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第四屆表演藝術傳播人才硏習班招生 由文建會主辦、財團法人義和公益文敎基金會承辦、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系協辦的「第四屆表演藝術傳播人才硏習班」將於四月二十日展開爲期六週的訓練課程,硏習班費用由文建會全額資助,課程包括表演藝術概論、認識舞蹈、音樂與舞蹈、樂器概論、樂曲分析、歌劇欣賞、音樂與影像、總譜與分鏡、硬體設備介紹、導播概論、節目製作、成音概論、映像美學、構圖與運鏡、舞台空間硏究、實務操作、分組訓練等,師資由各表演藝術科系敎授及廣播電視導播、製作人擔任,包括曾道雄、陳永明、張照堂、方光申、黃國治、曾素芝、彭廣林、張世豪、吳素禎等。 本屆課程由往屆音樂傳播製作錄影的範圍擴大爲含括音樂、舞蹈、戲劇等表演藝術節目的製作錄影。硏習期間將安排多場表演彩排,E. F. P實習錄影,由學員分組實際操作,學習表演藝術錄影技巧及節目製作流程。結業時將由國內表演藝術團體提供一場演出,讓硏習班畢業生實況錄影。 報名資格: 導播製作班:音樂、舞蹈、戲劇之表演藝術相關科系、從事表演藝術工作或具導播實務經驗者; 錄影製作班:大專以上大傳、廣電、視聽、電影等相關科系或具導播、攝影、錄音等實務工作經驗者。報名時間:即日起至四月八日止。洽詢電話:(02) 27185468 (編輯室)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基準修訂 國家文藝基金會歷經一年的資料彙整與探討,將修訂補助基準,修訂方向包括:補助申請期程調整及創作補助的修訂。 基金會爲鼓勵藝文團體(工作者)及早進行年度規畫,自民國八十九年開始,各類別「創作」及「排演場所租金」申請期程爲一年一審;各類別其他各項補助調整爲一年三審。 創作補助方面,補助名額爲申請者二分之一名額,至多十名,申請計畫完成後,可再依作品發表計畫另提出申請;同時將另增加「委託創作」及「展覽(含劇場藝術之展示)」項目。 (編輯室)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持續「親近藝文」與「資源結盟」計畫</stron
-
即將上場
加拿大無線大木偶劇團
無線大木偶劇團(Thtre Sans Fil)成立於一九七一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在創意總監Andr Viens的領導下,劇團定期在世界巡迴公演。一九八〇年無線大木偶劇團被選爲加拿大代表,參加美國華盛頓舉辦的世界偶劇節,演出《燻製場的故事》。一九八四年,無線大木偶劇團以魁北克大使的身份,受邀參加洛杉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文化活動「奧林匹克藝術節」演出八場。同年以《悲喜》一劇獲得南斯拉夫國際偶劇節首奬。 無線大木偶劇團演出的劇本題材豐富多元,包括根據日本能劇改編的作品、改編自法國名作家拉伯雷的作品等。此次來台,無線大木偶劇團推出的是加拿大兒童劇作家Henriette Major所寫的作品《追夢小捕手》Dream Catcher。 本劇根據對五百位六到十二歲小朋友的訪問,將他們的夢中情景匯集而成。劇中有二十五個木偶,高度都超過一公尺,甚至有高達四公尺的巨型布偶,演出人員穿著黑衣以黑布遮臉,小型布偶以一人操控,大型的布偶則三到四人一起合作演出;此次演出除了試圖呈現出小朋友充滿幻想的空間,同時也希望能敎導孩童如何面對及克服對黑夜的恐懼。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重金屬搖滾的風格, 在樂手一身勁裝和 冷酷造型下表露無遺。
