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號人物 People
依芙琳.葛蘭妮Evelyn Glennie 教世界如何去「聽」
聽障並非她音樂之路上的阻礙,反而讓人更佩服她的毅力堅持與非凡成就她就是依芙琳.葛蘭妮(Evelyn Glennie),名聞世界的打擊樂家,將為臺北聽障奧運會來台,與優人神鼓在開幕式上演出,並與台北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音樂會「無聲的力量」。她是如何克服種種人生障礙,以音樂為志業呢?本刊特地透過越洋電話專訪,請葛蘭妮暢談她的人生故事與音樂想法。
-
焦點專題 Focus
樊曼儂 用心創造「長笛人的家」
決定辦長笛音樂節,也是因為這一路走來,樊曼儂認識了很多長笛界的名師級演奏家,都成了朋友。「我不是以一位經紀人或安排音樂會的態度來相處,所以每一位接受到我的邀請來到台灣的,都可以發現原來他『回到家了』!」在這個家庭裡有很快樂的學習與表演的機會,從她這邊也認識了本地長笛界優秀的新生代,甚至看到了台灣這些年來發展與水準。
-
演出評論 Review
走在危險的擺盪之間
坐在不適切的中山堂光復廳裡看戲,讓我必須旁觀創作者與劇本之間的交歡,我無法動心體會,只有以有限智商解碼答題的困窘。為什麼是這樣疏離的表演方式?為什麼這樣轉換場次?為什麼要用這麼一座狹長的紅色舞台?的確,魔術很好看,但為什麼要變魔術?
-
演出評論 Review
偶素誰,您聽見了嗎?
九十公分高的木偶挺進開口達十七公尺的大舞台,壯哉氣魄也。只是,前有寬六公尺的樂池阻隔,加上操偶動作因困難度難以模擬真實,我們無法看見精確的表演動作,總是打打殺殺,「甩來甩去」。距離演出已若干時日後再度回想,這群被「表演」、「操弄」的戲偶,他們演出了什麼?說了什麼?他們終究只是傀儡,還是可以有主體性?
-
其他分類
表演藝術與視覺設計的對話
何謂「設計」﹖解決問題是設計。美化事物是設計。讓生活有趣也是設計。 設計有個不變的原則是: 符合人們改善生活需要與解決任何不便的問題,在這環境中不管是視覺上或實質上有太多的不滿,所以改善生活環境的渴望是明顯而無止盡,因此設計也相對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其他分類 台法再度合作 衛武營先行預演
漢唐樂府《教坊記》重現唐代東西交流風貌
在衛武營藝術中心部分製作經費的支持下,台法雙方合作的《教坊記》將重現千餘年前唐代中西文化交流風貌。製作前期,漢唐樂府在衛武營舉辦為期一週的「梨園舞蹈教坊」工作坊及「南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講座。讓南方藝術工作者與校園學子有機會深入了解南管音樂的創建歷史背景,並進一步了解梨園科步之細緻與典雅,體驗唐代當年樂舞昇平的藝術盛世。
-
舞蹈
同場加映:台上的戲,心中的景
座台上的觀眾好像成了即興演出的一部分,當下的故事和瞬間的感受,因為觸發觀眾內心的呼喊而完整。我期待或預測下個當下的發生,對上時,頓時有種魔妙的愉悅;沒對上時,台上讓人驚奇、讚佩。我感覺觀演中的每個當下稍縱即逝,但心神卻因感動而凝定在過去。
-
即將上場 Preview
歌舞相伴 聆賞斑斕的民族風情畫
「民族風兩岸情」由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與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學生演出,節目內容自然精采,皆為優異的獲獎舞蹈作品,融匯傣、彝、藏、苗、羌、蒙古、朝鮮、維吾爾等多民族的藝術表演形式,帶領觀眾旅行到世外桃源,身臨其境陶醉於大自然的優美與和諧,以氣勢磅礡的歌舞,將中國少數民族繽紛的文化情韻與豐富的民族情感,展現在觀眾眼前。為了表達對八八水患中受災災民的關懷,這次所有活動售票所得利益將全數捐贈內政部賑災專戶使用,以協助災民。
-
即將上場 Preview
