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表演書房
姍姍來遲的情感溫習
除了口白和唱詞的翻譯以供對照,曲目、劇情等也有考證與介紹,這些熟悉的聲音,絶對是溫習回憶及情感的一大享受。
-
影與音的對話
逝水年華,流離人生
王家衛的影片明顯地反映出後現代情境,一種跨文化、跨界的「浪遊者」姿態,而其世界音樂或流行音樂的援引,則更形突出這種多元文化的雜燴性格。
-
舞蹈
瀟灑自信,朝氣蓬勃
創立於一九九三年的廣芭沒有包袱,從充滿企圖心的舞碼,和年輕、富朝氣的舞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青年舞團所散發出來的精力和勇氣。
-
回想與回響 Echo
歌舞劇也有春天 看春禾劇團的《愛情哇沙米》
令人無法逃避的是,《愛情哇沙米》再度出現台灣歌舞劇中最嚴重的老問題──表演人才的缺乏和專業訓練的不足。另一方面,令人好奇的是,傳播媒體資金的投入,是否意味著台灣的歌舞劇有機會走向更專業、更國際化,也更商業行銷的演出規模?
-
回想與回響 Echo
再多說一個故事,再多走一段路
第二代劇團以百老匯為基礎,卻走出了一條迴異於百老匯誇耀炫弄的動人情愫,這一點,也許是我們發展中文歌舞劇的過程中所應好好學習的。
-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壇永遠的巴瑞辛尼可夫
滿堂觀衆聚集在國父紀念館内,為一睹舞壇超級巨星巴瑞辛尼可夫的舞台丰采。沒想到一晚不見其拿手的古典好戲,反而是平時略嫌冷門的後現代舞蹈。
-
回想與回響 Echo
極限風在舞蹈
「極限藝術」探索審美經驗的相對價値:畫作與雕塑不只是佔據空間的實體,也刻劃出畫廊中沒有被填滿的空間,原本是上下文的展場變成内容的一部分,《協奏曲》就有這個特點。
-
回想與回響 Echo
年輕的鷹
李雲迪在鋼琴上的特殊之處是,他在一般人尚未清楚明白自身意向的年齡時,已經能將彈琴為「樂」(ㄩㄝˋ)這件事與其人格特質結合,清楚自己的琴藝為何能說服聽者,並且相當了解自己在音樂中想說的是什麼;不論那是什麼,李雲迪起碼都做到「說出自己腦子裡有的、心裡有的、手上有的」;這正是一位演奏家的職業生命是否能延續的關鍵之一。
-
交流道
兩岸音樂教育的對話
去年蕭邦鋼琴大賽得主李雲迪,於二月份來台與布達佩斯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掀起一股熱潮。趁此機會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邀集文建會主委陳郁秀與李雲迪的老師但昭義與會,參與由李蝶菲所主持的兩岸音樂教育與教學心得的座談會。以下即為當天座談會的主要内容。
-
炫技的傳承
站在鋼琴上的魔鬼
「我從未見過,有任何事物比他坐在鋼琴旁的樣子更完美了,雖然,他現在幾乎是位老人,他的磁力卻是無盡的,他彈奏時,我簡直無法消受,他能夠隨心所欲地讓我哭泣當李斯特彈任何悲愴的音樂時,聽起來就像他已經經歷過所有事情似地,而將每個人的創傷又再重新掀起。每個人曾經受過的苦,又再回到眼前。」艾咪道。
-
現象視察
「父子騎驢」走唱荒腔
過去十年來,表演藝術團體逐年學會以藝術行政的專業程序申請補助,然而官方在補助制度的思維卻趕不上表演團體自我成長的速度。文建會轄下的各項補助辦法定位混淆,沒有周詳的審查機制、也沒有公信力高的考核評鑑;撇開藝術價値的見仁見智,忽略數據所呈現的藝術生態,也就經常使得資源的分配掛一漏萬,皆不討好。
-
現象視察
兵分兩路,共創雙贏契機
從果陀劇場、表演工作坊及屏風表演班這三個劇團衍生出另一組織的現象來看,無論是屏風強調的人才培養、表坊企圖尋找中間市場、還是果陀的開發觀衆群,在景氣探底時,逆向經營或許反而是一種正向發展的轉機,也同時給了創作者和經營者一個思考的契機,是創作轉型也好、市場考量也罷,不一定有利基,卻能為劇場生態帶來一番新氣象。
-
經典解剖室
變性、變種、變革
本刊新闢「經典解剖室」一欄,邀得編劇家紀蔚然前來主持「操刀」,以每月連載的方式,逐一剖析《櫻桃園》、《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真正的西方》等十二部歐美現代戲劇經典作品的骨架與血肉,透過詳細的文本分析,檢視這些名作的結構與内容,重新探索它們的時代意義。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正是因為它禁得起反覆的閱讀與詮釋。本期首先端上解剖檯面的,便是在歷史上引發多重解讀及爭議的易卜生代表作《娃娃之家》。
-
活動看版
初春苗栗假面風
