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的布袋戲表演雖然優秀,但支持的觀衆不多。(江武昌 提供)
焦點 焦點

轟動武林.驚動萬教

笑傲掌中江湖的「二〇〇一外台布袋戲匯演」

目前除了公部門文化單位舉辦或贊助的演出之外,台灣社會尚無法提供傳統表演藝術朝專業化、精緻化或優質化發展的有利條件。不過,首度舉辦的「二〇〇一外台布袋戲匯演」,卻讓人開始感覺到一絲欣慰與欣喜。

目前除了公部門文化單位舉辦或贊助的演出之外,台灣社會尚無法提供傳統表演藝術朝專業化、精緻化或優質化發展的有利條件。不過,首度舉辦的「二〇〇一外台布袋戲匯演」,卻讓人開始感覺到一絲欣慰與欣喜。

二〇〇一外台布袋戲匯演

11月2〜11日

彰化南北管音樂戲曲館

場次

演出時間(國曆)

演出劇團

表演劇目

第一場

11月2日(五)

全世界掌中劇團

《南俠風雲》

第二場

11月3日(六)

亦宛然掌中劇團

《大鬧水晶宮》

第三場

11月4日(日)

小西園掌中劇團

《悟空三鬧》

第四場

11月5日(一)

大台員劉祥瑞掌中劇團

《八卦千刀樓》

第五場

11月6日(二)

賜美樓掌中劇團

《楊本縣過台灣》

第六場

11月7日(三)

林園國興閣掌中劇團

《玉筆鈴聲一生傳》

第七場

11月8日(四)

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

《七國軍師-孫臏與袁達》

第八場

11月9日(五)

新興閣掌中劇團

《大戰南陽關》

第九場

11月10日(六)

潮州明興閣掌中劇團

《三國演義-長板坡救主》

第十場

11月11日(日)

隆興閣掌中劇團

《五爪金鷹一生傳》

 

兩百年來,台灣布袋戲一直以它多元化的表演藝術型態,靈巧、精湛而敏捷的掌中技藝,以及清晰、冼練、有趣而饒富變化的戲劇語言,長期、深入地活躍在台灣民間社會。隨著時代的進展,台灣布袋戲不斷地推陳出新,變換不同的文化風格與不同的藝術特色,以不失傳統藝術精神的表演型態,發展出不同的表演風格而歷久彌新。因此,台灣布袋戲成爲台灣表演藝術文化中流傳最廣、劇團最多、最能夠打破語言上的隔閡、沒有族群藩籬且觀衆參與層面最廣的劇種。

翻新姿態挑戰時代演變

布袋戲是台灣可貴的文化資產。在兩百年的歷史發展當中,藉著原有的傳統藝術基礎,以新的表演型態銜接新的社會文化和新世代的觀衆,並以強韌的藝術生命力存在於台灣社會,無論是標榜精緻的傳統布袋戲、被迫討好的政治戲、俚俗有趣的廟會戲,行俠仗義的劍俠戲、歷史征戰的古冊戲、東南戰西北的科幻武俠金光戲、有聽聲無看影的廣播布袋戲、以拍攝手法和嶄新視野情節取勝的電視和電影布袋戲、或是以童稚故事爲題的兒童布袋戲,甚至新發展的客家語布袋戲等等……,讓不同目的和不同欣賞品味的觀衆有諸多不同的選擇,而各類型的布袋戲也各自擁有不在少數的基本戲迷。這也正是七〇年代台灣在逐漸轉型爲工商業社會,當其他傳統戲劇的表演逐漸式微而失去市場,布袋戲卻仍然能夠翻新姿態,以新的藝術呈現方式包裹著傳統藝術的質素,又能在新的社會文化中開發新的觀衆與戲迷,延續傳統藝術生命力的一個絕對而主要的原因。