-
焦點
發燒競選上舞台
《歌舞線上》的成功與不斷刷新當年的演出紀錄,有如燎原的星火延燒,從外百老匯「起義」,從而改變了主流音樂劇的形式,是音樂劇史上一個不可抹滅的里程碑。
-
台前幕後
角色多重的唐美雲,其實最愛當「媽媽的女兒」
最近,原本就有好幾個身份的唐美雲,在歌仔戲演員、歌仔戲科主任、電影電視演員之外,又多了劇團製作人兼團長的頭銜,令人驚嘆她多方位的工作能耐,但謙虛的唐美雲說:「其實我不管在那個領域,都只是盡心盡力扮演好我的角色而已。」 成立劇團,對她而言其實是始料未及的事,她開玩笑地說:「早知道要組團,我從前就會拚命賺錢,現在才不會擔心經費!」劇團從去年五、六月成立,到目前爲止她都是獨立支撑著這個團的財務,有不少朋友要幫她找贊助,她還堅持必須是對方「眞的喜歡這個劇種、關懷本土文化」,她才要接受,否則她也不願去強求。 唐美雲笑著表示,當初要組團,就有不少人以爲她「頭殼歹去」。「其實我常常在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唐美雲說:「像當初答應去復興劇校敎書,不少人都勸我不要去,理由是我的舞台生命剛開始,應該全心投入,去敎書佔掉一半的時間,收入又減少很吃虧。可是我心裡想:有那麼嚴重嗎?」唐美雲認爲歌仔戲科的第一屆很重要,而與她同輩的歌仔戲演員眞正在還做歌仔戲的已經很少了,她應該擔負起傳承的任務,而且她覺得自己年紀比較輕,應該比老一輩的老師更容易接近學生、跟學生溝通。 從老師升格爲主任,經歷了四年春風化雨的生涯,唐美雲表示她從敎學中得到很多喜悅:「最大的快樂就是學生把我當作親人,他們願意跟我談一些不敢跟家長談的問題,我可以幫他們分憂或鼓勵他們。當我看到他們上台演出接受獻花,比我自己拿到花還高興!」當了科主任後,她必須調適自己學習繁重的行政工作,而爲了讓師資更豐富,她也貢獻自己了人脈,找來如許秀年、巫明霞等資深演員任敎。爲學生未來著想的心意,甚至也延伸成爲她組劇團的原因,希望「多我一個劇團能讓學生多一個選擇的機會」。 因爲自己學戲學得晚(十五歲),許多狀況都是靠意志力解決的,這也使唐美雲日後相信,「只要自己有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唐美雲坦承,只要不是把她放在太不恰當的位置,她的適應力算是蠻強的,拍電影也好,演搞笑電視歌仔戲也好,當老師也好,當劇團負責人也好,她覺得她從沒有「亂」過角色的分寸。 那這麼多的角色當中,唐美雲最喜歡的是哪一個呢?她的答案出乎意外:「當我媽媽的女兒」,原來巨蟹座的唐美雲不只是「愛家」根本就是「黏家」,對於不能陪伴媽媽常常心懷愧疚。不過,對目前各種角色都演得出色的唐美雲,恐怕也只能在偶爾的閒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出靈魂詩篇季里安
無論你覺得孤獨或悲苦,或正沉醉在愛情的歡愉,傑利.季里安的舞蹈就像一面鏡子,與你的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像一首首聖潔的詩篇,輕撫的安慰撫平你的心靈。從二十八歲受聘爲藝術總監至今,季里安已經爲荷蘭舞蹈劇場(NDT)編創近五十齣舞作,其舞團的表現獲得國際間一致的推崇。而季里安的舞蹈或抒情、或激情,或沉穩、或激烈,不僅風格獨樹華采,環球披靡,更是許多編舞家心目中的最愛。
-
里程碑 Milestone
紀念葛羅托斯基 1933.8〜1999.1
