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影舞者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配合DV8肢體劇場的來台演出,也安排了DV8精采的舞蹈影片欣賞專場,以讓觀眾透過DV8的另一種創作媒介來認識該團的豐富創意。本文原刊於本刊第六十三期一九九八年三月號,文中清楚介紹了DV8影像作品的主題與內涵,讀者可以在進場看電影之前,透過此文領略DV8的影像創作面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學紅樓夢與舞蹈紅樓夢
《紅樓夢》原名叫做「石頭記」。 曹雪芹說:女媧煉石,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女媧補天,剩下一塊石頭未用,遺棄在大荒中,自徑修煉,下凡投胎,就是賈寶玉。 雲門舞集的《紅樓夢》,開始不久舞台上就有一名高大長髮長裙的女子,她的長裙長長地拖在後面,就像蛇的尾巴。她是女媧嗎?編舞者沒有明說。但這個造型使人想到《紅樓夢》第一回的「女媧」,神話故事裡「女媧」是人頭蛇身。 女媧在舞台上攀爬蠕動,慢慢從她長長的裙後面鑽出了一個全身近於赤裸的男子,大家會即刻想到:那是賈寶玉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跟賈寶玉說再見
紅樓夢答客問
二○○五年春天,雲門即將演出第一千五百場, 推出經典舞劇《紅樓夢》,這是《紅樓夢》第四度上演, 雲門宣佈,這也將是《紅樓夢》的封箱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造不一樣的東方風
《三探東風》不以說故事為目的、不刻意營造東方情調。在挑戰武功、動作與現代舞技巧的對立與融合間,不經意地流露出屬於東方純粹的美感與邏輯。這個作品有一個很抽象的副名「白水天」。楊銘隆說,他希望抽煉出京劇肢體更抽象的質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編舞家如是說
一封給當年舞伴的邀請函
十年前,一對滿懷熱情的年輕舞者搭擋,同時踏出校門,幸運地一起進入夢想中的國際舞團,懷抱興奮、緊張心情,攜手邁進了職業表演舞台的旅程。在一場又一場的城市巡迴演出後,來自台灣的年輕女舞者向她的舞伴說:「我們從校園的小舞台一直跳到國際矚目的大舞台,從鄉鎮到城市,從美國到歐洲,希望有一天能邀你回到我的家鄉一起跳舞。」還記得,這是多年以前我向Robert提出的邀請函,今天終於要實現了。 離開七年的職業舞者生涯,歸國後創辦林向秀舞團,繼二○○三年創團首演《林家花園》、二○○四年《身體戰爭》獲熱烈回響後,很高興當年的小男生、如今是世界知名荷西‧李蒙現代舞團的首席男舞者Robert Regala,接受我的邀請,讓我的諾言有實現的一天。 這是一場罕見的演出,除了兩位不同國籍、性別、時空及文化背景的舞者兼編舞家,七年後再度攜手共舞,更獲得李蒙現代舞團的首肯與版權,演出荷西‧李蒙的知名雙人舞作《驅逐》The Exile,這首舞也是當年我與Robert攜手演出的第一支大師名作,意義非凡。在目前最IN的文化混搭的潮流風,現代舞蹈的古典與創新、東方女子和西方男人的組合下,讓我興起結合「混搭」這個已風行一陣子的時尚概念的構思,邀請到留法服裝設計師徐秋宜參與創作,企圖從時尚的舞台找到舞蹈的焦點,並能與跨界的觀眾群契合。 除了《驅逐》外,也將演出新改編的獨舞《月光》。這支舞首演於一九九六年,是一支描述單身女子步入婚姻後,為人妻、為人母的獨舞,曾獲選美國大學舞蹈節最佳演出作品獎是我自認一向感性、細緻的肢體語彙。在九年後,真實歷經過這些角色的我跳來,感受另有不同。在女性的編舞動機下,更襯托出Robert Regala自編自演,理性、抽象且有趣的獨舞,搭配服裝設計師徐秋宜擅長的東方元素、西方線條剪裁。另外還有特為此次製作,我與Robert共同編排的二○○五最新雙人舞作,希望藉由彼此的眼睛窺伺對方的文化、城市背景。 一直與舞團合作,創意獨特的新銳裝置藝術家陳長志、林育正這次也參與製作,共同呈現這一場有舞蹈歷史、地理背景、性別及舞台資歷豐富的「混東西」演出,也衷心企盼這場「東西派對」只是當年我的邀請函的第一張,接下來有第二張、第三張。