然而,自從九〇年代之後,在專業分工型態的社會發展下,台灣傳統社會生活文化逐漸崩潰、傳統社區的文化意識逐漸轉型時,除了電視布袋戲(霹靂、天宇、金光)之外,其他依附在台灣傳統社會生活型態下的布袋戲,亦面臨著被社會快速分解的命運。雖然偶有優秀或精緻的傳統表演藝術出現,但是絕大多數原有的廟會戲場,已經逐漸呈現傳統文化的疲憊以及破落、粗俗的表徵。如今,廿一世紀的傳統戲曲,不論是傳統或創新開發的表演藝術型態,都面臨著殘酷而現實的危機、挑戰和競爭。以弱勢文化的姿態要求被重視的「傳統文化」,已經逐漸不再被觀衆和文化學術界所同情,疲憊無力的傳統藝術劇種,也不再被鄕愁情懷所感動、不再被思古幽情所憐惜;「本土文化」與「本土藝術」如不能呈現藝術表現的優質或文化價値上的特色,反而會造成文化上的矛盾、荒謬和推動「本土」的無力感。雖然許多文化行政部門在面對「本土文化」的潮流時都不太敢放言,而許多本土文化或藝術工作者不太願意面對,然而,這個殘酷的事實早已來臨。

面對「本土藝術」的問題

事實上,近十幾年來,逐漸有不少本土文化藝術工作者,在本土文化中尋找優質的文化,或是萃取精華予以提昇或精緻化,或是從本土文化藝術的立場出發和反省,以開發出新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也有不少現代藝術從本土文化藝術中採集創作上的靈感、題材,或者是以現代藝術表達對本土文化藝術的關心和反省,這樣的省思和實際地投入硏究調查和創作改革的工作,也已經是許多台灣文化界關心本土文化藝術者的共識;包括文化學術界,也包括藝術界和文化行政部門。然而,對於大多數僅活躍於台灣廟會戲場而甚少接觸外在資訊的傳統表演藝術藝人和劇團而言,其所聽、所聞、所見常常只是「重視本土文化藝術」的新聞報導而已,當然,這也是因爲他們先天上大多是教育程度不高,以及對於新的社會文化型態接觸面較爲狹隘所致。而近三十年來,絕大多數台灣傳統表演藝術的劇團或藝人,因其表演型態長期浸淫於粗俗化的廟會文化裡,短期內對未來社會劇場的問題也無法有所省思。實際上,看似蓬勃卻鬆散的廟會戲場表演體系,早已讓大多數的藝人將「演戲」當作兼業或酬謝儀式上的「代工產品」而已。

目前除了公部門文化單位舉辦或贊助的演出之外,台灣社會尙無法提供傳統表演藝術朝專業化、精緻化或優質化發展的有利條件,甚至到處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惡劣環境(以更低演出價位、更低俗的表演搶奪廟會演出市場),在此情況下,自憐自嘆和抱怨,成了本土文化討論會以及傳統藝術劇團和藝人在接受採訪時的唯一聲音。筆者接觸台灣傳統戲劇多年,也看到不少以政府文化政策爲唯一依怙的團體或藝人,除了欽佩他們過去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貢獻和努力之外,對於他們的未來發展,也常覺得莫可奈何;不過,首度舉辦的「二〇〇一外台布袋戲匯演」卻讓人開始感覺到一絲欣慰與欣喜。

提升傳統藝術的行政能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策劃主辦,而委由周凱劇場基金會承辦的「二〇〇一外台布袋戲匯演」,先對外公開甄選演出企畫,再聘請評選委員評選;這種評選辦法基本上絕對公平。此外,對於傳統戲班而言,除了演出的實力和水準,計畫未來發展的方向、透過計畫書做團隊特色的自我推薦,以及企劃演出內容、創意、劇目、表達方式、經費概算……,是傳統戲班在面對未來與現代劇場的發展時,最需要也是最基本的藝術行政執行能力。除了電視布袋戲無法呈現外台表演,這次「二〇〇一外台布袋戲匯演」所評選出來的十個布袋戲團,正好涵蓋了全國北、中、南地區不同流派的布袋戲藝術,不僅主演者包括老、中、青三代,演出劇目亦兼具古冊戲與金光戲。