被喻為二十世紀四大戲劇家之一的耶日.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在六〇年代中期以「貧窮劇場」的理論與實踐震撼了歐美前衛劇場界;七〇年代以後,葛氏便投入探究「生命」昇華的可能。國內劇場工作者劉靜敏與陳偉誠曾參加他於一九八三至八六年間於美國加州大學爾宛校區舉辦的「客觀戲劇」工作坊,之後並將葛氏的訓練方法與貧窮劇場理論引進國內,對台灣小劇場發展初期在訓練方法上有極重要影響;至今不僅在台灣,在歐美其他國家仍有其追隨者依其訓練方法與精神,進行劇場訓練工作。葛氏於一月十四日卒於義大利,本刊為了紀念這位對台灣劇場極具影響力的大師,特別企劃了「紀念專題」,邀請曾參與葛氏工作坊的劇場工作者及對葛氏理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專家,撰文探討葛氏對台灣的影響、葛氏理論的深入探究、葛氏學生對他的感懷以及國外對葛氏研究的研討報導等,「紀念專題」將分上、下兩期刊出。
-
南部劇場
Baboo的泡沫之家
南風劇團於今年三月推出新戲《有一家四口的毛巾都掛在同一根木條上》,是由團員廖俊逞(Baboo)所編導創作的戲。擅於運用象徵性的意象與肢體語彙來建構戲的內容,並在劇中散發著強烈喜感表演特質,是他異於南部其他劇場創作者的特出之處。
-
南部劇場
高雄小劇場的新能量
陳明淑爲南風劇團的資深優秀演員,此次初試啼聲首度編導。在高雄地區擁有一批戲迷的她,《超》劇首演即有近九成的觀衆捧場,演出後仍有八成觀衆不願離去。
-
南部劇場
台南人劇團的台式溫情劇場
由於題材具有地域性,台南人劇團的作品呈現出一般台灣人台南人家庭成員間的情感、關係和習慣,內容散發著濃烈的家庭溫情。
-
即將上場
中西現代音樂系列
十方樂集將於三月舉辦「中西現代音樂系列」,首先第一場是「靑年作曲家創作發表系列㈠」,發表的作曲家作品包括:韓逸康《三重奏》、吳慈菁《夜與沈思》、潘家琳《木管五重奏》、劉俊宏《戲子──丑》及石佩玉《文明記事》。三月十二、十三日則爲「一九九九音樂台北作曲比賽(初賽)」的評審座談會及專題演講。三月二十日將由黃維明大提琴、孫正茸(單簧管)、劉姝嫥(大提琴)及羅玫雅(鋼琴)演出梅湘的作品《世界末日》、《鳥誌》及斯特拉溫斯基的《大兵故事》。最後則有「中西擊樂室內樂音樂會」,由徐伯年指揮,王小尹、黃維明等演出盧炎的Music For Obeo Percussion、李子聲的《棄──小提琴與木琴之二重奏》、蘇志凌的《迴盪──爲五位擊樂者與鋼琴》及喬禮維的《長笛協奏曲》。
-
即將上場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合唱團「風中的種子」音樂會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合唱團爲少數國內音樂系所專以主修聲樂爲主力的團隊,三月將向愛樂人引介兩岸三地優秀的合唱作品。包括馬水龍、潘皇龍、錢南章、潘世姬、游昌發、沈錦堂及作曲家呂泉生、金希文等人共十餘首作品,將做完整呈現。本次音樂會並將首演潘世姬的現代詩合唱作品《秋路》。
-
即將上場
禧劇團演出《〝精〞風暴》
結合視覺藝術、設計背景人才的禧劇團,將於三月推出創團作品《〝精〞風暴》,由吳大綱編劇、張莉卿擔任導演,是一齣錯綜複雜的「都會男女(男男、女女)」的怪誕喜劇。 二十一世紀的某一天,台北某家精子銀行遺失了一顆精子,那是男同志德安的。可是無巧不成書,懷了孕的慧倫卻誤會精子是她恨不得剁成肉醬的前男友阿克的,而阿克又是德安的室友。孩子即將誕生,可是這群人的未來卻不知該何去何從?
