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人類因小丑而變得偉大
是的。我們都聽過「人類因夢想而偉大」,而「敢夢想」的意思,就是敢想平常所不敢想,敢想常人所不敢想。 小丑,事實上,就一直都在提醒我們,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世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就是好「丑」!
二十多年前明華園被學者專家們力捧從屏東躍上台北,看上的就是明華園保留了歌仔戲小生、小旦、三花「三小」鼎足的詼諧歌舞特性,其中,陳勝在對丑行角色的淋漓發揮功不可沒。可以說,明華園的崛起是家族長期經營歌仔戲戮力不懈的堅持與毅力使然,但那臨門一腳,陳勝在是該被記上一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丑角人生比戲更像戲
說起「七先生」,五、六年級以上的觀眾沒有一個不知道:說起「倪附總統」,七、八年級以下的也都耳熟能詳。創造了這些喜劇角色的倪敏然,其實有一肚子的人生故事,比戲更像戲的人生,讓他的丑角表演,在惹笑之外,還多了許多別的東西
-
音樂
旅行生命的風景
第一屆女歌節首先串聯起生活與工作中熟悉的女性聲音,隨著她們的歌詩旅行,閱讀她們精彩生命的風景。 同時女歌節希望藉演出形式的革新、撒下舞台與觀眾席的固定框架,讓女歌透過一種親密的形式傳遞,聽者自然貼近歌者的生命。引介同時擺盪在詩與歌、傳統與創新、生命與憧憬之間的女性聲音。
-
音樂
音樂家想什麼,曲目露玄機!
在音樂會的節目單裡,最有趣的應算是曲目了!你可以從曲目中猜測這位演奏家最擅長什麼?他想表現什麼?甚至最近他在忙些什麼?都可以推敲得出來,就像算命一樣神奇。不信的話,看看六月份的小提琴大師皮凱森、四位樂壇新秀,以及黑盒子講座音樂會就知道了!
-
音樂
演出新訊:音樂篇
紛擾之際,,何不聆賞自然天籟? 馬修‧連恩再度訪台 以環保音樂家著稱的馬修‧連恩,他的音樂創作喜歡融入大自然的聲音,讓現代人有機會了解我們居住的地球,進而愛護它。一九九八年,馬修首次拜訪台灣。以一星期時間在台灣走透透。認識了許多朋友,也錄下台灣山林與海岸的自然聲音,並與台灣音樂家再次合作,完成首張以台灣音樂為主角,充滿濃厚人文、自然氣息的《海角一樂園》。一九九九年又在第十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中與國內音樂家、舞蹈家合作,演出成名代表作《飛鼠溪》,高質感的音樂內涵與環保意念征服了台灣。此次,在台灣社會紛紛擾擾之時,馬修‧連恩將與大家一起發掘心靈中的清澈美地,從大自然的天籟中追求平靜。 「鼓」動新時代的樂舞!風格多元的阿扎鼓諾Azaguno非洲樂舞團 提起非洲,難免與戰爭、肌餓、蠻荒產生聯想,很少人知道非洲音樂因為黑人殖民的關係,影響了頌樂(Son)、薩爾薩(Salsa)、倫巴(Rumba)、爵士(Jazz)、藍調(Blue)等樂種的發展,在音樂史是很重要的一環。