-
特別企畫 Feature 編舞家如是說
五八五八年,我們聽著音樂起舞……
你是否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形況:腦袋裡忽然出現一些節奏,想著想著,就不自覺地打起拍子;或在無意間聽到一個旋律,哼著哼著,就不自覺地扭動起來。當音符牽動雙手去演奏,當動能引領身體去跳舞,藝術與美就這麼產生了。《愛玩音樂愛跳舞》就是在這個簡單的情境下產生的。 此次受邀演出兩廳院「新點子」舞展,從很單純的ideal出發,不過既然在實驗劇場演出,就一定要充分利用實驗劇場本身的結構,所以我在舞蹈中加入許多利用劇場絲瓜棚的懸吊的舞蹈動作,並特地請舞台設計王孟超設計一個有趣又能突顯實驗劇場特色的場域充分發展空間的優勢。利用絲瓜棚上下的空間加上懸吊,我奇想出一個未來的故事:紀元五八五八年天空年,風神星座上人民所敬仰的歡喜雙性同體天神,隻身來到溫暖多情的地球星座,在異文化、不同種族風情的天體環境裡,奇特的生理構造開始單性分裂舞蹈就此展開。這個科幻的劇情不一定會直接表達在舞作當中,但卻是我在編舞時一直「偷偷」加入的元素。沒辦法,愛玩嘛 一直覺得音樂是天堂的聲音、舞蹈是情感的語言,他們總是相輔相成的結合著。但是感動與喜愛總被「分析」和「理解」而牽絆,如果把音樂和舞蹈複雜的成分和負擔抽離出來,簡化為節奏和肢體動作,然後再點綴些許人性色彩,天堂的愉悅會不會藉由音樂和舞蹈灑落人世間? 繼去年十月,風之舞形與京劇和戲劇《相遇》之後,舞團的第三號作品《愛玩音樂愛跳舞》邀請到資深打擊樂家何鴻棋和舞者時雅玲一起演出。何鴻棋是認識非常多年的好朋友,每次看他在台上表演,都覺得他動感十足,跳起舞來一定「很有滋味」;時雅玲也是經常出現在舞台上、非常亮眼的一位優秀舞者,我希望她美麗的肢體和優雅的體態能平衡掉我們兩個童心未泯大男生的陽剛。 《愛玩音樂愛跳舞》一共分為六個段落,我將舞蹈的節奏和打擊時的動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聲音和動作變成自然的舒發,欣賞完這場演出,你會發現,節奏就是這麼歡愉,動作就是這麼迷人! 文字|吳義芳 風之舞形舞團藝術總監
-
特別企畫 Feature 編舞家如是說
透過「未知」,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故事
關於選擇「未知」作為這次編創舞作的主要題材,美光的想法其實很清楚:「我跟安莉都想說的,其實是一種『人性本質的共通性』,而面對『未知』是一種集體的、超越個人的經驗,也就是說,這是每個人時時刻刻,躲不掉、逃避不了的共同命運及歷程。那我們如何透過個人經驗、回憶、甚至歷史去了解『未知』的力量,以及認清面對它時的盲點?」美光再次強調編創《未知》是有感於『未知』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此外她也說明:「選了這麼一個題材可不是為了說教!我們想營造的是一種舒服的感覺,我們自己的創作過程就充滿『未知』,這個作品一開始是沒有文本的,透過這段未知的歷程,共同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故事;像星朗的親情、蘭蕙的生老病死、安莉的克服恐懼,以及我自己關於時間消逝的體會等等。