員林全世界掌中劇團《南俠翻山虎:天劍門》

「此次「全世界」主演者洪國禎將帶領洪家班子弟,代表南投新世界派演出本門的招牌戲《南俠翻山虎》。這齣戲曾經轟動中部地區二十餘年,也創下了布袋戲唱片出版的最高紀錄(至少出版了兩百張唱片)。荒野大鏢客造型的南俠翻山虎,看似軟弱其實深藏不露的文俠孔明生,和武功深不可測卻貪生怕死又好色的沒價値的老人(後來被台下老人觀衆抗議後,改稱爲福州老人),以及鬥雞性格的變化千萬招共同對付西北派八卦教妖道……,江湖獨立派天劍門無端捲入武林紛爭,這齣戲將呈現詼諧且笑料百出,又頗具江湖兄弟味道的台灣金光武俠布袋戲。

台北亦宛然掌中劇團《大鬧水晶宮》

目前台北「亦宛然掌中劇團」是由李天祿的第二代子弟和第三代弟子共同呈現,不僅國際知名,對台灣傳統布袋戲文化的推展也居功闕偉。李天祿的二子陳錫煌與李傳燦和亦宛然第二代弟子戮力經營大師遺緖,每年均有令人激賞的成果展現;尤其陳錫煌和李傳燦兄弟的掌中技藝,是筆者所見台灣目前最佳的組合,其演技是在北部的基礎上再加上南部藝師武打招數的精華。此次將演出「亦宛然」在上次戲劇比賽中奪魁的戲齣《大鬧水晶宮》,剛好與「小西園」劇團的演出類同,觀衆可以同時比較台北兩大傳統布袋戲班在表演藝術上的差異,其掌上演技亦將對一般台灣布袋戲藝人有所啓發。

台北小西園掌中劇團《悟空三鬧》

甫獲頒第五屆國家文化藝術獎表演藝術類桂冠的「小西園掌中劇團」主演許王,是目前台灣掌中劇界最稱活躍的一員,領導已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小西園」,以古典精緻布袋戲著稱國內外,多次應邀赴海外演出,足跡遍及世界五大洲的重要國家,爲國內傳統劇團中,足跡最遼闊者,獲頒的獎項無數。此次將演出小西園掌中劇團今年新編的重要戲齣《悟空三鬧》,也就是西遊記中齊天大聖孫悟空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庭的故事。

員林大台員劉祥瑞掌中劇團《大俠百草翁:八卦千刀樓》

「員林大台員掌中劇團」是目前台灣布袋戲界青壯輩當中的佼佼者,主演劉祥瑞,兄弟姊妹共五人而各有所長,兄姐師承員林老一輩的布袋戲名家林牛,而擅古輩戲,弟妹則隨兄姐學戲擅金光戲,大姊劉玉杯在台灣布袋戲女主演中佔有一席之地,大台員劇團可說是台灣布袋戲家族劇團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劉祥瑞居中兼擅金光及古冊戲,兩次布袋戲比賽均以古冊戲奪魁,而在民間廟會戲中又以金光布袋戲《大俠百草翁》享有盛名;早期劉祥瑞之師鄭武雄即以《大俠百草翁》一劇轟動彰化、台中及台北萬華一帶,中彰地區的老戲迷當不陌生,此次將演出全本《大俠百草翁》戲當中的一段〈八卦千刀樓〉。

南投賜美樓掌中劇團《楊本縣過台灣:十八盒藍》

台灣布袋戲界的第一代女主演江賜美,十六歲從事掌中戲藝術迄今,表演技藝不讓鬚眉,藝術呈現自成風格。江賜美以「女主演」姿態縱橫台灣南北戲場四十餘年,傳子柯家財、孫柯世宏另成立「台北真快樂掌中劇團」,「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稱其爲「戲海女神龍」。此次代表南投縣帶領兒孫輩一同演出《楊本縣過台灣》,這是一齣台灣民間傳說故事的布袋戲,演出清代彰化縣令楊貴森在台灣當縣令期間破壞台灣山龍地脈,與一段發生在南投萬丹山「十八合藍」的感人故事,對彰化南投兩地的戲迷而言別具意義。

