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浙江京崑藝術劇院
浙江京崑藝術劇院原名浙江崑蘇劇團,是一九五六年以民間戲班「國風蘇崑劇團」改組的。當時,它是唯一演出崑劇的劇團。劇團骨幹由著名崑劇「傳」字輩藝人周傳瑛、王傳淞、包傳鐸等和蘇劇藝人朱國梁、龔祥甫、張嫻等組成。演出劇目除崑劇外還有蘇劇,後來逐漸轉爲專演崑劇。 一九五六年,浙崑排演了經過整理改編的傳統劇《十五貫》,在大陸各地引起了轟動。《十五貫》引起了周恩來重視,親自主持了該劇座談會,許多文藝界名流,如田漢、梅蘭芳、歐陽予倩等也都紛紛撰文表示讚賞,《人民日報》發表專題社論、稱讚劇團「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此後,大陸各崑劇團體相繼成立,崑劇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自《十五貫》後,該劇團又相繼創作、演出,一九八二年獲得了文化部授與的「繼承革新」奬,一九八六年又獲得浙江省政府的嘉奬。目前該劇團出了老中靑三代:傳、世、盛、秀四輩同堂的局面,「傳」字輩因年事俱高,轉爲擔任藝術指導和敎學工作,世、盛、秀三輩負責演出,著名演員包括汪世瑜、王奉梅、林爲林等。 浙江京崑藝術劇院此次來台將演出《十五貫》、《呂布與貂嬋》、《牡丹亭》、《綉儒記》及折子戲。
-
生活藝訊廣場
十方樂集週末音樂會
台灣歌謠可當作台灣百年來社會景況的縮影,「台灣隨想曲」音樂會即將演出涵蓋各時期的台灣歌謠,有開台時期先民所唱的自然歌謠、日據時期的悲歌、光復初期百業待興所產生有關各行各業的歌曲,直至現今的創作歌謠等。演出曲目包括:《一隻鳥仔哮啾啾》、《天頂的星》、《西北雨直直落》、《阿爸的風吹》、《靑春嶺》、《四季紅》、《思慕的人》、《安平追想曲》、《港都夜曲》等。演出者有:女高音曹圓,男低音倪百聰及鋼琴吳玉貞。 李賢薩克斯風獨奏會的演出曲目大部分爲各國作曲家近十年發表的作品,分別表達了各種不同的作曲風格與樂派,包括英高夫.道爾的中音薩克斯風與管樂團協奏曲、鍾耀光的維克多利雅-次中音薩克斯風獨奏曲、麥克.尼曼的Shaping the Curve、德布西的薩克斯風與木琴練習曲。演出者包括:薩克斯風/李賢、中音薩克斯風/王裕文、次中音薩克斯風/羅佳龍、上低音薩克斯風/陳建年、鋼琴/藍充盈、木琴/王小尹等。 黃美莉十六歲起即擔任雲門舞集即興伴奏。一九九一年赴紐約曼哈頓音樂院深造,旅美期間並任職於許多知名舞團,如:Marth Graham舞團、Jose Limon舞團等的鋼琴即興伴奏。本次「黃美莉浪漫鋼琴名曲與即興之夜」音樂會除了演出許多經典曲目外,並加入現場台灣民謠即興改編。 台灣新生代大提琴家鄭伊晴,一九九四年自法返國後陸續擔任台北市交、台北室內樂團及台北人室內樂團的演出活動,目前擔任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並任敎國內各大專院校音樂系。此次演出曲目包括貝多芬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余磐的奏鳴曲、浦朗克奏鳴曲、德弗亞克《寧靜的森林》。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兩岸三老,好辣的薑!