這個主題可以表達得很沉重、很窒息,但我們想做的是希望讓觀眾能『看到』未知這個題目的重要,但不覺得窒息。是一種立體、多元、深具包容力的呈現,由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個人生命故事如何使我們對『未知』更深一層的體驗。」 談到為什麼編創《未知》,安莉很直接地說到核心:「生命本來就是未知啊!」「我們都在面對未知!生命不能掌握,但我們又常常想要去掌握。當我們體會到生命不能掌握時,好像反而能得到一些線索來看清未知。其實,我跟美光想講的就是『面對生命』這回事。」關於作品呈現的方式,她接著說道:「在這個作品裡,觀眾會看到一些非常『日常生活』的元素。透過這些看來垂手可得、幾乎人人都可親身經歷的題材,《未知》並不是要表達對命運或未來的期待與想像,而是要闡述『生命本來就是人生經歷的累積』這樣一個概念。當我們回顧生命中未知的經驗時,可以是這麼一種不同的滋味!」 文字|黎美光、蘇安莉 古名伸舞團編舞家
-
特別企畫 Feature
為了愛情,許芳宜化身維納斯
「春鬥2005」以「預見.愛情」為主題,試圖將幻想與愛情化為曼妙肢體。羅曼菲將許芳宜塑造成「維納斯」的造型,象徵愛情,在與葉博聖的雙人舞中呈現出愛情的不同面貌。布拉瑞揚的《預見》是生命的經驗累積,他在舞蹈中加入了「時間」這個詭譎的變數,骨子裡是未來式,表面卻是過去式。
-
藝號人物 People
以藝術詠唱生命的Diva
在舞台上是耀眼的歌者、舞台下是諄諄教誨的老師、同時也是呵護家庭的母親,朱苔麗認為這些不同的身分代表著不同的責任;歌者必須呈現最完美的片刻給觀眾、老師必須小心謹慎地照顧每個學生獨一無二的聲帶、母親則必須給予溫暖與依靠,這些責任不但互不衝突更是相依相長的。
-
藝號人物 People
關於不塗白粉的天兒牛大……
本刊一月號的封面主題是日本舞踏團體「山海塾」,圖中展現凝鍊肢體的舞者,正是山海塾的藝術總監天兒牛大。這位大師級的藝術家,在未塗上舞踏演出的白粉時,是怎樣的面貌?本刊編輯特地在國家劇院後台訪問他,簡短的問答,讓人見識到這位連三宅一生都為其藝術折服的大師,胸有成竹卻謙沖為懷的一面
-
藝號人物 People
死亡,給世人認識阿才的機會
阿才,本名陳明才,一九六一年生,二○○三年八月疑似在台東都蘭灣投海失蹤。認識他的劇場人,莫不認為阿才是台灣劇場界少見的奇才,不受羈限,創作力豐沛,除了劇場表演與導演,也參與視覺藝術、電影、社會運動種種,用生命實踐藝術的創作。身後留下十幾萬字手稿,經摯友電影導演林靖傑整理後,出版了《奇怪的溫度》一書(聯合文學出版社三月八日出版),讓曾經像彗星一樣耀眼的阿才,重新被世人認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卸下傳統包袱 注入青春秘方
傳統產業講求改造升級,面臨老觀眾凋零的京劇也得找尋第二春。卸下傳統的包袱,擺脫LKK的印象,國光京劇團為老劇種注入還魂丹,不管在劇目創新,或是行銷手法上,都頻頻向年輕觀眾招手。二十一世紀的京劇,正煥發著青春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後宮女子的孤寂與哀愁
《三個人兒兩盞燈》以陳美蘭、朱勝麗和王耀星演出禁錮後宮,三名各懷情事的青春宮女為主軸,交錯對應出寂寞主題,加上多情天子盛鑑,及收到征衣塞外戰士戴立吾和孫元城。男女情愫不說,女人堆裡暗暗流動的曖昧情誼,更是考驗傳統京劇的道德尺度。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醫生和舞者的冬日之歌
