法」等相關法令規範下「閒置空間再利用」是否真的能照顧到文化藝術長遠發展?商業價值的利益適用於文化創作的評斷?多如牛毛的行政法條、公務員動輒得咎的怕事心態這些似乎都在在地顯示執政者難以讓大象跳舞的主因。於是,本月編輯部製作了「為表演藝術找個家」專題,在其中除了探訪台灣的表演藝術團體場地現況,帶領讀者一覽政府關於表演藝術場次之相關法令與作法之外,也提供各國的案例,供大家參考。盼望無論是甚麼樣的災難發生後,重建的路都不應再漫長。 而「文化的保存」在這次風災重建中,亦成為重要的課題,如何讓原住民文化在受到最少影響的狀況下能持續的發展、茁壯,並進而與現代社會共存,也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所以本刊亦藉著一向深獲好評的兩廳院世界之窗系列節目上檔的前夕,規劃了「傳統再生.當代日本」特別企畫,希望藉著欣賞這個與我們無論是在地理位置、文化傳統、經貿往來等都與我們有著密不可分關係的鄰國,他們現在表演藝術的呈現,來探訪他們如何以傳統為基石,進而開出讓世界驚豔的花朵。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文化城市的成功,是底蘊的呈現而非火花
在以往,城市的推廣最顯著的措施,即是以重大的建設作為標的,以大型實體的建築吸引眾人目光。然而近年來重要的工程持續進行的同時,許多軟性的藝文活動也紛紛掀起話題,形成另番的「號召力」。除了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之外,台中從一九九二年開始邀請世界知名音樂家及團體來台演出,至今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帕華洛第世紀告別巡迴演唱、男高音卡列拉斯等人都曾駐足中台灣。而苗栗縣也動作頻仍,不僅從去年年底同樣邀請後者來台,更安排以愛爾蘭踢踏舞文明的團體「大河之舞」以及僅存的二大男高音之一多明哥來台演出。然而花費鉅資打造光彩炫目的表演,藝文活動究竟能否成功地行銷城市?「國際級」的名家們,又是否真能將我們的城市推上國際?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城市與表演藝術結合,須發展自身特色
在以往,城市的推廣最顯著的措施,即是以重大的建設作為標的,以大型實體的建築吸引眾人目光。然而近年來重要的工程持續進行的同時,許多軟性的藝文活動也紛紛掀起話題,形成另番的「號召力」。除了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之外,台中從一九九二年開始邀請世界知名音樂家及團體來台演出,至今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帕華洛第世紀告別巡迴演唱、男高音卡列拉斯等人都曾駐足中台灣。而苗栗縣也動作頻仍,不僅從去年年底同樣邀請後者來台,更安排以愛爾蘭踢踏舞文明的團體「大河之舞」以及僅存的二大男高音之一多明哥來台演出。然而花費鉅資打造光彩炫目的表演,藝文活動究竟能否成功地行銷城市?「國際級」的名家們,又是否真能將我們的城市推上國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動漫世代敘事輕盈,鋪陳情思深沈綿密
京劇《狐仙故事》 敷演人狐奇戀
京劇與日本漫畫也能連上關係?沒錯,由新生代編劇趙雪君創作、國光劇團將演出的《狐仙故事》,靈感的確源自漫畫,趙雪君以出自日本卡漫式的新世代思維,將「日本畫風」融入「中國氛圍」,再轉調為「京劇語境」,描繪可以化身為男人、女人的狐仙,與凡人所產生的難以化解的異樣愛戀情愫。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孫梲泰《電子》 質問科技世界裡的人性
因電帶來的迅捷舒適的生活,人與人之間,是否變得愈來愈疏離?科技一方面連結了人際,另方面,當直接接觸的畫面、現場、情緒感覺被取代,人們真正覺得彼此親近嗎?從這個感觸出發,孫梲泰與8213肢體舞蹈劇場創作了舞蹈劇場式的作品《電子》用反諷、黑色幽默的手法呈現科技與人際關係、科技與自我存在狀態的種種變貌。
-
藝號人物 People
李淑德 自由不拘的八十人生
提起「李淑德」,就想到她的封號「台灣小提琴音樂之母」,多年來調教出多位頂尖小提琴家包括林昭亮、胡乃元、蘇顯達等,教過的提琴學生超過上千人。學生眾口一致地說她教學嚴格很「兇」,但也記得她用遊戲引領學生學習的創意方法。今年九月,李淑德就要度過八十大壽,不同世代的學生將齊聚一堂,以音樂會形式為這位令人永生難忘的老師歡喜慶生!
-
藝號人物 People
蕭泰然 以生命譜寫動人心聲
有「東方的拉赫瑪尼諾夫」美稱的台灣作曲家蕭泰然,今年一月時獲頒台灣位階最高的行政院文化獎,可謂實至名歸。他的作品動人心弦,每每能觸發聆賞者的深刻感動,濃烈的土地情感,更是令人動容。而在這些直入人心的音符背後,蕭泰然卻是經歷了波折苦痛的人生,但纖細善感的心靈卻不因此而頹靡消沉,他將生命的經歷和苦痛,化為樂曲,傳遞出來的,不是哀怨,不是苦毒,卻是滿滿的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