-
即將上場
蘋果兒童劇團演出《星星王子》
蘋果兒童劇團推出的《星星王子》,表演形式結合戲劇、音樂、舞蹈、美術綜合呈現,包括輕快易懂的兒童歌曲、活潑熱鬧的舞蹈及華麗抽象的舞台佈景。 在一個小小的星球上,小哈哈和攻擊打瞌睡的火山爺爺、愛漂亮的玫瑰花過著快樂無比的生活。可是有一天,玫瑰花卻不理小哈哈了。難過的小哈哈決定展開宇宙之旅,去尋找火山爺爺說的「眞誠」與「關心」。他走遍了宇宙,遇到喜歡命令的國王、盲目服從的子民、不求甚解的科學家和糊塗的老學究,但是這些星球上都沒有眞誠與關心。最後,小哈哈來到地球,可愛的狐狸和神秘的蛇,給了他很大的啓示。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樂團吳思珊打擊獨奏會
一九九四年自法國學成歸國以來,打擊樂新秀吳思珊已舉辦過多場個人獨奏會。吳思珊於一九八七年進入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修打擊樂,一九八八年加入朱宗慶打擊樂團。一九九二年赴法國國立馬爾梅森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gion de Ru-eil Malmaison)進修,隨佳斯陳.席勒維斯特(Gast on Sylvestre)學習。在校期間,曾與俄籍丹尼索夫(Ed-is son Denisow)、法籍尙-皮耶.杜威(Jean-Pier-reDrouet)及希臘籍喬治.阿貝吉斯(Georges Aperghi-s)等作曲家共同硏討,促成了她在樂曲詮釋方面卓越的能力。一九九三年取得第一奬演奏文憑和卓越評賞奬演奏文憑。次年再獲卓越奬及精湛技藝奬。吳思珊現爲朱宗慶打擊樂團專任團員,並任敎於國立藝術學院及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音樂系。 打擊樂的演出結合戲劇的肢體語言會迸出怎樣的火花?吳思珊在一九九七年的個人獨奏會─「連名字都沒有」首度嘗試戲劇音樂之後,此次推出的「聲音劇場──《綠房間》」將更加重戲劇的表演部分。《綠房間》是以一個人學習音樂的過程爲出發點,劇情中擷取了吳思珊童年、求學、戀愛、旅行的生活片段,串連成台上酸甜苦辣、喜樂哀愁的演出。戲劇的部分由國立藝術學院講師徐琬瑩編導,在音樂部分,除了由朱宗慶擔任藝術總監外,另有作曲家陳揚擔任創意指導。
-
即將上場
華燈兒童打撃樂春令營
華燈藝術表演坊爲了讓小孩有機會認識傳統文化,將舉辦「華燈兒童打擊樂春令營」,課程安排將從基礎的節奏感訓練開始,循序漸進的將基礎樂理,基本合奏,聽音練習及透過音樂欣賞將台灣本土鑼鼓樂(北管、宋江陣、醒獅等)及中國打擊樂(山西、絳州、安徽、舟山、潮州等地)對學員做介紹,希望能激發對傳統藝術的興趣。此次活動由謝十擔任講師,他曾任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團員、高雄市靑年國樂團打擊組長及台南市社敎館國樂打擊樂指導老師,現爲台南鄕韻民族樂團打擊樂指導老師。
-
即將上場
傳統戲曲的關懷己卯年台北上元燈戲活動
台北燈會歷年來都吸引了百萬人潮,已經成爲知名的台灣民俗活動。今年台北燈會即將邁入第十年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首度擴大舉辦「傳統戲曲的關懷己卯年台北上元燈戲活動」,演出以傳統戲曲爲主,節目包括有北管、南管、歌仔戲、崑曲、京劇、傀儡戲、燈影戲、布袋戲等劇種及台灣說唱(唸歌仔)、台語相聲(答嘴鼓)、曲藝、客家八音等流行於台灣地區的傳統戲曲及講唱藝術,內容則以應節的吉慶燈戲爲主。三月二日元宵節當天於下午三時半提早開鑼外,其餘三晚都是在晚上六時到十一時演出,全部節目共計二十場次,參加團體包括:國立國光劇團、漢唐樂府、華洲園皮影戲團、復興閣皮影戲劇團、阿蓮錦飛鳳傀儡戲團、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員林大台員劉祥瑞掌中劇團、台北曲藝團、薪傳歌仔戲團、黃香蓮歌仔戲團等。
-