六月初,來自非洲迦納的阿扎鼓諾非洲樂舞團(Azaguno),就是一個試圖呈現非洲傳統音樂舞蹈藝術,並融入具有時代創新精神之樂舞的團體。 「阿扎鼓諾」(Azaguno)一詞原指西非迦納地區埃維族的領袖鼓手,該團成立於二○○一年,創始者及藝術總監派斯考,楊原籍迦納,現為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世界音樂中心主任。這是個生氣蓬勃的多種族表演團體,致力於非洲樂舞的研究、保存、教育及演出,包括傳統非洲樂舞、非裔美國人以及加勒比海地區和拉丁美洲一帶的樂舞形式,該團亦創作當代跨文化的作品,用劇場的元素,融合來自世界史觀的非洲經驗所代表的藝術文化價值和資源。透過鼓聲、人聲、舞蹈、其他視覺藝術形式以及相關資源,創發出不同的表演風格和面貌。 與大樂團一起華麗搖擺!貝西公爵爵士大樂團訪台 一九三○年代是美國爵士樂最為風行的年代,也是爵士「大樂團」風格最為風行的年代。爵士樂的旋律在美國的大街小巷、俱樂部、收音機裡美妙地傳送出,當時「貝西公爵爵士大樂團」、「班尼‧古德曼大樂團」與「艾
-
戲劇
這個月,大家都來說相聲
自從一九八九年,表演工作坊成功地將相聲搬上舞台,歷經幾年的沿革,電視藝人的加入,不僅拓展了觀眾群,同時也打破傳統相聲的包袱,更加活潑與更多的可能性。一九九七年馮翊綱、宋少卿成立的「相聲瓦舍」,在創作上更為多元,運用相聲的基本元素,加入對現實與社會事件的嘲諷,而大受歡迎。 總統終於就職,大家可以在嬉鬧中愉快地發洩一切不滿,一連三齣相聲劇,對於當下的政治環境,有著不同的解讀與嘲諷,並各具風格地呈現出個別的風貌。 《大宅,門都沒有》也算轉世情緣 二○○○年「綜藝界大哥大」倪敏然加入了表演工作坊《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的演出,帶給舞台劇綜藝化的效果,同時也展現了倪敏然的舞台魅力。後來倪哥演出相聲瓦舍的《大寡婦豆棚》,大受好評之餘,也讓倪哥開始想說故事了。於是他找來了之前合作電影《扣扳機》的導演楊順清,一起來發展劇本。楊順清導演曾擔任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編導與副導,五月底上片的電影《台北二一》也是他的作品。他將倪哥的稗官野史的構想穿越時空,藉古諷今,藉今論古。 《大宅,門都沒有》的故事背景先是設定在北伐軍閥時期,夏禕飾演風情萬千的一代名伶王克琴,曾風光六嫁軍閥與當權者或外交使節,在前夫們相繼倒台或戰死後,窮途末路的她只得投靠青梅竹馬的戲班舊情人馬麒麟(倪敏然飾)。 接著舞台時空移轉到二○○四年,這一批人又都轉世到台灣一○一大樓上的政製餐會,不同的時代卻有相似的混亂背景,不同的時空卻有笑中帶淚的隔世情緣,在逗捧的歡笑與淚水中,對亂世的慈悲與情意有著嚴肅與深沉的反思。 《小華小明在偷看》讓政治與樂透入戲 皇上遇刺沒人擋駕?原來負責護駕的錦衣衛侍衛長是個瞎子。金橘派宋幫主及丐幫連幫主聯手祭天,沒料到情緒太HIGH,竟演變成「下跪親吻土地」,吃得滿臉是灰。一個單身女子用所剩的財產五十元買了一張彩票,竟得了一億七千五百萬新台幣的彩金,她的生命將如何改變? 《小華小明在偷看》是相聲瓦舍二○○四年全新創作的相聲劇,一齣關於妄想與偷窺的戲,將紛擾政治議題及熱門的樂透話題轉化為戲劇的創作元素,由馮翊綱宋少卿聯手偷看,同時邀請文壇新秀也是劇場演員的黃小貓共襄盛舉。 <stro