高雄國興閣掌中劇團《玉筆鈴聲一生傳》

來自高雄林園的「國興閣掌中劇團」,主演張清國已是布袋戲界的老前輩。當年以一齣由編劇名家吳天來所編導的《玉筆鈴聲世外衣》轟動高、屛、南三地,及至八〇年代金光布袋戲式微之後,猶能以老將之姿稱雄於南部戲場,嘉義以北地區的觀衆可能較爲陌生。這次代表高雄縣演出當年的成名代表戲齣《玉筆鈴聲世外衣》,中北部的觀衆將有另一番不同的欣賞趣味,對年輕一輩的布袋戲從業演員亦必將有所啓發。教子有方的老藝人張清國,有女擔任林園鄕鄕長,「鄕長的阿爸」已經許久不曾演出,此次重出江湖,老驥伏櫪之心,豈在一時而已!

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孫臏下山:七國軍師》

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團主王金匙,是「五洲園掌中劇團」的第三代弟子,

師事五洲派弟子當中掌中演技最被老教主黃海岱稱讚的第一樓林瓊琪(阿溪師)。王金匙在演技上師承名師,其五音口白更具五洲派清朗明爽的特色,曾在布袋戲比賽中獲得優等獎。此次王金匙將演出古冊戲《七國軍師》,描述孫臏智擒九曜山野龍袁達,而受封爲七國軍師的故事;這齣戲也是王金匙在戲劇比賽中獲得優勝,最拿手的戲齣。

台北新興閣掌中劇團《大戰南陽關》

「新興閣掌中劇團」是以潮調布袋戲起家,而以劍俠戲和金光布袋戲奠定在台灣布袋戲界的地位。現任團主兼主演鍾任壁,是雲林縣西螺鎭新興閣掌中劇團鍾任祥的第二代傳人。鍾任祥時代,該團可說是台灣最重要的掌中戲班之一,包括其子鍾任壁在內的第二代弟子,都各有所長,亦能各霸一方,當時布袋戲界稱之爲「閣派五虎」。早期「新興閣劇團」在鍾任祥時代,即以劍俠武戲和金光布袋戲稱雄於台灣各大戲場,近十餘年來,鍾任壁則是以傳統戲齣巡演,此次推出的是征戰戲《大戰南陽關》。

潮州明興閣掌中劇團《三國演義:長坂坡救主》

「潮州明興閣掌中劇團」也是一個家族戲班,此次將由第二代年輕主演蘇俊榮領銜。「潮州明星閣」從文武場樂師、戲偶、道具與演師,全都是蘇家班自己人。在現代布袋戲年輕一輩的藝人當中,大多只會拿麥克風唸口白演金光戲,能演、能說又能詮釋古冊戲的年輕藝人已經不多了,蘇俊榮是布袋戲界難得的青年英豪。此次演出的《長坂:趙子龍救主》,也是「明興閣」在布袋戲比賽中得獎的優秀戲齣。

崙背隆興閣掌中劇團《五爪金鷹一生傳》

「隆興閣劇團」的成名之作《五爪金鷹》,在六〇年代是台灣布袋戲編劇才人陳明華的成名代表作之一;把《五爪金鷹》演紅的正是「新興閣」第二代弟子廖來興。當初被同行嘲笑「吃到娶某生子才來學做戲」的廖來興,不但打出了一片天,還打響了「隆興閣」的金字招牌,在彰南、雲林北部一帶奠下了堅實的戲場根基,目前由兒子廖昭堂克紹箕裘,而能青出於藍,廖家父子,都將在本次匯演中大展身手。

 

文字|江武昌 本屆匯演評審委員、台灣傳統戲劇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