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以寬恕包容憎恨的宗教救贖
二○○○年由舊金山歌劇院製作的歌劇《越過死亡線》,與一九九五年的同名金獎電影,都是改編自美國致力推動廢除死刑運動人士海倫.普列金修女於一九九三年出版,根據其在一九八○年代初期以精神導師身分輔導死刑犯的親身經驗所成書的同名小說。歌劇版啟用「全美」卡司,作詞、作曲家則是當時仍沒沒無聞的泰文斯.馬克立與賈克.海吉,當時因電影的盛名備受矚目,也因作詞、作曲家的生澀令人擔憂。但這部作品出乎眾人意料地成功,而且令人最印象深刻的竟就是當初令人最憂慮的作曲與作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結合音樂與思潮的理性之聲
十八到二十世紀初,歐陸國家歌劇正盛行,但英國卻表現頗為冷感,作品乏善可陳。這或許與英國強大的戲劇傳統有關,因為英國作曲家無法在外來的音樂形式(歌劇)和本土的戲劇文學當中找到平衡。這個現象,一直要到二十世紀中,布瑞頓歌劇的出現,他的音樂語彙成功地結合當代文學,解決了語言和音樂的矛盾,英國人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歌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有機音樂」為底 傳統元素混融
東方歌劇開拓者——譚盾
作為華人作曲家,譚盾可說是最受矚目的一位,不只因為他曾得過奧斯卡的電影配樂獎,也因為他創新的作曲手法,混融了各種東方聽覺與視覺元素,打造出不同凡響的歌劇新貌,從《馬可.波羅》到《秦始皇》,為東方歌劇邁向西方跨出第一步。
-
其他分類
誰來衛武營唱歌?
在九月二十日交織著星光與樂音的晴朗夜晚,我們遇見了一場具有「嘉年華」意味的音樂盛宴儀典,它雖然不比俄國思想家巴赫汀的嘉年華模式理論透過狂歡慶祝的方式,對於現存秩序做一全面性反動顛覆來得激進。然而,一種跨越、穿透年齡、階級、族群、品味的表演藝術活動可能性是可以被開發與創造的。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但能博得觀眾喜,便是功成圓滿時
莎士比亞的喜劇,為什麼過了四百年,還能讓人發笑?錯認與扮裝的笑點歷久不衰,丑角的插科打諢永不褪色,再加上當代製作引進的新詮釋與新形式,讓你不笑也很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癡戀迷戀熱戀 一場盲目遊戲
本文分析的三個劇本,乃是走出《羅密歐與茱麗葉》那莽撞的少年熱情之後,一般青年男女都可能經歷的「純愛物語」。莎士比亞以最世故的眼光,為我們剖析愛情的澄澈樣貌,於是也在沒有其他雜質的情況下,呈現了他心目中的「愛的本質」:一場不可靠的遊戲,但是,值得全力以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既女又男戲扮裝 玩趣背後破藩籬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雖然有女王當政,但女權並未彰顯。女王乃是特例,並非一般女性可仿效的範本。在這樣的父權社會中,宗教與律法都限制女性不能涉足公領域,上台演戲當然也不行。戲台上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演員來扮演,需要知情的觀眾「姑且信之」(willing suspension of disbelief)。某些戲劇特別操弄性別議題,讓男扮女裝的演員在「入戲」與「出戲」間遊走,不僅增添戲劇效果,也是對制式性別角色的一種反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莎」風凜凜長存 披靡古今影壇
如果奧斯卡獎可以頒給古人,莎翁可能已經拿到不想拿了吧!莎翁喜劇的雋永趣味,讓後世不斷從中取材,而傑出的電影導演更發揮巧思,讓莎翁喜劇融入當代生活,藉此也讓新生代的影迷,進入莎劇的異想世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一場精采「胡鬧」 值得涓滴細品