即將上場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第十二屆畢業展「獨一舞二」
八十三學年度恢復獨立招生的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終於在今年產生了首批的應屆畢業生,並將推出五年來的成果─「獨一舞二」第十二屆畢業展演。全體畢業班同學將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整個製作,包括舞蹈創作、技巧呈現、舞台幕後工作和行政作業。此次製作邀請舞蹈家羅曼菲擔任藝術總監,燈光設計則由陳雨農、廖崇榮擔任,服裝設計也是劇場設計系的蔡虹吟、陳宜蒨等同學擔任,她們也將是劇場設計系的首屆畢業生。這是首次舞蹈系與劇場設計系共同合作的演出。
-
活動看版
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
一九九六年五月文建會曾主辦了「一九八六-一九九五台灣小劇場硏討會」,引起許多回想與討論;今年三月文建會再度舉辦「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並將由成功大學中文系承辦。 此次硏討會討論的重點將以社區劇場、兒童劇場及專業劇場爲主題,由各個學者及相關領域人士發表論文及舉辦座談。會場外並將展出各劇場活動紀錄,包括錄影帶、照片、服裝、燈光作品等資料;除此之外,還有戲劇展演活動,開放民衆觀賞。此次主辦單位並將錄製整個展覽活動與展演成果,以作爲往後成立「現代劇場資料中心」的基礎。 (本刊編輯 祁雅媚)
-
活動看版
一九九九雲林國際偶戲節
睽違四年的國際偶戲節,歷經兩年多的曲折籌備,加上海內外汲取經驗的奔波,終於可以在一九九九年三月,於雲林縣這布袋戲的故鄕,隆重粉墨登場! 偶戲,可以說是最具普遍性與共通性的庶民藝術,在世界戲劇史上,是不可缺少的一章。由於不同的文化傳統與歷史背景,逐漸成就了偶藝世界豐碩且多元的面貌。在世界村逐漸形成的二十世紀末,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爲各自在不同文化歷程下長成的偶戲藝術,創造了許多交流與撞擊,也因而產生了許多値得探究的議題。一九九九年的雲林國際偶戲節,除了依循前五屆的若干設計,將擴大深化活動內涵,邀請十九個國內外偶劇團共襄盛舉,更特別舉辦「國際偶戲學術硏討會」及「世界偶戲展」。 在「一九九九雲林國際偶戲節」中,邀請了來自三大洲的八個國外偶劇團,包括:有深富越南傳統文化特色的富多水木偶劇團、印度的傳統布袋戲劇團──那塔那凱拉里偶劇團(Pavakatha-kali Puppet Troupe of Natana Kair-ali)、獲國家指定爲「重要無形文化財」的日本淡路人形淨瑠璃館、融匯台灣布袋戲表演技巧及琉球地方文化特色的沖繩布袋戲劇團「風車」、爲成人觀衆演出女人心情故事的委內瑞拉拿庫劇團(Teatro Naku)、以戲劇來激發小朋友想像力的奧地利魔奇劇團(Mobiles Theater Fr Kinder)、致力於推廣偶戲和兒童藝術敎育的西班牙野伊達偶劇中心(Centre de Titelles de Lleida)以及擁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義大利龍偶劇團(Teatro del Drago)。並且與雲林縣立文化中心就國內偶戲生態與地緣考慮,也分別邀請國內十一個偶劇團參與演出,概括了傳統布袋戲、金光布袋戲、皮影戲與現代偶戲等層次。 在「國際偶戲學術硏討會」中,邀請了十九位世界各地與台灣的偶戲學者專家和偶戲劇場工作人員與會發表論文。多位長年鑽硏該國偶戲的學者,將依其所長,闡述個人對於該國偶戲的硏究觀察,期待首度在台灣召開的國際性偶戲硏討會中,藉由多元文化的接觸,爲台灣的偶藝世界注入活力與新意。 而由「台北偶戲博物館籌備處」規劃的「世界偶戲展」,除有靜態的世界偶戲文物展出外,亦將於現場安排動態的工作坊演出,希望藉由動態活動與靜態展出的配合,盡可能全面地呈顯出不同國家不同劇團的偶戲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