-
焦點
現實人生的真善美
在華人的戲劇創作中,劇作家可說是稀有動物,好的劇作家更是鳳毛麟角;但九三年的香港卻出現了第一位全職編劇家──杜國威。杜國威的作品橫跨舞台、電影、電視,甚至還自己成立製作公司,作品不僅屢獲亞洲地區各大獎項的靑睞,更備受觀衆喜愛。此次在他作品即將登台之際,本刊將特別針對杜國威的一系列創作作品做一深入介紹。
-
焦點
嚴肅擺兩旁、笑料貫全場
滑稽戲的表演是以獨脚戲、相聲等曲藝的表現手法爲基礎,兼收文明戲的特點,擅長喜劇和鬧劇,以引人發笑爲藝術特徵,講究情節滑稽、表演誇張。在歷代藝人的努力下,形成了「說、學、做、唱」四大類的表現手段,尤其是「說」與「唱」是區隔和其他劇種混淆的主要因素。
-
焦點
舞台空間的魔術師
他善於利用工業材料與機械技術,將一些全新且不可思議的素材組合起來,不但擴大了佈景在動作和變幻上的可能性,更且總是能在整個空間中與劇中表演者所傳達的人性衝突相呼應。
-
台北
肢體的藝術宴饗 九九年台北藝術節
第二屆台北藝術節爲使一般大衆能感受藝術豐富多元特性,規劃出三大主題──「世紀感動」、「精華再現」、「城市焦點─藝術推廣列車」及兩大活動「深度之旅」與「進城來看戲」,共有二十九個藝術團體參與,總計一百零五場演出。在節目內容上,「多元化的肢體展現」與「兼顧各年齡層的觀衆群」爲本屆的主要特色。
-
台前幕後
戲如人生的瘋狂與溫馨
在四月份,國內兩大劇團「表演工作坊」與「臺北故事劇場」紛紛推出以探討婚姻關係爲主題的《十三角關係》和《露露請聽我說》,一樣的生活性題材,在不同劇團導演的拿揑下,將呈現輕、重不同的「做工」。
-
台前幕後
舞出新心女性
流浪舞者工作群第五度入圍國家劇院實驗劇場舞展,此次推出的「心主義」延續前次「孕」的編舞概念,以母親心境和女性角色探究成爲編作靈感,展現女性在各個不同階段成長經驗的心靈圖像。
-
歐陸劇場
記憶與感情的守護者
出生愛爾蘭、有神學背景的富萊爾一方面利用日常會話來開發沒有道德意味的語言,另一方面卻試著營造在宗敎語彙中已然失落的精神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表達與生存間尋找平衡點
創作是爲了表達,重點在創作者所思所想;行銷關乎劇團生存,重點在觀衆之所欲。兩者之間未必對立,但總是會見到微妙的拉扯互動、時合時分,各劇團在此中如何求取自我安適的平衡點,同時考驗著創作者與行銷者的智慧,讓我們來看看,國內這些大型劇團如何面對這個問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行銷是一種「溝通」
劇場作爲一種表演藝術,不能沒有觀衆,行銷的意義就是提供一套做法幫助劇團透過市場的觀察,認識與觀衆之間的互動關係,與觀衆溝通,進而完成交換的行爲,處理行銷無疑就是在處理溝通。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通俗引領風騷,百花可能齊放
週休二日的實施、休閒風的興起,改變了觀衆的看戲心態,也影響了劇場的流行類型;在長期觀察劇場的記者眼中,「類型化」、「品牌化」、「偶像化」與「創作與行銷並行」將是劇場未來趨勢,而通俗路線仍會是觀衆最愛。
-
座談會
可以給孩子更有深度的兒童劇
兒童劇可以說是台灣最活躍的戲劇類型,但這樣的演出卻鮮少看到相關的評論,如果說「戲劇的演出應該是有了評論才算完成」,那問題出在哪裡呢?本刊特邀三位關心兒童劇的劇評人座談,盼能爲兒童劇與兒童劇評探出未來的可能性。
-
戲劇
變奏演繹的危險關係
導演爲本地示範了前衛活潑的高難度劇場作品,然而也在如此複雜的語言指涉裡,犧牲了觀衆對這齣戲及其原典中淋漓挖掘的人性往復的期待。
-
音樂
魔鬼提琴手
克雷默的CD已達百張以上,曲目包羅萬象,得獎作品不勝枚舉。他不但樂於首演當代作品,更勇於發掘新聲,不少作曲家因爲他而受到世人矚目。
-
音樂
如果演奏無法在一起……
欣賞弦樂四重奏時,絕對不能只聽單一的旋律或聲部,而必須考慮整體,否則將無法聽到音樂的全貌。一個理想弦樂四重奏的演奏應該是大家一起都「同意」以某種方式來進行,然而茱莉亞弦樂四重奏這次的演出並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霧色蒼茫中相對無言
此次茱莉亞建團五〇年來首次上海之行,演奏作品的年代跨越了三個多世紀,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十足的大師風範。
-
回想與回響 Echo
音樂匣子裡蠕動的白老鼠們
布克納依眞實故事改編的《胡錫傳》,是多位導演執導下常演出的劇碼。今年香港藝術節請來瑟夫.納殊的舞蹈劇場,又是《胡錫傳》另一場跨界版本。
-
現象視察
香港劇場實驗的舊與新
香港面臨近幾年的亞洲經濟風暴後,藝文活動並未因此而減少,相反地當地的創作者、製作人更致力於新人、新類型、新空間的演出開發,港府也於九五年成立藝術發展局後開始投入更多的補助款於藝文活動中。其中,香港藝術家在古今題材、中西形式、越界交流的大膽創新精神,最叫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