-
戲劇 都是竊聽惹的禍
一齣沒有演員的戲
《家庭深層鑽探手冊》再次挑戰觀眾的觀戲慣性和期待,將要創下台灣劇場史上破天荒,第一齣無人演出、光靠聽覺想像的劇場作品。
-
戲劇
噓,一個劇作家「死」了,然後……
西北大學戲劇博士、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這次接受C A Tinquero基金會的委託與贊助,準備搬演劇作家C A Tinquero生前從未發表的作品《無頭洛杉磯》。這次的展演除了戲劇的部分,還包括了C A Tinquero的生平展覽
-
戲劇
演出新訊:戲劇篇
人魚的故事,女人的犧牲 用浪漫手法書寫的《人魚愛跳舞》 人魚公主愛上了溺水的男孩,因此放棄了水中的生活,放棄了寶貴的聲音,卻換來她從未擁有的雙腿,也與心愛的男孩結了婚,但婚後的人魚,發現婚姻生活並非她想像中的那般美滿,生了小孩,開始吵架,開始爭執,開始失望與失落,熱情逐漸消失。 後來她開始愛上她的雙腳,愛上雙腳所能做的一切動作,愛上了用雙腳跳舞,她發現只有在跳舞時她才是自由的 外表坊時驗團團長兼導演李建常,透過人魚來比喻女性犧牲了許多事情進入家庭的偉大。藉由人聲肢體工作者謝韻雅與Scott現場的人聲與創作的音樂,以及演員徐華謙的串場敘事,搭配上四名舞者,將女性的成長與找尋自我,運用浪漫的手法,呈現在觀眾面前。 跨界玩空間,演繹愛情觀 《臥虎藏龍皇冠版之愛情遊樂園》 向皇冠十週年致意 《臥虎藏龍皇冠版之愛情遊樂園》由「舞蹈空間」舞者陳冠霖與「水母漂集團」的裝置藝術家陳俊明合作,結合表演藝術、舞蹈、肢體互動、數位影像、實體空間場景裝置等元素的跨領域展演創作,將在慶城公園戶外演出。 刻意選擇在戶外的慶城公園,陳俊明表示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空間,轉換成表演空間,就地取材運用公園裡的涼亭與遊戲區,以電影《臥虎藏龍》的情節為基礎出發,透過舞蹈與肢體表現電影裡的愛情觀,對愛情的欲求,得到與得不到間的微妙關係。 同時還將《臥虎藏龍》改成現代版本,鏢局成了快遞公司,電影中的青冥劍轉換為皇冠,爭奪偷盜青冥劍變成偷盜皇冠,舞者身穿紅衣黑褲,熱熱鬧鬧地為皇冠藝術節十歲生日致意。 一間老茶館,看盡時代滄桑 老舍名作《茶館》終於訪台 由老舍所寫的著名話劇《茶館》,以北京的一家茶館「老裕泰」作為社會的縮影,通過半個世紀(清朝末年至北洋軍國及抗日的三個時代)的世事變化,由劇中出現的七十多個角色演出時代中的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層面,道出時代
-
舞蹈
這個夏天,來「踢踏」一下!
日頭赤炎炎,你選擇什麼方式消暑?試試哼著Singing in the rain的旋律,在午後的雷陣雨中大跳踢踏舞,滋味應該很不賴!跳踢踏舞的,不只有愛爾蘭的外籍兵團,也有本地土產的動感演出,讓人看看與生活一起飛騰的舞步!
-
舞蹈
走,到台北自來水園區看舞去!