情商在羅曼菲的北投家中進行這場對話,因為她是侯文詠的好友,許芳宜的老師,在這個圈中好友熟悉的空間裡,其實更像是一場聚會。 醫生的專業是盡量減少身體的損壞,舞者的專業則在盡量增加身體的極限,醫生透過死亡認識生命,舞者卻可能以生命詮釋死亡。這一場對話,醫生對舞者的好奇,似乎多於舞者對醫生的好奇,醫生作家侯文詠侃侃而談的時候多,芳宜則一邊在思考中反覆挑戰原本的答案。侯文詠曾經說過,人生最重要的是問問題,答案反而是其次;侯文詠對許芳宜提出的身體問題是:究竟是什麼讓你支撐下去?「我覺得芳宜是個很『不守分』的舞者,那種決心不是表現在她的動作或表情上,但是就是可以感覺到,她要超越那個『分』的企圖。」 距離上次芳宜回台灣約有八個月,目前是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的她,才在今年一月成為美國舞蹈雜誌「2005年二十五位最受矚目的舞蹈工作者」之一,同時成為當期雜誌的封面,在紐約成為舞評人指定要看的舞者,但芳宜說:「我真的很喜歡跳舞,但我也真的很想回家。」 這其實是侯文詠與舞者對談的第二次經驗,上一次是和羅曼菲,在不斷和癌症對抗的過程中,越來越充滿生命熱力的她,在這場對話進行時,舒適地靜坐一隅,她在上次和侯文詠的談話中說:「我想要當一棵樹,因為樹的根是很深地扎入地面,可是在樹枝的部分卻又是很自由的。」一棵大樹才有安靜自在的潛能,同時協助新的枝枒繼續開展。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好一個風華璀璨的感官世界!
電影╱劇場導演鴻鴻,是出了名的愛看戲,長期以來流連世界各大藝術節。去年十月,鴻鴻再度遠征德國,一個月內走過五個城市、看了廿八齣作品,包括歌劇、戲劇、舞蹈,以及來自美國、比利時的客席演出,令他大呼收穫滿滿。鴻鴻特別挑出他這次看的九齣精采演出,圖文並茂,為本刊讀者紙上導覽當今德國劇場的璀璨丰采!
-
音樂
災後的春天,以音樂「復活」
二○○五年的「新竹之春音樂節」將以「春天˙復活」為主題,見證新竹災後重生的奇蹟。今年除了邀請指揮家呂紹嘉、鋼琴家陳毓襄再度登台外,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知名的客家歌手陳永淘「復出」,演出他為峨眉湖編寫的音樂劇《河婆》,希望喚起大家的對土地環境的重視。
-
音樂 年輕旅人vs.躁鬱馬勒
呂紹嘉與NSO的兩場音樂會
若說年輕旅人系列所安排的曲目是溫暖而明亮的,馬勒系列六「深沉的永恆」所演出的第九號交響曲,則展現馬勒性格中陰暗沉鬱的一面。指揮家呂紹嘉將以何種面貌,捕捉馬勒的躁鬱之心,值得「進階」馬勒迷進場聆聽。
-
音樂 這首曲子所有音樂家都怕
鋼琴家陳必先挑戰巴赫《賦格的藝術》
鋼琴家陳必先近年用心於巴赫與現代音樂作品,三月的兩場音樂會剛好展現她這兩方面的努力成果:一場她將演出超高難度的巴赫《賦格的藝術》,這首曲子聽說沒幾個音樂家敢彈;另一場則首度在國內演出華人現代音樂家作品,將為作曲家盧炎與李子聲的新作進行世界首演。
-
戲劇
在歌聲中體會鐘樓怪人的浪漫!
動聽的歌曲與熱力四射的舞蹈構成了這齣音樂劇的最大特色,也因為舞蹈的分量頗重,舞台不像《歌劇魅影》充滿戲劇性,但是十八公尺半的大佈景,移動的碩大石塊、懸吊的聖母院大鐘,也增加了可看度。
-
戲劇 兩岸三通,兒童劇團首度合作
捷克劇作家寫的中國童話《淘氣神仙—夢之神》
《淘氣神仙夢之神》是捷克劇作家Helena Slavikova-Rabarova筆下的中國民間神話,這次的製作中,編劇與音樂設計來自台灣;舞台、燈光、服裝造型來自香港;木偶設計操作與舞蹈來自廣東,國家一級操偶師擔綱;三方特色相互融合的結果是中國童話變得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