我說《第十二夜》是莎翁最好的喜劇,專家內行恐怕很少有人反對。它的詞藻極端華美,也兼具音樂性,因為劇中有幾首十分可愛的插曲。它的角色精采,男女主角及正反派角色都有極好的場景。它的劇情雖像其他喜劇般略欠深度,但對一般觀眾而言卻非常有趣,趣味之一,就是女主角薇奧拉的女扮男裝。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俄語全男班版《第十二夜》導演
迪克蘭.唐納倫 與你同行莎劇奇境
這次訪台演出的俄國全男班版的《第十二夜》,是由契訶夫國際藝術節製作、英國知名莎劇導演迪克蘭.唐納倫執導。唐納倫創立了英國的「與你同行」劇團,曾擔任過英國國立皇家劇院的副總監長達八年,也在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導過戲。秉持著對莎劇的熱愛與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唐納倫打造出不同凡響的莎劇新境界。本刊獨家取得唐納倫導演的電郵訪問機會,讓讀者可以藉此更了解他的創作理念。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老驢,你已經寫了很多音樂了,好好走吧! 憶 盧炎
台灣資深作曲家、一九九八年國家文藝獎得主盧炎,於十月一日十點五十分因口腔癌病變於三軍總醫院辭世,享年七十八歲。盧炎生前長期在東吳大學音樂系任教,春風化雨桃李滿天下,不管是在創作上或教育上,對台灣音樂界都是貢獻卓著。本刊特邀與盧炎的常年知交張己任教授,以此文回憶與盧炎相處的點點滴滴,讓讀者領略這位低調作曲家熱烈赤誠的真性情。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追悼歐洲新音樂作曲大師
卡蓋爾 不歸路上的丑角
現代音樂巨擘之一、德籍阿根廷作曲大師卡蓋爾(Mauricio Kagel)於九月十八日辭世,享年七十六歲。不同於其他嚴肅音樂的創作者,卡蓋爾的創作總是充滿著幽默感,多媒材的演出方式,也給予觀眾超越音樂本身的聆賞經驗。本刊特邀曾隨卡蓋爾學習的台灣作曲家董昭民,以此文介紹這位當代大師的生平與創作特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雅納傑克《狡猾小狐狸》 令人懷想春日愛意
巴黎國立歌劇院十月的節目很「捷克」!分別推出兩齣捷克作曲家的歌劇新製作史麥塔納的《出賣新娘》和雅納傑克《狡猾小狐狸》。後者睽違巴黎近三十年,這次由女高音札拉高娃主演,活潑浪漫的氣氛,讓人懷想春天愛意的神秘性。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舞蹈傘」藝術節 老幹新枝舞動好個秋
每年九月底至十一月初舉行的「舞蹈傘」藝術節(Dance Umbrella),邀集全球傑出的舞蹈團體,在倫敦各大劇場展開一連串演出,堪稱英倫秋際最大藝術盛事。今年在藝術總監Betsy Gregory的大力號召下,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以色列、義大利等二十一個團體共襄盛舉,老幹新枝齊聚一堂,不只重溫經典,也鼓勵立異求變,為老字號藝術節更添光芒。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馬蔻絲《絕望天堂》 鋪陳聖保羅的城市孤獨
繼《地球上之地獄》(註)後阿根廷新銳編舞家鞏思袒莎.馬蔻絲(Constanza Macras) 在柏林「HAUEINS劇院」推出另一新作《絕望天堂》Trostloses Paradies,這次編舞家馬蔻絲受「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e)與聖保羅之商業社會服務(SESC SP)共同舉辦的「熱帶地區展」之邀約,前住巴西首都聖保羅與當地舞者、音樂家共同創作,在聖保羅首演後,十多位表演者在九月飛往柏林演出。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初秋舞宴Fall for Dance,東方菜色豐富迷人