《海洋狂歡節》主題為舞蹈與生態,形式則是以舞蹈、水影和影像的關係為創作起點。編舞家姚淑芬將以戶外與室內結合的方式,在台北自來水園區首度呈現。
-
舞蹈
演出新訊:舞蹈篇
一路轉則,盡現舞台 光環舞集二十週年展現歷歷軌跡 光環舞集今年屆滿二十周年,「20回顧特別公演」重新製作了舞團二十年來的重要作品,如《石板老人》、《立體結構》、《鏈》、《浪上飄》、《現象》、《念天地之悠悠》,呈現光環一路發展的軌跡。五月底在台北城市舞台登場後,六月將繼續於台中、台南、桃園演出。 光環舞集在創團之初,劉紹爐的創作多是將鄉土題材融入現代舞,如《鄉旅》、《霸王別姬》、《石板老人》等作品;十年之間,他從抒發鄉土情懷的做法,轉為對身體動作的探索,由圓、直線、曲線到立體空間和結構,發展出《主題與變奏》系列作品。 十年後,劉紹爐暫停舞團運作赴美進修,找到了「氣、身、心合一」的身體律動理念,開啟另一個創作方向,風格轉變可以從《念天地之悠悠》看出端倪,並陸續推出《鏈》、《浪上飄》、《現象》等作品;同時,劉紹爐也發現了嬰兒油這個新媒材,展開了「嬰兒油上的現代舞」系列舞蹈創作,讓光環舞集走向國際舞台,並獲得許多榮耀。 近年來劉紹爐持續「氣、身、心合一」的創作路線,以身體自有的聲音作為伴奏,劉紹爐笑道,這看起來好像是「加法」,但其實是「減法」,是將舞台表現更加去蕪存菁,呈現最簡單原始的一面。而這個理念將在十月份嬰兒油新作中實現,屆時大家可看到融入聲音的嬰兒油作品。 當潘金蓮跳著佛朗明哥舞 多媒體舞劇《台北地圖之尋找潘金蓮》 迷火西班牙舞坊將推出國內首齣將佛朗明哥舞蹈與劇場結合的多媒體舞劇《台北地圖之尋找潘金蓮》,故事發生在現代的台北,武松、武大郎和西門慶這三個男人在龐大都會裡尋找潘金蓮的行蹤,正當三名男子瘋狂地尋找她的同時,這位謎樣的女子也正在尋找著自己。 「我是西門慶,我要解放潘金蓮!」飾演西門慶的王柏森信心滿滿地說著,他口中的「潘金蓮」就是迷火西班牙舞坊的靈魂人物李昕。千百年來,潘金蓮一直是女性情慾主題的重要代表人物;自認為是潘金蓮的李昕說,佛朗明哥一向與蕩婦卡門產生聯想,而卡門與潘金蓮最大的不同是,卡門沒有受
-
街頭藝探ART SPY
音樂劇Cats的台北駐點
七月,音樂劇「貓」再度來台,貓爪探進了位於八德路上的城市舞台,這個原來老舊的台北市社教館如何成為「貓」的台北駐在點,成為一口氣演出二十七場的野貓館?
-
表演‧紀食THEATRES & DAINTIES
戲劇活化石與北京烤鴨
到現如今少說也三百多年歷史的正乙祠,問什麼人,無論是北京的外地的還是外國的,一律說不知道,但是說到前門全聚德烤鴨店,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戲劇
文本詮釋的不同面貌
以「騷文藝動」為標題的二○○四年國際劇場藝術節中,《終局》、《玩偶之家》與《群盲》是三齣現代劇場創作者詮釋經典戲劇文本的演出。就文本詮釋而言,三齣戲有著不同的表現特質,也都多少暴露了些許的遺憾。
-
戲劇
纏綿後的空虛
攝影機和電腦動畫所塑造的視覺意象,除了銀幕與銀幕之間、銀幕與舞台表演之間的「鏡象」關係是一種較為不同的嘗試之外,並未如預期般發揮更大的功能,更遑論結合舞台上現場的表演產生新的撞擊。
-
戲劇
廚房裡的傳說
《廚房》正是以戲偶與真人搭配演出,傳達出現代生活與傳說故事之間的互動想像,議題雖然簡單,卻具有現代女性的現實思考。
-
音樂
「敢」彈海頓的年輕人
一向被誤解為簡易、天真,且沒什麼驚人效果可發揮的海頓奏鳴曲,郎朗的詮釋在清晰高貴中,還能突顯出該曲經常被忽略的層次感與戲劇的起伏性。
-
音樂
開拓聲樂視野
該場演出可以感受到多位聲樂家在準備上所下的功夫,尤其在俄文音韻上的力求清晰明確。俄文歌曲鋼琴部分,經常被「交響化」的處理,尤其被兩位鋼琴家表現得生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