音樂的親密對話 當代的台灣情懷
今年的兩廳院「藝像台灣」經典室內樂系列,邀請伯牙三重奏、五度音弦樂四重奏、鳳絃樂集,以及聯合五位音樂家組成的五重奏,四組國內室內樂好手共同呈現室內樂的細緻;除了演奏西方經典室內樂作品外,還特別安排具台灣意象的室內樂作品。
-
即將上場 Preview 日本流山兒事務所劇團訪台搬演
《高級生活》 既滑稽又悲傷的男人哀歌
麥克杜格爾的劇作《高級生活》以黑色幽默尖銳地描述現代生活,雖然主題聚焦在社會低層、被壓迫而忽視的弱者,但是卻令人會心微笑的喜劇。二○○三年,日本小劇場導演山兒祥將《高級生活》搬上日本舞台,作為其兩百部作品紀念演出,在日本獲得無數獎項,原劇作者麥克杜格爾在看過該團演出後,更盛讚「世界上演出過的我的作品當中,流山兒事務所的演出是最令人感動的。」
-
即將上場 Preview
李國修、顧寶明 攜手《合法犯罪》
向來致力於原創作品的屏風表演班,在嘗試過多樣類型、題材後自問:台灣為什麼沒有推理劇?新生代編導黃致凱大膽推出「充滿謊言,但具備啟示性」、「洞穿台灣『真相』全為『假象』」的台灣味黑色推理喜劇《合法犯罪》,讓師父李國修與資深演員顧寶明同台飆戲,舞台視覺同時扣合整體概念,呈現遊樂園刺激的速度感,也對應犯罪現場的緊張氣氛。
-
即將上場 Preview 大提琴家張正傑策劃
三場親子音樂會 為孩子「量身」訂做
「誰說只有身高110公分以上的大朋友,才能聆賞好聽的音樂會?小朋友更應擁有享受好音樂的權利!」大提琴家張正傑率領弦外之音室內樂集,為幼兒和兒童「量身」訂做三場系列性親子音樂會,邀請大朋友陪伴著小朋友,從0.5公分的小小胎兒到110公分以下的小小朋友,以及六歲以上的小朋友,都可以坐在音樂廳,和爸爸媽媽一起共享音樂的美妙和樂趣。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日本小劇場的前衛與傳統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能量
日本的表演藝術總是給人一種既前衛又傳統的矛盾印象,讓我們覺得又「現代」又「日本」。為什麼日本的舞台會呈現出當今的樣貌,其實產生於一九六○、七○年代的「前衛劇場運動」的影響不可忽略。當年的參與者如鈴木忠志、唐十郎等皆從「傳統」當中找尋「前衛」,但我們必須提醒,他們都未曾受過能劇或歌舞伎的正統訓練。局外人的立場反而讓他們可以自由地自從傳統當中汲取養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鼻子情聖》 跨文化劇場的突出印記
鈴木忠志讓《大鼻子情聖》成了一個集結法國的題材、義大利的音樂、日本的背景和表演系統的綜合體。他說,這個世界上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文化、人種、國家、性別,需要一個場所將他們加以聚集在一起。劇場最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將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組合在一起,以獨特、獨創甚至驚世駭俗地放在同一個舞台上。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曲想 打造邦樂新貌
綜觀這些作品的共同特質,是對沈潛在樂器或樂種中的聲音世界的一種新發現,又或對日本音樂本質的回歸,其次是將雅樂、聲明等本限於宗教或儀式等場合才聽到的音樂與藝能,作為藝術作品看待。此外,藉著西洋樂系作曲家對日本樂器及聲音懷抱強大關心的契機,加上國立劇場始作的委約及樂譜出版活動,使日本各地的傳統音樂及以日本聲音的素材為創作依據的新作層出不窮,也使日本的作曲家們在世界的現代音樂樂壇獨樹一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越洋專訪三味線演奏家吉田兄弟
飆奏三味線 狂放Fusion風