近年來,由各地方政府整合當地官方與民間資源舉辦的大型藝術節,像宜蘭國際童玩節、花蓮國際石雕展等,在經過多年持續經營、累積經驗之後,已逐漸成爲結合地方特色與觀光資源的地方年度盛事,不僅活動期間帶動當地商機,更藉此機會與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交流。今年春天即將舉辦的「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其逐漸擴大的規模、完整的主題規畫、活潑的行銷方式等特色,正是地方藝術節多年持續經營所累積的具體展現。 面具的藝術.心靈的探索 二〇〇一年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將於即日起至四月二十九日止,將以苗栗市爲活動範圍主軸,向外擴散至大湖、通宵、卓蘭、頭份、後龍、苑裡等十數個鄕鎭。活動分靜態與動態兩部分:靜態部分以大型假面展覽爲主;動態部分則除了配合假面展所設計的互動性活動外,更邀請來自十三個國家、十五個與假而有關的表演團體,與本地的藝文團體共同深入鄕鎭與民同樂。 此次藝術節的主題爲「面具的藝術.心靈的探索」。所以在假面展覽的部分,規劃了「神」、「人」、「靈」三個子題區。配合這三個子題,各有來自蒙古、西藏、貴州、江西、日本、泰國、印度、尼泊爾與斯里蘭卡等地的面具展示。而北管民族藝師王金鳳與收藏家羅斌、林勃仲等也將提供他們私人的精心收藏。特別値得一提的是,展覽中將有由台灣客家戲及祭儀出身的鄭江滿妹提供極罕見的齋教儀式面具戲的面具。 在活動部分,主辦單位除了規劃配合展覽的親子互動性活動,如「面具DIY」、「假面大遊行」、「面具創意比賽」、「世界大不同假面創意園遊會」等之外,還有網站上的面具設計比賽。而國內的表演團體如鞋子兒童劇團、雲林十二婆姐陣、黃溪官將首、彰化太子神童陣、金滿圓戲劇團、德興社醒獅團也將在活動期間呈現陣頭、八家將、客家戲等富我國民俗特色的假面表演藝術。 當然國外團體的表演更是少不了:來自西班牙的Castro Floxo舞蹈學校將演出採集自西班牙民間古舞蹈與音樂的作品。「西藏流亡政府歌劇院」也將展現結合西藏宗教、音樂、面具的祭儀舞蹈。還有韓國的「夢遊韓國假面表演團」將演出其拿手的鳳山假面舞劇。其他更有來自日本的雅樂與能劇,以及來自南非、印尼、蒙古、泰國、柬埔寨、菲律賓等地與面具有關的團體一同來共襄盛舉。 (本刊編
-
專欄 Columns
自故宮下鄕說起
城鄕均衡是很重要的觀念,但它的意思是生活品質上的均衡,而不是服務設施相等。比如說,在大都市中的水電、交通之便利,鄕間應該完全平等地擁有。然而,大城市裡有交響樂團,鄕間可以保有傳統的民間表演藝術,並沒有建音樂廳的必要。城市與鄕間有了相等的生活品質,只是生活環境不同,其間沒有高低的問題,只有選擇的問題。
-
專欄 Columns
劇場設計16答問
作為劇場設計者,我的原則是「我作設計不做設計」,因為我設計的是戲,是舞,是音樂,是詞曲,是詩歌,是動作,是表演的動作空間──心理及生理空間, 不是「設計」。換句話說:就是「不為設計而設計」,當然也不「過於設計(over design)」。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屛風表演班招募二軍團 成立邁入第十五年的屏風表演班,即將於二〇〇一年七月成立「屏風二軍團」,同時並招募三男三女六名全職演員。 「屏風二軍團」的演員招募,預計於今年三月開放報名,五月底至六月初進行甄試。報名者須是戲劇或舞蹈相關科系畢業,或有相關演出經驗者,年齡在二十至三十歲之間的青年男女。入選者將參與劇團規劃為期半年之專業劇場演員訓練課程,並於簽約期間給予月薪資,保障培訓及演出機會。 報名日期從三月一日起至五月十五日止,簡章及報名表備索,有興趣者可至屏風表演班網站下載(http://www.pingfong.com.tw)或向屏風表演班索取簡章及報名表。詳洽屏風表演班(02)29382005轉301。 (編輯室) 公視首播《水月》紀錄片 雲門舞集結合太極導引與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舞作《水月》,去年九月應倫敦RM藝術錄影帶公司之邀,於法國尼斯片場,以一週時間為《水月》拍攝紀錄式的舞蹈影片。 執導此片者為英籍的羅斯.麥克吉波恩;他導演舞蹈影片的經驗豐富,曾為紐約市立芭蕾、英國皇家芭蕾執導巴蘭欽、麥克.米蘭等大師舞作的錄影,並曾多次獲獎。 這部舞蹈影片,公視已取得世界首映權,將於四月十五日晚九點至十一點半播出。除播出《水月》外,也將同時放映同樣由RM公司製作的雲門舞作《流浪者之歌》。《水月》也將在四月二十二日晚上十一點半,在公視經典藝術廳節目中重播。 (編輯室) 〔英國〕 二〇〇一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二〇〇一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將於八月十二日起展開為期三週的活動,至九月一日為止,預計將有音樂、戲劇、舞蹈等數十個演出節目陸續登場。 音樂部分有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Leipzig Gewandhaus Orchestra)、波士頓交響樂團、聖彼得堡
-
即將上場
體相舞蹈劇場「生命—走向另一個世界出口」
參與由國家劇院舉辦的「二〇〇一海闊天空實驗舞展」的體相舞蹈劇場,將推出整場由青年編舞家李名正所創作的「生命─走向另一個世界出口」。演出包括《沉靜的獨白》、《是消失?抑或重生?》、《軌跡》等六支舞碼。此次體相舞蹈劇場企圖以舞蹈劇場的形式,展現細膩的肢體與豐富》的視覺意象。
-
焦點
訪前烏帕塔舞團舞者
我們訪問了克麗絲黛兒.克爾波,這位出身烏帕塔舞團的女舞者,侃侃而談她在碧娜舞團五年的經歷。
-
焦點
二十世紀小提琴風潮
將來的世紀,由於交通發達國界距離相形縮短,新一代的小提琴家多拜入不同門派學習,流派血緣往往錯綜複雜,如何呈現個人及不同文化養分,將是「出線」的重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