屬於紐約秋天的美好舞蹈盛事Fall for Dance舞蹈節於九月中旬開演,兩週內讓舞迷看遍廿八個團體的演出。這次除了主流的歐美菜色,也添了亞洲風味:台灣的拉芳舞團許芳宜仍以精采獨舞擄獲人心,曾來台灣演出的泰國編舞家皮查,則以傳統舞蹈,夾帶性別與肢體文化的當代議題。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華格納樂劇聖殿的新去向
拜羅伊特樂劇節藝術總監換人一事紛擾多年,終於在九月塵埃底定,將由現任總監沃夫岡.華格納的兩位女兒伊娃與凱瑟琳娜一起出任。資深劇場導演楊世彭親臨今年的拜羅伊特樂劇節現場,特撰此文介紹今年全新製作的《帕西法爾》,及去年首演、由新任總監之一凱瑟琳娜執導的《紐倫堡的名歌手》,讓我們一窺華格納一手創辦的這個樂劇節的新樣貌。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8里昂雙年舞蹈節紀實之一
在小王子的故鄉 解放對舞蹈的渴望
「里昂雙年舞蹈節」是國際舞壇的重要盛會,每次的舉辦都吸引世界各地的舞蹈工作者與舞迷到場,一探最新的舞蹈趨勢。今年的雙年舞蹈節以「回顧與展望」為主題,將許多久未搬上舞台的經典大師舞作改編與重演,不但是要找回昔日的經典,更企圖要為它們在今日找到新的定位。本文除了介紹本屆雙年舞蹈節概況,更專訪藝術總監基.達梅,一談雙年舞蹈節的發展近況。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8里昂雙年舞蹈節紀實之二
法國舞蹈 馳騁無界限的文化曠野
里昂雙年舞蹈節的「聚焦舞蹈」研討會中,特地安排多齣法國最新舞作演出,好讓外籍專業人士一覽法國舞蹈的創作新貌。除了有老將瑪姬.瑪漢、普雷祖卡的精采新作,更有多位新銳編舞家的作品呈現,面貌紛陳、形式豐富,從編舞家多樣的文化背景來看,可說是多元包容的文化混融,造就法國當代舞蹈的繽紛多彩。
-
藝壇動態
羅曼菲舞蹈獎助金開放申請
【台灣】 羅曼菲舞蹈獎助金開放申請 「羅曼菲舞蹈獎助金」即起展開二○○九年度甄選,歡迎三十五歲以下,從事舞蹈工作者及具舞蹈潛力之學生提出申請。獎助金成立至今,共資助黃翊、王珮君、林文中、周書毅、余采芩等九位獲選者完成舞蹈計畫。其中黃翊結合舞蹈與多媒體錄像實驗,利用機器手臂攝影機多角度拍攝舞蹈中影像與舞者的互動之作品《Spin-轉》,將自11月中旬至12月7日期間,於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行展演。 本屆羅曼菲舞蹈獎助金甄選,鼓勵跨類型、熱愛舞蹈的年輕藝術工作者提出申請,以豐富台灣多元舞蹈創作能量。獎助計畫包括舞蹈演出、創作、進修研習、海外舞者甄選及比賽、舞蹈劇場設計、舞蹈研究等。獎助名額不限,每年總獎助金額不超過六十萬元為限。即日起開放徵件至今年11月25日截止,12月進行評選及面試,明年春天公佈獲選名單並進行頒獎。詳情請參雲門舞集網站www.cloudgate.org.tw,或電洽02-27122102。(周倩漪) 舞蹈文化人類學研討暨表演會本月登場 由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主辦的「舞蹈文化人類學研討會」,今年針對文化人類學、爪哇舞蹈、嶺南舞蹈研究等作深入探討,並將於會後出版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場次請劉鳳學博士講說唐讌樂舞研究及現場唐樂舞示範演出,以及三位外籍學者:蔡曙鵬博士、Alex Dea博士、楊子達發表論文。活動日期與地點為11月22日在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紅樹林劇場,11月24日在臺南科技大學舞蹈系,11月25日在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台中)。報名至11月7日截止,免費參加。報名方法請參網站www.neo.org.tw,或電洽02-28091753。(周倩漪) 剪紙新藝術設計展 七位藝術家共同發表 學學文創展坊即起推出「剪紙新藝術設計展」,邀請台灣國寶級剪紙大師李煥章、甫為台灣爭光以剪紙海報及短片製作獲得活計設計大賽獎項的台灣年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