舞台上懷抱著傳統的津輕三味線,左右兩旁交錯對坐,一下手就是急速的音符流洩翻飛。隨著兩人同聲的吆喝,古調歌謠、爵士、拉丁、搖滾、電子舞曲與後現代拼貼就在他們的手中爆發出千變萬化的丰采。 風靡各地的吉田兄弟,不僅音樂混搭,身著傳統和服和武士褲,搭配著時下新潮的髮型和顏色,他們的造型也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自幼師從演奏家安達效華學習,之後隨三味線大師初代佐佐木孝,以津輕三味線拿下日本多項重要大賽。一九九九年,他們展開創新之路,首張唱片Ibuki一推出便銷售超過十萬張的紀錄,並於二○○一年獲金唱片殊榮。早期樂曲〈萌芽〉獲得電影《藝妓回憶錄》的宣傳採用、任天堂遊戲機Wii也以他們的作品作為廣告配樂;而其爆發力和勁道深受樂迷喜愛,單曲更曾登上iTunes下載榜的下載冠軍。 從二○○三年,吉田兄弟開始拓展海外,發行的專輯成功地攻佔美國、韓國、丹麥、瑞典、西班牙等地。成立十年的他們即將首度登台前,本刊搶先取得專訪,藉由對兄弟兩人的提問,讓讀者一窺他們台下的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日本錄像藝術家
黑川良一 以「聲音視覺」創新感官體驗
在當代藝術領域迅速竄紅的日本錄像藝術家黑川良一,是日本科技生活蓬勃發展的時空成長的一代。出生於一九七八年的他,二十一歲展開創作並發表作品,領域跨足影音整合創作、錄影裝置、跨領域藝術、現場多媒體演出。其作品以精準的電腦語言掌控度,完美結合聲音及科技影像的寬廣世界。黑川良一的「聲音」與「影像」是一體的,無法分割。近年來應邀參加奧地利、英國、加拿大、西班牙國際各大數位藝術節,被譽為新媒體藝壇上閃亮的一顆明星。 此次演出,黑川良一將與留法作曲家王思雅及國內知名打擊樂家吳思珊合作。演出將抽離傳統打擊樂器的表演形式,將以裝置呈現聲音與錄像的關係,處理聲音及錄像的重疊、流動、消失及互動,並以時間來呈現層次感,彷彿在黑暗的水域中漂流,展開一場視覺及聽覺之旅。本刊邀請當代藝術創作者王俊傑,透過電子郵件訪問黑川良一,透過他的創作經驗,挖掘如何在聲音與視覺的跨領域創作中,從理性的科技語言召喚感性的內在情感經驗,營造全新的感官經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世紀交替間看日本的當代舞蹈景觀
內在精神貫穿 超越世代不絕如縷
這些在日本、甚至世界當代舞壇令人驚豔的前衛或新銳團體,另有一個有趣的共通之處,他們多半並非循著傳統的專業舞蹈訓練管道走向創作之路,就算出身專業舞蹈背景者,也多能大膽嘗試不同的媒介與路徑;而多媒體的廣泛與成熟應用,反映出日本不僅在亞洲、在世界中也是數一數二的物質文明與技術。
-
特別企畫 Feature
金森穰、梅田宏明 芭蕾為底的肢體震撼
金森穰與梅田宏明兩人的舞蹈訓練背景與創作風格非常不同,但有趣的是、他們的共通點卻是古典芭蕾金森穰具有深厚的古典芭蕾與現代芭蕾基礎;梅田宏明則是攝影、嘻哈舞蹈與古典芭蕾。十月兩廳院呈現金森穰編舞、無設限舞團(Noism)演出的《妮娜物語》,與梅田宏明編舞/獨舞的《碎拍漸境》與《格局N次方》,讓觀眾有了解日本當代舞蹈的機會。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歌舞伎的天才十問
歌舞伎與能劇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歌舞伎的演員都是男人?連女性也由男性扮演? 歌舞伎的演員為什麼都叫「幾代目」? 歌舞伎的化妝與京劇的化妝是不是都用顏色來代表人物性格? 佈景服裝華麗、表演動靜皆美的歌舞伎,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日本傳統表演藝術。兩廳院世界之窗日本系列,將由日本松竹株式會社展現歌舞伎之美,由名伶中村京藏與中村又之助示範演出講座,趁此機會,正可近距離感受這經典和風的絕美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