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巴洛克之外的巴赫傳奇
巴赫終生沈浸在一種感官聲色之美適度受到壓抑,強調内省的、精神性的、宗教性的「内傾式」(introvert)藝術氛圍中,而未能與「外傾式」(extravert)的舊教巴洛克藝術有著直接的、緊密的接觸。儘管如此,巴赫仍能透過卓越的天份與靈性,廣泛吸收德國以外的音樂主流,使得其音樂在新教的環境中,分外顯得突出鮮明。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屬於德意志,巴赫屬於全世界
巴赫必須被視為一個創造者的角度來加以理解。從社會分工及專業紀律的角度而言,他改寫了「音樂家」這種人物的身分。而從音樂本身,他則創造著另一種更統合並精準的音樂語言,成為連結過去、通向未來的一種橋樑。當有了這樣的定位後,我們才可以理解到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前半,有些音樂史家將巴赫逝後立即被遺忘,而後又再被重新抬起,視為德意志民族主義興起,基於文化需要使然的解釋觀點,實在是一種謬誤。
-
特別企畫 Feature
「普世」巴赫,聖者與平凡的新圖像
一般在談到巴赫的宗教經驗時,經常忽略了「羅馬公教」和所謂「新教」之間的差別;所以把巴赫和韓德爾、莫札特、帕勒斯替納一體看待;彌撒曲、清唱劇、聖詠和聖母讚主曲,亦一只「宗教音樂」的大籃子照單全收。不妨讓我們回到歷史的現場,從宗教改革引發歐洲近五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大戲開始說起。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開當代巴赫詮釋史
縱覽巴赫的詮釋史,就有如打開一部龐雜繁複的文化史,除了作曲家的個人歷史之外,巴赫還象徵了德國作為近代音樂中心所散發的影響力。値得注意的是,巴赫音樂詮釋在十九世紀開始蓬勃發展,也預示了人類對於「當代音樂」和「傳統音樂」在音樂生活中比率消長的開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二十世紀,巴赫變奏
本世紀的巴赫活躍於學院的高牆内,也在都會鄕野人群之間。只不過,巴赫已經從一個作曲家經過歷史的熟化成為一個圖騰,巴赫的音樂也出現了各種的變貌。「還原者」實事求是地追尋唯一、真實的巴赫;「創新者」充滿想像地表現自己内心的巴赫。就在還原與創新的拉扯之中,巴赫「音樂之父」的地位會因為歷史而更加偉大無法動搖。
-
研討會
「西視」與「對話」的亞太劇場表演美學策略
「西式」現代劇場機制滲入東方傳統劇場,成為亞洲當代劇場的下意識,可能造成亞洲當代劇場與傳統對話的干擾甚至偏差,這恐怕是所有從事藝術創造的人都必須在心中不斷翻滾,慢慢釐清的。
-
回想與回響 Echo
悠遊亞太藝術,傳統與文明之間
涵蓋亞太地區十三個國家、共計一百多位藝術家參與的「亞太傳統藝術論壇」終於落幕,期間學術研討、展演、及各種工作坊讓身處關渡的藝術學院師生開足了眼界,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她的觀察。
-
回想與回響 Echo
宛紡人生長紗,畫映人生慾狂
能劇劇情雖然簡單,卻是了解日本死生觀、情慾觀非常好的一個線索。荒山劇場的佈局,頗符合「薪能」情境,也讓人回到了觀阿彌時代鄕野神事的景觀。
-
回想與回響 Echo
奠基於「傳統」藝術的身體表演現實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帶來了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饗宴,然而「論壇」的取向也引發了若干「代表性」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兩支來自印度的團體則展現了不同的身體表演藝術,使我們得以一窺印度文化的豐富,也提供對「傳統」深度思考的機會。
-
回想與回響 Echo
每個人都有一段「我的故事」
少女時代讀瓊瑤小說,很清楚那只是幻想,根本不可能在現實世界發生。年歲越長,體會了人心的奧妙,反而越來越承認幻想的價値與力量。這不就是劇中穿插《牡丹亭》典故的用意嗎?
-
回想與回響 Echo
看「誰」在說話?
《誰殺了國王》幾近將《哈姆雷特》原劇打散再重新拼貼組合的嘗試,固然令熟悉《哈》劇的觀衆有所會心,但無可避免地,也必須面對如何對前述角色加以重新定位的質疑。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且讓明星歸明星
如今,生產歌仔戲明星的機制已經消失,台灣不可能再有第二個「楊麗花」。如果後來者不能認清楊麗花成名的時代背景因素,仍嚮往影視明星的風光,那麼,歌仔戲將隨本土熱的消退而漸入死寂。
-
回想與回響 Echo
巫婆的魔法掃把
從筆者觀賞DCA舞團這幾年創作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迪庫佛清楚地拿捏「通俗」與「媚俗」之間的距離,他不會為了投觀衆所好,將舊招用到陳腐僵化,並在開發新的主題頗有創見,他不只是編舞家,而是一位多媒體藝術家。
-
回想與回響 Echo
「異色蓮想」與「意識聯想」
年代久遠的民族舞蹈有一定保存的重要,但更有重新發展的必要,二者應兼而顧之,一旦執著不化,則藝術空間也將減縮。若只是傳承而不發展,可能連傳承都會出問題。
-
舞蹈
多風格的「異質」民族舞蹈
《異》是個大格局的作品,編創者,各具巧思,這種多風格的「異質」民族舞蹈,正好符合新世紀多元化的「異質聯想」面對著前十年的榮耀成績,創新與轉化新肢體語言,需要第二個十年去重新開始。
-
舞蹈
大祭師的風範
《身體自傳》雖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但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了薩多諾對聲音與動作的探索。
-
舞蹈
看臉在跳舞
整套節目兼顧了創意和文化呈現,有編舞者個人情感及生活經驗的描述,而空間、燈光和音樂等劇場元素也融入表演,增添作品視覺效果。
-
舞蹈
風動的舞動手動
五支舞碼各具特色:張顯靜的作品豐富而有趣;林向秀的作品則另類而具挑戰性;王立安的作品頗具趣味和詼諧的戲劇效果;鄧桂複的作品原始而直接;劉淑英的作品則細膩而繁複。
-
舞蹈
除了創意還要根柢
兩場演出一方面彰顯出本土芭蕾舞者創作力的旺盛,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台灣芭蕾舞者的技藝有待提昇。
-
舞蹈
名實相符的巨星之夜
在景氣低迷的這段時間,美國芭蕾舞團世界知名的聲譽,為台灣的表演藝術掀起了漣漪。幾支橫跨不同世代的舞作,展現ABT的多樣面貌,拓展了台灣觀衆欣賞芭蕾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