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是光環舞集首度和現代作曲家、演奏者同台演出的作品。我們在嬰兒油滑動、浮游的異次元空間中體會到舞者的呼吸、演奏者的呼吸,他們就如同一起在黑潮蘊含豐富生命物質的暖流中,自然而然地靜湧出生命的奧秘。
劉紹爐這一次非常罕見地在新編舞作《黑潮》中,加上了七位樂手在現場演奏。作曲家李子聲更親自上場彈奏鋼琴。目前在中山大學音樂系任敎的李子聲,早在就讀國立藝術學院時就曾於劉紹爐的舞蹈課上即興伴奏過;這一次經由十方樂集徐伯年的推薦下,他們兩人再度合作並展開了新的激盪。
邊走邊唱
由於《黑潮》也以四季作爲串聯舞蹈的時空,李子聲特地請敎曾替雲門舞作《紅樓夢》譜曲的賴德和。當初賴德和是以紅樓夢作爲文本,並根據林懷民劃分成春夏秋冬的概念發展作曲,在完成錄音之後,林懷民再隨音樂來編舞。不同的是,李子聲是根據劉紹爐的想法與不斷觀看已發展雛形的片段去編曲;在過程中要求其他樂手到排練場觀摩,而他自己也利用劉紹爐特地爲這新作所購置的舊鋼琴,與樂手們一起隨著排練即興彈奏。然後利用攝影機錄製畫面,根據影像重新調整音樂的結構。
在溝通的過程裡,劉紹爐曾經讓他聽日本現代作曲家使用尺八、三味線所做的音樂,李子聲說:「聽來使人覺得劉紹爐想要的舞蹈需要很大的空間感,是一種給人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的期待,充滿張力的視覺與心靈的時空,基本上是以靜態來表現動態的舞蹈。」李子聲似乎已經爲這支沒有劇情而抽象的舞蹈找到了未來的心象風景。
他在去年第十一屆亞洲作曲家聯盟所發表的協奏曲作品《溯》,樂曲中突而外射熱度,時而又顯露出纖細內向的特質,也讓人感到遊梭古今中外,時而幽祕、時而激越的穿透力。李子聲表示,多年來他深受王海玲在豫劇的演唱與表演影響,王海玲的聲音變化讓他感動,並帶給他創作上及音樂聲腔上許多啓發。因此在作曲時李子聲不論在聲樂、器樂、音色的表現上都曾經模仿過她的聲音。
音樂與舞者在黑潮中近身相遇
在這一次合作中,李子聲找來了其他六位演奏者,他們是彈琵琶的鍾佩玲、吹薩克斯風的李賢、拉低音提琴的卓曉瑋以及演奏打擊樂的三位十方樂集好手。對於這一次不僅要與編舞者、舞者互動,演奏者也不時要與他一起參與互動的過程,李子聲表示:演奏者是他的老師。他認爲二十世紀音樂創作的發展,使得作曲家遠離了演奏者──許多作曲家閉門造車,鑽究樂思與各種方法,卻不適用在樂器上的表現,而且高深莫測到與演奏者的關係越來越遙遠。藉著這一次演出,演奏者與作曲者不斷在排練過程一起體會各環節的互動,協同探尋並掌握更精準的質感與形式。
《黑潮》是光環舞集首度和現代作曲家、演奏者同台演出的作品。劉紹爐希望舞者能夠當下掌握身體之外,也能感受在現場「呼吸」的音樂。更進一步讓觀賞者與演出者就如同在黑潮般蘊含豐富生命物質的暖流中,自然而然靜湧出生命的奧秘。
(本刊編輯 廖勤)